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往 发表于 2008-3-10 09:11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091038531.jpg"><B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接上:</FONT><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三个颇有神秘色彩的巧合 <BR><BR> 从十世班禅大师圆寂到大师的灵塔祀殿修建完毕,此期间有3个颇有神秘色彩、并流传较广的轶闻。 <BR><BR> 巧合之一是,十世班禅由北京进藏,亲赴扎什伦布寺主持五至九世班禅法体合葬灵塔祀殿扎什南捷的开光大典,由于过度操劳,大师突发心脏病,圆寂于历代班禅驻锡之地。这对藏族信教民众是极大的悲痛,但同时又悲喜交加。悲者,一代大师舍众生而去;喜者,大师迢迢千里,似有所预感地来到其驻锡地,在主持前几辈班禅灵塔祀殿开光大典之际,此时此地圆寂,非功德无量之大师而莫有。 <BR><BR> 我多次到扎寺采访,恰扎活佛一次在他的精舍接待我。他拿出一张扎寺早年照片,照片上扎寺由西到东一字排开有6座带金顶的建筑,整个建筑群颇为壮观。恰扎活佛谈到第二个巧合是,十世班禅大师主持扎什南捷开光大典时,曾指点着强巴佛殿和四世班禅祀殿之间说:此处略显空荡,如再造一带金顶的殿堂就壮观了。没想到,后来竟是十世班禅大师自己的灵塔祀殿补了这个缺憾。 <BR><BR> 巧合之三则是,十世班禅大师生前亲自审定了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祀殿扎什南捷设计方案,对方案极欣赏,落成后,又是大师亲自开光。未料想,他亲自审定的扎什南捷设计方案,后来成为十世班禅大师自己的灵塔祀殿采用的建筑样式。 <BR><BR> 释颂南捷,艺术和智慧的结晶 <BR><BR> 西藏自治区专门成立了由自治区主席任组长的灵塔祀殿修建领导小组,由日喀则地区行署专员任修建办主任,并聘请了一批颇有名望的活佛高僧担任顾问。 <BR><BR> 为给灵塔祀殿取名,当时领导小组和扎寺喇嘛一共提供了4个名字供选择:释颂南捷、格列同巴益西朗杰、司畏其加、格桑朗坚畏林。高僧们将4个名字写在纸条上,并用糌粑包裹成丸,装入一瓶中,瓶置于十世班禅法体前,高僧们诵经祈祷,如此三天,然后晃瓶,跳出一丸,剥开一看,便是“释颂南捷”。 <BR><BR> 释颂南捷,意为上界、人间、地下三界圣者的灵塔祀殿。 <BR><BR> 现在释颂南捷已竣工,可谓金碧辉煌。它是后藏艺人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民族团结共同奉献努力的结晶。 <BR><BR> 包裹灵塔的金箔由四川广元某工厂加工,为表达对西藏人民的情谊,对班禅大师的敬仰,厂方由原定国家价330万元加工费,减少仅收60万元加工费。 <BR><BR> 在修建释颂南捷工程中,恰扎活佛说过这样一段话:“国家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拨巨款为十世班禅大师修建金灵塔,体现了对大师的崇高礼遇,最大限度满足了藏族僧俗民众之心愿,使后人得以瞻仰和朝拜,缅怀大师爱国爱教之业绩,对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必将产生巨大作用。(1993年) </FONT><BR></P>老往 发表于 2008-3-10 09:03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09252427.jpg"><B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喇嘛也与俗人一样开玩笑,悄悄地......</FONT>老往 发表于 2008-3-10 09:21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092120302.jpg"><BR><BR><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在扎什伦布寺,我所到的祖国的最西边,肯定要留个影作纪念啦...</FONT></FONT></SPAN><BR>老往 发表于 2008-3-10 09:10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09942991.jpg"><BR><BR><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color=#ff0000><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十世班禅灵塔祀殿<BR> ——释颂南捷修建记</FONT></FONT></FONT><FONT size=2> <BR> </FONT><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刘伟</FONT></FONT></FONT><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 <BR><BR>十世班禅的灵塔1993年8月15日,后藏扎什伦布寺又耸立起一座金顶闪烁,外观庄重大方的建筑。