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1|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运动,各说各的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12 0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7-10-12 04:46 编辑

“生命在于运动”是十九世纪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概念,此后整个人类付诸实践,以为找到了延年益寿的新秘诀。其实,“生命在于运动”完全是一个误导。由于这个误导,导致很多人反而丧失了生命。
  近年来,早逝的人中,死于运动过量的不乏其数。很多人怕生病,希望有一个好的身体,所以整天锻炼,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你看看那些运动员,不管他们跑得多快、窜得多高、肌肉多结实、拳头多硬,有几个是长寿的?生命都被运动给提前透支光了!你再看看周围那些膀大腰圆,比普通人愈发显得威猛的,到了中晚年反而比普通人衰败得快。您千万不要为自己练出来的一块块“发达的肌肉”而眩耀,其实你不觉间,已提前挥霍了一年年的寿命。
  反之,我们看到不争名夺利的学者、心平气和的书画家、身心舒畅的音乐家等,往往都是长寿者。而且,他们无一人是由于运动而长寿的,反而都是从年轻的时候就是静养,静养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8 收起 理由
小鱼儿外婆 + 5
牛弟的阿哥 + 2 赞一个!
御风飞舞 + 2 赞一个!
精灵企鹅 + 4 赞一个!
wan老兵新传 + 5 顺其自然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04:46 | 只看该作者
我先举几个例子吧。
年岁大点的人,对马华这个人肯定不会陌生。马华是我国最早的大众健身操教练员之一,作为“中国健美第一人”,马华甚至成为中国健美运动的代名词和象征,上世纪90年代,这位年轻漂亮时尚的女教练,每天清晨都以青春四溢的面孔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健美5分钟》里,从而被观众所熟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每天提倡天天锻炼身体好的女子,却早早的离开了人世。
还有大家所熟知的中国女排运动员陈招娣。陈招娣是中国女排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团队中的核心队员,为中国女排1979年首获亚洲冠军,1981年首获世界杯冠军,1982年首获世锦赛冠军和亚运会冠军做出了重要贡献。陈招娣后来官居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并晋升少将军衔,2013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年仅58岁。
就在前些日子,一则上海20岁女子健身房猝死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流传。这名女性在一家健身房健身时,由于运动量过度,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倒地,现场人员即刻对其进行心肺复苏,随后经由120送入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当即予以气管插管、轮流心脏按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止死神来临,没想到吧,因为追求健康却反而葬送了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04:46 | 只看该作者
为何运动反而减寿、静养才会长命呢?其实,任何人的一生都有一个定数,这个定数决定人的生命。以心跳次数来说,每个人的一生的心跳次数就是一个定数,人的一辈子,心跳次数是有限度的,达到了一定的次数,生命也就到头了。如果你运动,甚至过量运动,那么,势必在单位时间内增加你的心跳次数,那么,相对寿命就会缩短了。
  比如有人统计说,男人的性器官在一生中只能有7200次的搏射数和5.3公升的泄精量。有的男人尽可以因为使用不完而将其闲置,但对于那些在这方面严重透支的人来说却可能尚在壮年就已丧失这种功能。心脏的跳动次数也与此同理。
  我们都知道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心脏是人的身体脏器中最疲劳和最辛苦的一个器官了。你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自当他在母亲的身体中坐胎发肤之后不久,大概在6周左右吧,心脏就开始了自律性的无休止搏动。在这个人的生命终了之前,无论白天和夜晚,无论工作和睡眠它甚至连一秒钟的偷懒歇闲时间都没有。对此,我们不论使用怎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呵护、爱惜自己的心脏都嫌不够,可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还要通过锻炼和运动这种形式而给它额外地增加负担和人为地去祸害它呢!
“生命在于不动”,这是千年王八万年龟告诉人类的生存智慧。兔子整天到处窜,但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乌龟蛰伏在世界的角落里修炼,新陈代谢迟缓,结果是寿星。运动健将最能动了,但是并不长寿,竞技体育挑战极限,寿命也容易迅速达到极限。
有位学者说过:静、慢、低温是生命节能的三大法宝,我认为甚是在理。生命犹如蜡烛,燃烧得越旺,熄灭得越早。活得巧才能活得好。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慢节奏应该成为时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04:46 | 只看该作者
我国历代的书画家,是一个长寿都较多的群体。如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吴昌硕等都活了八十多岁。当代书法家孙墨佛寿高106岁,书画、篆刻家齐白石寿高97岁,画家何香凝寿高95岁,书画家黄宾虹寿高90岁,李苦禅享年86岁。
  书画家中为何寿星众多,一直是当代医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探究的课题。书画家之多享高寿,主要是中国书画艺术讲究意境,书画家们在挥毫泼墨时,一定要神情专注,杂念不生,方能进入意境。还有就是习书作画之人大多性格开朗,从容温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书画家大都喜静,不尚运动,基本属于宅男之类。书画家长寿可不是锻炼出来的,他们心静而脑动,所以长寿。
  象龟一样喜静、不锻炼而长寿的例子有好多,如98岁高寿的季羡林先生就奉行“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享年83岁的漫画家丁聪先生其养生秘诀是:吃肥肉,不锻炼。他是保持一颗童心,以乐观养生的典型。宋美龄女士活到106岁,其一生重修饰而从不参加激烈运动。
  最有意思的一件事,说的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他手下有一个副总统叫伽俐。好酒、好烟、好肥肉、不运动。保健医生一直劝他要戒烟酒、科学饮食,多运动,但他就是不听。结果,保健医生都死了,他还活着,活了105岁。
上面说的是基本上都是名人,在我们芸芸众生之间,也不乏这样的例子。生活中很多事是无法理喻的。有的人健硕如牛,却在年富力强的生命鼎盛时期,猝然倒下,撒手人寰;而有的人一辈子病病歪歪、磕磕绊绊,几度起死回生却活到八九十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04:47 | 只看该作者
苍天给予生的权利是平等的,但对于死却就因人而异了。我想起我所熟悉并敬重的一位老人,早在很多年前就因病而离职休养。谁都不会料到他活到100岁,且至今依然健在,而且每天照样抽一包烟。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他能长寿,固然与其豁达淡泊的性格,和几十年坚持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性有着必然的联系。但老人始终认为,这一切都应归咎于他的“不动”。自然,乌龟长寿也是他经常提及的理论依据。他的观点是,生命在于运动,这个运动是指思想、精神,因此人不能停止学习停止思考,为活着而活着是没有意义的。他说,人到了一定年纪,零部件都老化了,有的即将报废,这就像一部老爷车一样,还能发动还能运行,但速度不能快、动作不能大,要慢悠悠的。如果油门大了、速度快了,很容易熄火。火熄了往往就发动不起来了,生命也就画句号了。
  在小区内,还住着我一位同样不喜运动的知音,一个鹤发童颜的学界前辈。他始终奉行“长寿秘诀三原则”:“抽烟、喝酒、不锻炼。”抽烟当然不好,喝酒过量也有问题,如果他不如此,可能更健康。但我们从老先生无所谓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健心比健身更重要。
  不太锻炼的人抵卸疾病的能力会差些,但是如若不被感染重病,照样也能活得长久。你看那些看似瘦弱的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活着,把那些所谓身强体壮的人都“熬”下去了。生活中常看到过于健壮的人说死就死,根本都不带商量的。对此,有个学者就提出,体育竞技比赛,是人类干的一件蠢事,是人类争强好胜的本能造成的,就应该取消这类比赛运动。过激的超负荷、超极限的运动只会损害人体、缩短生命,貌似健康,并不长寿。可以开展一些适量的体育表演,但不要以决雌雄。用一个国家拿金牌多少来衡量这个国家的健康水平,是荒唐且不可取的!
  生命到底在于运动,还是在于不动?我个人建议还是少些运动、多些静养!静养是长寿之本!我知道,我这个论点可能有悖常理,甚至是反传统,缺乏正能量的,很难被大家所接受。我从一开始就没有强制灌输并硬要大家接受的意愿,而只是觉得自己有义务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观点供大家选择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10-12 08:33 | 只看该作者
动静结合,动不过量静不过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10-12 08:40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有人说,生命在于静。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不要走极端,因人而异。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10-12 08:40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有人说,生命在于静。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不要走极端,因人而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10-12 08:51 | 只看该作者
生命都被运动给提前透支光了!你再看看周围那些膀大腰圆,比普通人愈发显得威猛的,到了中晚年反而比普通人衰败得快。您千万不要为自己练出来的一块块“发达的肌肉”而眩耀,其实你不觉间,已提前挥霍了一年年的寿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10-12 08:5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生命在于运动”完全是一个误导。由于这个误导,导致很多人反而丧失了生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10-12 12:32 | 只看该作者
运动量过度反而丧失了生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10-12 14:57 | 只看该作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10-12 15: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御风飞舞 于 2017-10-12 15:42 编辑

