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是泳者更是勇者 身高1米98,臂展2米12,划水幅度超过3米。有人说他随手一划,就是一个世界冠军;随身一躺,又是一个世界冠军。太多人把成功归于“天才”两个字,却很少有人关心他经历过什么。 关于训练的辛苦,他说的并不多。“只有亲身体会过才能真正感同身受”身上各处新伤旧痕所承载的故事都被他一句带过,言语间认真且克制。 在这个以实力说话的竞技场,如果说天赋给了他极高的起点,那么毫无疑问,后天敢于吃苦的品格和竭力拼搏的精神是真正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向前冲击,登顶巅峰的基石。 2014年1月,由于长年浸泡在水中,孙杨双脚的大脚趾出现了严重的甲沟炎,红肿发炎疼痛难忍,最终不得不进行了双脚大脚趾趾甲拔除手术。2014年9月,仁川亚运会比赛中,当全力冲刺触壁瞬间,孙杨挫伤左手拇指,紧急处理后,继续坚持比赛。他撕掉纱布,一头扎入泳池,最终拿下3枚金牌。 直到次年3月,才发现左手拇指骨头错位,保守治疗后,他再次带伤参加8月喀山世锦赛,拿下2金1银。常年累月的晒伤、肩伤更是家常便饭。还有心肌炎、胆囊息肉,因长时间浸水而导致指纹几乎消失…… 里约奥运,孙杨带伤一举夺魁,成为亚洲第一位男子200米自由泳奥运冠军。 2016年里约奥运前,孙杨在体能训练中右脚意外骨折,骨折后的第11天他就带着固定支架下水训练,打水基本只能靠一条腿。骨折后的第52天,他向大家报平安,“生活不只是‘杯具’,还有泳池和远方。训练一天都没落下,腹肌都还在。” 疼不疼?疼。 能不能忍?能。 他说:“我可能并不是一个能吃苦的人,但我觉得我能吃下这个苦。”凭着不轻易认输的倔强,克服了常人不能忍受的艰辛,最终,里约奥运会上,孙杨在自己最看重的200米自由泳比赛中霸气折桂,成为亚洲第一位男子200米自由泳奥运冠军。 “本来是右脚第五跖骨骨折,比赛结束后再去复查的时候,第四趾骨也出现了疲劳性骨折。”新伤未愈又添旧伤,聊起儿子,母亲杨明话语间满满都是心疼。 赛后,孙杨在微博中写道: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突破极限,超越自己所获得的惊喜和满足不亚于金牌所带来的瞩目荣耀。于他而言,冠军只是起点,而更为享受的是这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