历时3年的十世班禅灵塔祀殿——释颂南捷,在这个吉祥的日子竣工了。 <BR><BR> 大师圆寂,中央决定建金塔 <BR><BR> 1989年1月28日,十世班禅大师圆寂,雪域西藏僧俗群众无不为之悲痛。大师一生光明磊落,爱国爱教,深受藏族人民爱戴。中央政府在大师圆寂的第三天即作出决定,在后藏扎什伦布寺为十世班禅修建一座金箔灵塔,供奉大师法体,以满足藏族僧俗信教民众的心愿。为此,国家拨专款6406万元,包括黄金614公斤以及白银与装饰用的大量珠宝。 <BR><BR> 西藏有多种多样的丧葬方式,而塔葬是极有名望的活佛才享有的最高级丧葬方式。把活佛遗体供奉于塔内的习俗,源于佛祖释迦牟尼时期,距今约2500多年。此种习俗,后来随佛教一并传入西藏。历史上,只有圆寂的达赖喇嘛法体可葬于金箔灵塔。按旧例,历代班禅灵塔均为银质灵塔,国家拨巨款破例为十世班禅修金箔包裹的灵塔,体现了对这位伟大爱国者、著名国务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藏传佛教杰出的领袖的崇高敬意。 <BR><BR> 这是后藏日喀则历史上第一座金箔灵塔,灵塔高11.52米,形状是长颈、圆瓶肚、方底座。灵塔修建办副主任格桑丹增给我介绍,灵塔采用“欧久”形式。“欧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BR>人宗喀巴时期的一个高僧,他设计了这种形状的塔。后来许多著名活佛塔葬,均采用“欧久”塔形。 <BR><BR> 择吉开工,能工巧匠聚扎寺 <BR><BR> 十世班禅灵塔祀殿选址在六世班禅灵塔祀殿遗址,其东侧是十世班禅大师亲自开光的扎什南捷,西边是著名的强巴佛(未来佛)殿,正前方是供奉有清朝皇帝画像和牌位的汉佛堂。十世班禅灵塔祀殿又称释颂南捷,总建筑面积1933米,祀殿高33.17米。 <BR><BR> 1990年9月20日,释颂南捷正式开工。扎寺按传统宗教仪轨,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 <BR><BR> 大师圆寂以来,扎寺组织数百名喇嘛,每日诵经祈祷灵童早日转世,同时还反复念诵破土、消灾、请土神搬迁之类的经文,并举行了一系列祈祷活动和密宗火祭仪式,以求灵塔修建圆满吉祥。 <BR><BR> 在十世班禅母亲尧西·索朗卓玛参加的奠基仪式上,地基正中埋进了一个高1米、粗一围的铜质“聚福宝瓶”,瓶内装有五谷、珍宝、名药,及西藏各圣地的土、石、木、水。四周的墙体相应也埋进30多个装有贵重物品的瓷瓶。埋瓶意在保佑灵塔永远稳固吉祥。 <BR><BR> 我在灵塔工地采访时了解到,日喀则集中了18个县的能工巧匠参加灵塔祀殿修建,一个叫次旦的老石匠,退休已6年,他对我说,他参加过班禅新宫、扎什南捷的修建。由于经验丰富,手艺精湛,灵塔修建办聘请次旦做石匠工头,专事吊线、检查质量的工作。 <BR><BR> 我在工地问了一下,仅是来自民间的各类能工巧匠就有169人,每天还有为数不少自愿来参加劳动的信教群众。 <BR><BR> 传统的建筑,现代的工艺 <BR><BR> 灵塔祀殿采用传统建筑样式,考虑到承载力和耐久,释颂南捷未用传统的8根支柱,而是采用4根立柱,并用钢筋水泥浇铸,外面包木头。雕刻饰品和藏画以及墙面、门窗,均采用传统工艺,尺寸亦遵守古制。塔身严格遵守《度量经》所要求的尺寸,金顶、飞檐保留了唐代和清代的建筑风格。 <BR><BR> 灵塔祀殿基础采用筏式现浇,厚达120公分。石砌墙体厚达1米,放弃传统的粘土,而采用高标号水泥填缝。 <BR><BR> 扎寺民管会主任恰扎·强巴赤来活佛向我介绍,五至九世班禅灵塔祀殿扎什南捷的主要设计者是个山西人,叫吕晋社,可惜已内调。吕晋社早在1984年开始设计扎什南捷,并和班禅大师结下友谊。十世班禅大师生前对扎什南捷设计方案大为赞赏,大师圆寂后,扎寺和西藏的一些高僧会商,十世班禅灵塔祀殿仍采用大师生前喜欢的扎什南捷方案。吕晋社在内调前,在扎什南捷基础上,又精心做了一些修改,使之更加完美。 <BR><BR> 在1991年4月16日的主体开工仪式上,23岁的木工赤列旺久,被喇嘛们选中安放第一块基石,其幸运的条件是属鼠,五官端正,父母健在,名字吉利(赤列旺久意为诸事成功)。 <BR><BR> 我第二次去日喀则时,灵塔祀殿初形已备,工人们正往塔内装《甘珠尔》《丹珠尔》等20多部经书。 </FONT></FONT><BR></SPAN>老往 发表于 2008-3-10 09:04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09355907.jpg"><B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哦,原来是悄悄地拿一个苹果!</FONT>老往 发表于 2008-3-10 09:07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0972100.jpg"><BR><BR><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这个摄影爱好者为大胡子喇嘛照像,然后把图像给大胡子喇嘛看...</FONT></FONT></SPAN><BR>老往 发表于 2008-3-10 09:14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091415682.jpg"><BR><BR><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在树荫下休息的藏族群众</FONT></FONT></SPAN><BR>永健 发表于 2008-3-10 12:52
