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44|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进腊月门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30 0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12-30 05:16 编辑

“腊者,接也”
寓新旧交替
进入了腊月
新春可就不远了~
腊月有哪些传统年俗?
快来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叫腊月?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此时年关已近,人们多忙着杀猪宰羊,准备年节食品,集市里格外热闹兴旺,年画、春联、猪头、鱼虾、年糕以及各种果品应有尽有,办年货的人穿行其中,熙熙攘攘,往往一直到除夕,才将诸般事务忙完,阖家团聚,欢度新年。

  古时有腊祭,以祭祀百神,夏朝时称为嘉平,殷朝称清祀,周朝称大腊,都在冬日进行。汉朝时称之为腊,在一年中最后一个月进行,是冬至之后、过年之前的庆典。腊祭之时.举行盛大的驱逐疫鬼的仪式,并允许官民纵情宴饮。腊,即猎,田猎取兽,以祭祀祖先。有人说是腊接之意,新旧相接,因此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以报功。后世因此称十二月为腊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收起 理由
小鱼儿外婆 + 2
合肥冬泳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5: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12-29 21:44 编辑

腊月里的节日和讲究都有啥
先普及一下“腊月”的基本知识:
  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激白菜

明代时,于“腊八”之前数日,就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早晨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等煮粥,叫“腊八粥”。初七夜开始制作,天亮时粥就熟了,供先祖馈友不得过午。汉族民间互送腊八粥的同时,还送“激白菜”。这是刚入冬时腌制的。各家于这天腌制“腊八蒜”,剥蒜浸入醋中,到年三十吃饺子时食用,醋香蒜碧,别具风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入了腊月新春可就不远了  发表于 2016-12-30 14:08
了解  发表于 2016-12-30 0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5:16 | 只看该作者
廿三小年,灶王爷上天
好话多说,坏话少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汉族民间祭灶的日子。汉族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在中国的汉族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汉族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北方有"腊月廿三,灶王爷上天"之说,全家祭毕,叮嘱灶王爷:“上天也后,好话多说,坏话少说。”
廿三,糖瓜粘
二十三,不吃麻糖嘴个粘
  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雁北地区传说:二十三,不吃麻糖嘴个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灶王糖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发表于 2016-12-30 14:10
了解  发表于 2016-12-30 0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5:16 | 只看该作者
廿四,扫房子
掸尘扫房子,辞旧迎新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又名“扫尘、打埃尘、除残、除尘”。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赶在春节前大扫除有助于预防传染病、流行病。既有益身体健康,又增添了辞旧迎新的节庆气氛。
廿五,磨豆腐
做豆腐、糊窗户、接玉皇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尽春回,人们度过了漫长的冬天,即将进入到新的一年。按照中国汉族民间的习俗,春节是“一元复始”的标志,人们对于过年都倍感亲切,同时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年俗特点;还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即腊月二十四扫完尘,二十五就该糊窗户了。旧俗认为灶神上天(腊月二十三)后,天帝玉皇于腊月二十五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掸尘辞旧迎新  发表于 2016-12-30 14:11
了解  发表于 2016-12-30 0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5:16 | 只看该作者
廿六,去割肉(炖炖肉)
杀猪割年肉
  汉族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腊月二十六春节传统汉族民俗“炖大肉”。

廿七,宰公鸡(杀灶鸡)
宰鸡赶大集
  农历十二月二十七,过年的前夕,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赶集  发表于 2016-12-30 14:12
了解  发表于 2016-12-30 0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5:16 | 只看该作者
廿八,把面发
蒸馍炸圪塔、糕儿馍馍两笸箩
  多数地方在这一天要赶制过年的面食蒸。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蒸馒头”。
廿九,蒸馒头、除夕夜
上坟请祖宗

这个蒸馒头在过去来说不是随随便便的做,而是要精心准备,认真用心,因为做出来的馒头是要跟相亲邻居交换的,因此,一定要做的又好看又好吃,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的有讲究。

  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所以年瑶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蒸馒头  发表于 2016-12-30 14:13
了解  发表于 2016-12-30 0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5:16 | 只看该作者

三十晚上熬一宿
祭祖,贴门神,放爆竹,压岁钱,年夜饭,送财神

腊月三十又称除夕,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这一天主要的汉族民俗活动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除夕三十晚上  发表于 2016-12-30 14:14
了解  发表于 2016-12-30 0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2-30 07:01 | 只看该作者
要过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2-30 0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12-30 08:50 | 只看该作者
又快过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6-12-30 08:50 | 只看该作者
快过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6-12-30 09:13 | 只看该作者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6-12-30 09:15 | 只看该作者
    走进腊月、新年来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12-30 09:53 | 只看该作者
进腊月,迎新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12-30 11:09 | 只看该作者
快过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6-12-30 13:03 | 只看该作者
                腊月,此时年关已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6-12-30 14:15 | 只看该作者

进腊月,迎新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6-12-30 16:33 | 只看该作者
进人腊月几手每天都有讲究这是民族传統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6-12-30 19: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19:35 | 只看该作者
沈阳-天路 发表于 2016-12-30 19:14

谢谢老朋友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5-9 20:34 , Processed in 0.87585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