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死于过度医疗

已有 75 次阅读2018-11-17 02:01 |个人分类:养生知识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胡大一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痛陈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危害。

    很多人每次看完病都往家抱回一堆药,根本吃不完。胡大一教授怒斥当前许多医院的过度医疗、过度体检不是为了人民,而是为了人民币!

    据《法制日报》报道,一名患者在哈医大二院重症监护室住院13天花费22万元,患者死后仍在被收费。

    问诊几句就让做CT、核磁,癌症风险加大 。   

    医生给患者看病的基本流程大致分为5个步骤:

    第一,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同病人沟通,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第二,物理诊断,具体分为“望”看看病人有没有黄疸贫血等;“触”触摸病人的胸腹部;“叩”叩叩他的肺部和心脏部位;“听”就是使用听诊器;

    第三,用一些基本技术检查和诊断疾病,比如做心电图、拍胸片,这些技术通常经过多年临床运用,对诊断有价值且成本很低;

    第四,让病人做无创伤性的辅助检查,比如做运动平板测试、超声心动图检查;最后,才是让患者做CT、冠状动脉造影等成本很高且有创伤的检查。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胡大一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不少医生的诊断过程本末倒置了,问诊几句后,立刻就让病人做CT、造影、核磁,直接跳到第五个步骤。很多医生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过度依赖尖端技术解决常见病,把疑病留给精密仪器。

    很多人觉得,CT、造影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

    事实上,这些检查的成本高、创伤大,还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伤害。比如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750次X线胸片,这对一些并不需要做CT检查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来说,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浪费医疗经费,更重要的是,这会给病人带来一生的癌症风险。


         一感冒发烧就输液这可能是道送命题

    你觉得多重的病才需要做手术?会有人回答心脏病、肿瘤,但如果告诉你,从小到大,你因为感冒、发烧、腹泻做了很多次“手术”,这件事你自己都不知道吧。很多人一感冒发烧就去输液,医院里到处都是输液的人。这在美国、欧洲是绝对看不到的。

    输液是侵入性操作,相当于一个小型“手术”。输液过程中,需要刺破血管,向其中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这个过程中,输液药物、设备、环境、操作的无菌程度,都会影响输液安全。

    输液增大keai心脏的负担,有心脏病的老人风险更大。因为输液需要把药物溶解在盐水或糖水中,如果一次输两袋500毫升的液体,相当于短时间增加了1升的血容量。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正常情况下全身血量约为4~5升,粗略估算,输液1升相当于加大了20%的循环负荷。老人的心肺功能较差,尤其是有心衰等心脏病的老人,频繁输液的风险更大。

    此外,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微粒,如果它们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

    当然了,在急诊抢救、急重症治疗中,输液仍是非常重要的给药方式。普通的感冒发烧,真没必要去输液,既受罪,风险也大。

 

                动不动就放支架严重的过度医疗

    重庆市医疗保险研究会秘书长郑文杰表示,支架滥用就是一种过度医疗。主要表现在有些患者不需要放支架的放了,只需放1个的放了两三个甚至更多。据中国医疗外科植入专业委员会的统计,2000年我国心脏介入手术的数量为2万例,而到了2011年竟达到了40.8万例,增长20倍。因少数医生对放置支架的适应症把握不严,确实存在一定的滥用现象。(本段摘自《生命时报》)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胡大一教授表示,我国心脏支架使用量连续三年每年增加6万个,老百姓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却逐年上升,放进不该放的支架,对患者来说,是终身性的、最严重的过度医疗之一。要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关键还在于预防。

    芬兰一名心脏病医生和他的团队,在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下,用了35年时间倡导民众改变生活方式。比如,先倡导人们吃面包时逐渐减少涂黄油的量,接着通过立法,反对反式脂肪酸物质进入食品,最后提倡民众吃keai植物油。35年后,人们的期望寿命延长了十几年,冠心病患者减少了80%。他们发现,对寿命延长贡献最大的不是心脏支架,不是更多的药物,而是发动社会各种资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晚期肿瘤患者别开刀开一个死一个

    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现在肿瘤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从疗效评估的角度看,很多费用高昂的疗法,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肿瘤患者求生欲望强烈,为延续生命也愿意尝试各种昂贵的诊疗手段。有数据显示,国内15%的晚期肿瘤病人在过度和不合理的治疗中加速死亡。(本段摘自《生命时报》)

    上海瑞金医院原副院长、胃肠外科带头人keai朱正纲就曾在不同的学术场合跟医生们说:“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从去年起,朱正纲开始去“拦刀”。

    “我们对中晚期胃癌的认识已经落后了。我们现在得了肿瘤肯定首选开刀,之后,再化疗、放疗。这就像先把大山(肿瘤主体)搬掉,再用化疗、放疗等把周围的小土块清理掉。”

    “走到今天,这种治疗观念已深植于全国大小医院,晚期病人跑到医院里,来一个,就开(刀)一个。恐怖的是,就随访一年发现,晚期病人开刀后没多久就复发了,生存期很短。因此,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而且开刀对医生来说,收入更高些!”

    进了医院,是否过度治疗基本就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了,但是我们可以尽量避免少进医院,只需做到以下四点,“一荤、一素、一菇,每天步行八千步”。就可以使高血压减少55%,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三分之一,平均寿命延长十年以上。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6-1 19:35 , Processed in 0.04241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