<FONT size=5>老往:你太伟大了,我们敬佩你!</FONT>老往 发表于 2008-3-10 17:23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0172250697.jpg"><BR><BR><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在扎什伦布寺后面的尼玛日山的半山坡上,有着长长的转经筒...<BR><BR>第一次进藏,亲手触摸并转动连排的转经筒,好奇、神秘也惊喜,心里回荡着神的话语。咕噜噜地经筒转动,传递着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信息。<BR><BR> 转经应该是许多藏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布达拉宫广场、大昭寺、色拉寺等重要的佛教场所,大街上、乡间路旁,经常可以见到拿着转经筒转经的人。这其中,年青人比较少,大多数都是上了年岁的老人。他们穿着藏袍,数着念珠,口中念念有词,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刀痕般的印记,好像每一道深深的皱纹和浑浊的眼里,都蕴藏着岁月沧桑的故事。转经筒有大有小:小的拿在手中即可,称作手摇转经筒又叫作手摇玛尼轮,质地有金、银、铜等不同;大的转经筒也是圆柱形,高近1米,直径约40厘米,一般有铜制和木制两种。这是转经筒的体貌特征。据说,制造转经筒有五种方法,包括火经轮、风经轮、水经轮、土经轮、手经轮。其五种经轮制作的功德如下:1、火经轮的功德:以火的热能使经轮转动,烟雾普散所触及的一切有情都可以成就佛果。2、风经轮的功德:以风力吹动经轮,其风吹过遍及的一切有情都可以成就佛果。3、水经轮的功德:以水流动之力转动经轮,其水中有情都可以成就佛果。4、放置地面上的经轮被转动时,其大地上的一切有情皆成佛果。5、手转经轮的功德:以手转绕经轮的人被有情所见、所闻、所思所触者皆可以迅速成就佛果。<BR> 按照佛家的说法,转经轮具有无量功德。<BR></FONT></FONT></SPAN>老往 发表于 2008-3-10 18:20
<P>原文由 冰岩 发表: <FONT size=5> 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大开眼界,非常不错的帖子。将您的帖子转到了河南冬泳联盟专区,反响强烈,谢谢您的这道大餐。大补啊!!!</FONT> </P><P><FONT color=#0000ff size=6>发帖完后回头看,哦,冰岩朋友的跟帖差点漏回,幸好我有这个良好习惯。</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6>谢谢冰岩朋友的支持,我这个帖是发在其他论坛的,因发长帖很艰巨和辛苦,本来没打算发在冬网,但烟台那个“愚公”蹊落我没有“代表作”,我才发在冬网,让他看看我的代表作.....</FONT></P>老往 发表于 2008-3-10 17:22
<P>原文由 风光旖旎 发表: 谢谢楼主!图文并茂!已推荐给好友们,让大家一起分享!<BR></P><P><FONT size=6>谢谢朋友的推荐和欣赏!谢谢支持!<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0172146474.jpg"><BR><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再把镜头向右转,两张照片就连接上了<BR>日喀则市位于拉萨以西250多公里的年楚河和雅鲁藏布江汇合处,海拔3800米,总人口8.2万,是西藏第二大城市,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称日喀则地区为后藏,而日喀则为后藏的首府,是日喀则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交通的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BR> 日喀则一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农业发达,是“西藏的粮仓”之一。今天日喀则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旅游者从日喀则西行可至阿里,南去可到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和尼泊尔,北往直达那曲,东至拉萨、山南。<BR> 古老的日喀则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著名的江孜白居寺、萨迦寺、平措林寺、觉囊寺和帕拉庄园,以及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的珠穆朗玛自然保护区均分散在它的周围。