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我们的健康? 遗传与老化:遗传病、老年退行性疾病等。 行为与生活方式:高脂膳食和过咸饮食习惯、肥胖、吸烟、缺乏身体活动、精神紧张压力、不良个人卫生习惯。 环境: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微生物变异、居住拥挤、人口流动、老龄化、局部贫困、灾害。 卫生服务:健康教育服务、疾病预防服务、临床治疗服务、卫生资源配置、医疗保险等。 针对慢性病的知识,田向阳博士给出了详尽的介绍,它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统称,是由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引起的,致病过程较长,对人体脏器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的一类疾病。早在2011年9月,潘基文就曾说过:“全球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癌症在内的NCD,NCD正在袭击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准备好,有超过四分之一死于该病的人还处于壮年,这些人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5.2%、9.9%、9.7%;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居民主要死因。其实,慢性疾病实际上是人类对环境压力的应激反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蔓延,肥胖问题,也日渐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热点问题。田向阳博士提醒说,肥胖,不仅是形象问题,更会增加患病的危险性。 而儿童肥胖的危害更大,会引起性早熟,造成缺钙和骨质疏松,平均智商低于正常的孩子、出现自卑、自闭、孤僻等人格心理问题,影响社会适应能力,引发成年期慢性病……“肥胖并非正餐吃出来的。” 田向阳非常明确地指出,“食用油炸食品,一个油条或油饼中的脂肪含量平均为20克就相当于一个人80%的日摄入量;而油料作物,如一颗花生就相当于一滴油,一颗瓜子半滴油,吃花生和瓜子的动作等于喝油。还有喜欢吃甜点、喝菜汤和菜汁、睡前吃东西等行为,都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因素。” 胖人的共同特点就是懒得动和嘴馋。数据表明,消耗掉一根100克油条,需爬楼梯20小时、跳绳8小时、快泳7小时、踢足球8小时、爬山9小时、快舞10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