此文说得有些道理,但不一定完全适合。什么事情都因人而异,长寿之人也有爱运动的。如果是从不锻炼,整天龟缩在家里,甚至吸烟、喝酒,这种人肯定不会长寿。当然运动过量,也是最不可取的。我认为适当运动,也是有益健康的。还有那些病病歪歪的人,即使活得长久一点,也没有什么意思,整天跑医院,看病吃药,这样的日子也难受,那不叫活,而是苟延残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15:56 | 只看该作者
山苗 发表于 2017-10-12 08:33
动静结合,动不过量静不过堕!

谢谢老朋友山苗长老第一时间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15:58 | 只看该作者
香官愚叟 发表于 2017-10-12 08:40
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有人说,生命在于静。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不要走极端,因人而异。

谢谢老朋友香官愚叟尊长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15:58 | 只看该作者
无所得 发表于 2017-10-12 08:51
生命都被运动给提前透支光了!你再看看周围那些膀大腰圆,比普通人愈发显得威猛的,到了中晚年反而比普通人 ...

谢谢老朋友无所得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15:59 | 只看该作者
wan老兵新传 发表于 2017-10-12 08:53
其实,“生命在于运动”完全是一个误导。由于这个误导,导致很多人反而丧失了生命。

谢谢老朋友老兵新传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15:59 | 只看该作者
小鱼儿外婆 发表于 2017-10-12 12:32
运动量过度反而丧失了生命

谢谢老朋友小鱼儿外婆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16: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朋友精灵企鹅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16:01 | 只看该作者
御风飞舞 发表于 2017-10-12 15:41
此文说得有些道理,但不一定完全适合。什么事情都因人而异,长寿之人也有爱运动的。如果是从不锻炼,整天龟 ...

所见略同!谢谢老朋友御风飞舞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5-1 09:18 , Processed in 0.04506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