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每日经典怀旧(474)搞笑亿万观众的艺术天使 ----赵本山小品《小草》

热度 3已有 261 次阅读2011-10-20 23:50 |个人分类:欣赏|

    赵本山(1957年10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县莲花乡莲花村石嘴沟。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德艺双馨”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总工会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院长、本山传媒集团董事长。赵本山在央视春晚上享有极高声望,深受人民喜爱,连续10余年蝉联春晚“小品王”。创立本山传媒集团,在演出、影视制作、电视栏目和艺术教育等方面大有作为,佳作频出,均创下骄人业绩,广受好评----

 

 

赵本山小品《小草》

1

 

本山自述
苦孩子的幸福童年
我是个孤儿,读书的时候,我很淘气,当时觉得没有父母最大的好处,是老师家访找不着人。当时我跟着二叔学艺,拉二胡、唱三弦,他是个盲人,盲人的心思重,耳朵很灵敏,每次都是他听旋律,我看舞台表演。学会了三弦,也模仿出了盲人的感觉,我可以说,全中国演盲人戏谁也演不过我。事实上,盲二叔就是我的艺术启蒙老师,我就是演《大观灯》的盲人首先红遍东北的。


坎坷的明星路
1986年我到了铁岭剧团,现在我的正式身份还是剧团的演员。最早,我和潘长江在沈阳一起演二人转《大观灯》,连演200多场。可能太轰动,惹了别的剧团,就有好几百盲人堵在剧场门口砸场子,说要把赵本山眼珠子挖出来。

但真正发现我的伯乐还是姜昆。当时他带领中央说唱团到铁岭演出,当地人说还没铁岭剧团演得好,姜昆就把我们剧团找来,他们坐在体育馆的观众席,看我们给他们演出。刚开始20多位北京艺术家坐在座位上,后来全笑得趴在地上。姜昆向我要了一盘带子,说要带回中央电视台推荐上春节晚会。我没当回事,忙着和姜昆、郭荃葆等人合影,激动得连耳朵都在颤抖。

四上央视遭拒绝
后来,春节晚会真的来找我了。当时邹友开主任、李双江等三人在铁岭的招待所见了我,要我在房间里演一个节目,我说我给你们三张票到体育馆看吧,那里效果好,当然三人拿了票也没看演出,扭头就回北京了。经人点拨,我才知道得罪他们了。不过,邹主任还是把我召到了北京,但我每年都被打道回府。有一年剧团让我带着十瓶茅台酒送礼,我的确不知道往哪儿送,害怕被拒绝,就在梅地亚宾馆一天喝掉一瓶,正好到了第十天我被通知回家。后来我和团长说,十瓶酒全送出去了,人家还是不喜欢我们的节目。

更大的笑话是,1988年春节晚会已经定下我参加哈尔滨分会场的演出,而且节目提前录了像,全铁岭的人都知道我上了春节晚会,但后来我的节目却没播,我却一直等到电视里打出“再见”。一年后的国庆晚会,我才第一次在央视亮相,紧接着就是1990年春节晚会的《相亲》。连续三年我都是节目一等奖,1994年我因为家里有事,很晚才到春节晚会剧组报到,导演组嫌我“架子大”,就坚决没让我上,这是我惟一被封杀的一次,但也特别教育了我----


从艺经历
赵本山6岁时成为孤儿,开始跟二叔(盲人)学艺。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绢、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转小帽等样样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为突出。苦难的童年成了赵本山一生的财富,为其日后的小品、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本山17岁入公社文艺宣传队,又入威远乡业余剧团,后借调西丰县剧团主演二人转。

1982年,辽宁省举办第一届农村小戏调演,赵本山在李忠堂与崔凯合作的拉场戏《摔三弦》剧中扮演肓人张志,一举成名。“摔”剧获演出一等奖。当年,赵本山考入铁岭县剧团,担任主演并任业务团长。1986年被调到铁岭市民间艺术团。那时,赵本山与潘长江在沈阳一起演出的二人转《大观灯》200余场,场场爆满,轰动东三省。
赵本山主演的拉场戏《一加一等于几》、戏曲电视剧《双叩门》、《过了这个村》、《摘幌》等剧,获过许多国家、省级奖励----

