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5-11-10 05:01 编辑
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可能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最受争议的摄影大师,他和卡蒂埃-布列松、尤金·史密斯并称三大纪实摄影大师,也是纪实摄影黄金时代尚在人世不多的几个明星。萨尔加多的摄影主题几乎包括了上世纪下旬的纪实摄影所有“热门”主题:战祸、流亡、穷困、劳工……每一个领域他都给出了堪称典范的作业。
然而盛名必然伴随更多的质疑,自苏珊·桑塔格起,萨尔加多式的纪实摄影美学与传播方式成为后现代批评家的众矢之的。桑塔格的遗著《旁观他人之痛苦》里的指责可谓代表性:“尽管不太公平,但在萨尔加多的展览和摄影集中四处可见的那些‘人类大家庭’式的伪善辞藻,的确削弱了照片的效果。” 一辈子关注苦难、出生入死的萨尔加多,肯定不会同意“伪善”这个指责,尽管后者在他的、无数人的纪实摄影当中客观存在。我也是萨尔加多的批评者,以前曾写文分别从他摄影中的宗教圣像意识和他对劳动题材的浪漫化处理批评过他。前年他的晚年力作《创世纪》出版,我读后不禁皱一皱眉头,高科技协力下的精美影像中,地球只呈现其壮丽的一面,观者除了习惯性地赞叹并无更多层次的发现,这本摄影集与大量美国国家地理式的自然风俗作品并无大不同。
去年又一重量级作品:大导演维姆·文德斯与萨尔加多儿子合作拍摄的关于他的纪录片《大地之盐》的上映,也在艺术圈重新掀起关于萨尔加多的争议,我则选择了回避不看,因为文德斯的电影也一向让我略嫌保守轻浅,难以期待他揭示一个不一样的萨尔加多。 一年后终于看了这部纪录片,从电影文本的角度来看,的确如我所料,文德斯接续了一贯对萨尔加多的英雄式描绘,只不过为这位已经典型化的英雄形象划上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而已。然而令我沉吟良久的,是萨尔加多本人的自述,他虽然如一贯的荣辱不惊地絮絮道来,话语中多少还是有些尝试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之意。其实辩解也不外乎: 一、富裕的北半球的人一谈到苦难影像就充满罪恶感,我们见多了苦难的南半球人可不会这样; 二、批评我的人根本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转引自台湾作家李威仪文) 但结合他那些仿佛从地狱、炼狱边缘取得的影像,似乎使我有所省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