一年一度的扎什伦布寺展佛节、跳神节,夏鲁寺的西姆钦波节和藏戏演出,均以其独特的风格享誉于世。<BR> 日喀则以其古老的文化、雄伟的寺庙建筑、壮丽的自然景观、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西藏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BR> 目前,日喀则的城市建设在内地如江苏、上海、四川、山东等地的大力支援下,已逐渐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商品琳琅满目,交通发达,人们安居乐业。<BR> 日喀则还是通往尼泊尔、可攀登珠峰的交通要道,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前往日喀则旅游。<BR></FONT></FONT></SPAN><BR></FONT></P>老往 发表于 2008-3-10 17:24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0172336452.jpg"><BR><BR><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寺庙里诵经完毕后,喇嘛们纷纷走出诵经堂休息,喝酥油茶... <BR><BR> 藏族饮茶,有喝清茶的,有喝奶茶的,也有喝酥油茶的,名目较多,喝得最普遍的还是酥油茶。所谓酥油,就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用勺搅拌,倒入竹桶内,冷却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至于茶叶,一般选用的是紧压茶类中的普洱茶、金尖等。酥油茶的加工方法比较讲究,一般先用锅子烧水,待水煮沸后,再用刀子把紧压茶捣碎,放入沸水中煮,约半小时左右,待茶汁浸出后,滤去茶叶,把茶汁装进长圆柱形的打茶桶内。与此同时,有另一口锅煮牛奶,一直煮到表面凝结一层酥油时,把它倒入盛有茶汤的打茶筒内,再放上适量的盐和糖。这时,盖住打茶筒,用手把住直立茶筒并上下移动的长棒,不断催打。直到筒内声音从“咣铛、咣铛”变成“嚓咿、嚓咿”时茶、酥油、盐、糖等即混为一体,酥油茶就打好了。<BR><BR> 打酥油茶用的茶筒,多为铜质,甚至有用银制的。而盛酥油茶用的茶具,多为银质,甚至还有用黄金加工而成的。茶碗虽以木碗为多,但常常是用金、银或铜镶嵌而成。更有甚者,有用翡翠制成的,这种华丽而又昂贵的茶具,常被看作是传家之宝。而这些不同等级的茶具,又是人们财产拥有程度的标志。<BR></FONT></FONT></SPAN>老往 发表于 2008-3-10 17:20
<P>原文由 泳乐康 发表: 老往..西游记..精采..跟你图,文游了一回西域. </P><P><FONT size=6>好的,我当导游,免费游西域....<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0171914991.jpg"><BR><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鸟瞰日喀则市一角 <BR> 日喀则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东邻拉萨、山南,西接阿里,南与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接壤,北靠那曲,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 <BR><BR> 日喀则原名“年曲麦”或“年麦”,在十四世纪初时,大司徒绛曲坚赞建立帕竹王朝,并得到元、明皇室的庇护,设立十三个大宗溪,最后一个宗便在今日喀则,取名为溪卡桑主孜,简称为溪卡孜,汉语音译“日喀则”。到了藏巴汗统治时期,日喀则发展至鼎盛,一度成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642年,固始汗统治全西藏,为奖励四世班禅,不仅赐予了“班禅博克多”的尊号,还将后藏的十个溪卡,全部献给了扎什伦布寺;从此,日喀则市成为了后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BR><BR> 日喀则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在日喀则境内,它高8848.13米,雄居地球之巅,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在它的冰川区还有一小湖,海拔6116米,是世界“悬湖”之最;高山上不仅有冰川,还有温泉,日喀则境内大大小小沸泉、热泉、温泉非常多,拉孜的西金泉、谢通门的恰噶泉、亚东帕里的康布温泉,还有定日的高山温泉都很著名。 <BR><BR> 日喀则不仅有雄伟壮观的自然风光,还有独具神韵的人文景观。全国黄教六大寺院之一的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四世班禅之后)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它殿宇高耸、气势磅礴,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来自世界各地朝拜者和观光客。此外,还有班禅新宫、贡觉林宫、夏鲁寺、纳塘寺、恩贡寺、俄尔寺、彭波日乌齐、宗山遗址等众多的名胜古迹,它们都是经过藏传佛教上千年洗礼的、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FONT></FONT></SPAN><BR><BR></FONT></P>老往 发表于 2008-3-10 17:16