搞笑亿万观众的艺术天使
    中国观众今天能享受到赵本山小品艺术,据说应该感谢的是姜昆。1987年,姜昆在辽宁铁岭偶然地看到赵本山的一场演出,之后他极力向中国电视台导演推荐赵本山,当时他说,辽宁有一名演员非常不错,他表演节目,现场观众有的笑昏过去、有的笑岔了气,还有的笑得犯了心脏病,他的舞台即兴和现场调动观众情绪都相当出色,相当有魅力,这个人叫赵本山----

余秋雨点评赵本山
“赵本山是个大艺术家”
十几年前,来自东北黑土地的农民演员赵本山,把乡间的笑声带上了受国人瞩目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使辽北小品这一带着原生态的幽默诙谐和泥土芳香的新鲜艺术样式,跻身于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并在瞬间博得全国电视观众的满堂喝彩。

毋庸置疑,喜剧笑星赵本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国人最多笑声和掌声的小品演员,甚至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卓别林”。

著名学者、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余秋雨先生以一个戏剧理论专家的挑剔和独到眼光,将其目光长久地停留在赵本山身上。

12年前,他曾说过,赵本山是个大艺术家;12年之后的今天,他说:“赵本山的确是个大艺术家,今天他的表演更加炉火纯青。12年前被我们惊叹的艺术家,12年后成为被全国人民惊叹的艺术家。”

最近在铁岭召开了全国第二次赵本山小品艺术研讨会,会上,余秋雨先生给予赵本山及其小品艺术以极高的评价:好多艺术家都是由民间产生,赵本山是个大艺术家,他在刚刚出名的时候我就有这个感觉。我真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文化名人,由每一个文化的起点出发,不断地提升、提升,然后他和他生活的那块土地上的文化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小品剧作家崔凯告诉记者:“1990年第一次赵本山小品艺术研讨会在桂林召开,大家都没有想到余秋雨先生真能应邀到会,那次是他第一次看到赵本山表演小品,评价很高,当时我建议让赵本山去上海戏剧学院进修一下,余秋雨先生连忙说,万万使不得,上戏每年培养出上千名学生,但培养不出来赵本山,赵本山不是需要到戏剧学院进修的问题,相反他应该是戏剧学院教授研究的对象。”

余秋雨不是北方人,但他对北方文化的理解却是那么地深刻:赵本山把东北人的苦难变成了笑声,苦中作乐是一种境界;中国人的苦难太久、太久了,人们是多么地需要笑声啊。这诗一般的语言是余秋雨用来形容东北小品和二人转的。“有些人以为只有外国文化是文化,我们脚下的都不是文化。文化艺术如果达到更高境界,回过头来,是需要这些东西的,立足本土的文化在现代文化研究上是至高的标准,文化的回归趋势,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自我确认。我脚踩的土地很美,我脚踩的土地也可以给我鲜花,而不需要从荷兰买来。”

真正的大作品一定在乱石嶙峋的海滨,而不是大理石修过的海滨;真正的大海一定有好多泥沙,真正的民间艺术也可以有泥沙。余秋雨认为,赵本山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欢迎,这是一个远远超出许多理论家思考之外的问题,过去的文艺理论没有哪一章哪一节能解释得了赵本山现象,这个艺术现象将会被以后的理论工作者去研究和总结。

余秋雨说,我很早就接受了西方的接受美学,这个观念对我根深蒂固。“被接受”状态就是一个标准,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看待赵本山现象,许多问题就有了答案。中央电视台现在懂了,评判栏目的标准是收视率,这比任何奖项都重要。对于许多演员来说,春节晚会那天的心理是很脆弱的,那天晚上的考验是很残酷的,被接受与不被接受都在那天晚上。赵本山现象处于一个非常宏大的接受状态,全国几亿人、长达十余年地需要和喜欢赵本山小品,如果漠视这一点的话,是对审美现实的拒绝,那就很难研究美学和艺术了。人们把那天的情感都放在那儿了,如果你不承认赵本山,就是在说,中国几亿观众那天晚上快乐错了?现在很难找到连续多年受到这么多人欢迎的演员了。赵本山为中国人那么长时间地接受,构成了中国人当代的心理审美史,经受了这种考验,还不 是大艺术家的话,什么样才是大艺术家?大艺术家何年何月能产生呢?

赵本山与女儿妞妞

 

(互联网搜索整理)


 

相关日志

每日经典怀旧(132) 小沈阳主唱电影“大笑江湖”主题曲MV
每日经典怀旧(133)小沈阳-汤潮-------《美了美了》
每日经典怀旧(204)北京卫视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阳仔演笑会Ⅱ小沈阳 沈春阳》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6-19 05:53 , Processed in 0.21662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