<P>原文由 永健 发表: <FONT size=5>老往:你太伟大了,我们敬佩你!</FONT> </P><P><FONT color=#0000ff size=6>呵呵,伟大说不上,只是胆子有点大......<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0171545466.jpg"><BR><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color=#000000>墙壁上绘制的大型“唐卡”壁画。唐卡是藏语(Thangka),也叫唐嘎,是西藏的卷轴绘画,它已有长达1400多年的历史。唐卡绘画内容为佛像及藏族历史、风情。画法为白描及工笔重彩,绘制唐卡的人绝不会在绘画上留名,它绘制展出场所主要是寺庙和宫殿。<BR>唐卡是融合佛教精神、传统技艺和个人创造力的百科全书。</FONT><BR></FONT></FONT></SPAN><BR></FONT></P>老往 发表于 2008-3-10 17:33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0173210110.jpg"><BR><BR><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这个年轻的喇嘛帅哥正在回答游客们的问话,普通话还说得挺好哩,也顶有学问的......</FONT></FONT></SPAN>老往 发表于 2008-3-10 17:35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017342914.jpg"><BR><BR><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0173422785.jpg"><BR><BR><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白色墙壁的建筑是供僧侣生活起居的地方,而红色墙壁的建筑则是宗教活动的地方..</FONT></FONT></SPAN><BR>老往 发表于 2008-3-11 09:13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19934854.gif"><BR><FONT color=#ff0000 size=7>我的《西域漫游记(一)从成都到拉萨》就发到这里了,请朋友们看《西域漫游记(二)从拉萨到乌鲁木齐》<BR></FONT>老往 发表于 2008-3-11 09:09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19850781.jpg"><BR><BR><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二00六年七月三十一日晚六时,乘坐藏A.B0675号空调大巴离开了圣城拉萨,从青藏线到格尔木,至此,从家里到拉萨,我也完成了近三千公里的行程..</FONT></FONT></SPAN><BR>老往 发表于 2008-3-11 09:04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19246330.jpg"><BR><BR><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19317983.jpg"><BR><BR><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汽车来到雅鲁藏布江峡谷,我从拉萨到日喀则时坐位没靠峡谷,回拉萨时就靠峡谷了,我赶忙抢拍了一张峡谷的照片..雅鲁藏布江峡谷的江水还是汹涌澎拜的..(注:此峡谷不是</FONT></FONT></SPAN><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墨脱的那个马蹄形的大峡谷)</FONT>老往 发表于 2008-3-11 09:07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1963234.jpg"><BR><BR><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19637791.jpg"><BR><BR><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83119656705.jpg"><BR><BR><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汽车经过的另星村落</FONT></FONT></SPAN><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