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2 20:43

子曰:“视其所以,颧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译文】孔子说:“想了解一个人,看他为什么

做这件事,观察他是怎样去做的,还要看他做这

件事时是怎样的心情。那么还能隐瞒什么呢?这

个人还能隐瞒什么呢?”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3 19:0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悟出新的

体会和见解,便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4 13:33

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具

一技一艺。”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5 18:2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蒙蔽;

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是危险的了。”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6 22:03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孔子说:“钻研错误的学说,是有危害

的啊。”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7 09:04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求知的正确态度

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

明智慧呀!”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9 13:16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做人,却不仁不义,礼仪

对他有什么用呢?做人,却不仁不义,音乐对他

有什么用呢?”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10 21:08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

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

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定公问:“国君差使臣子,臣子侍奉

国君,应该怎么样做呢?”

孔子回答:“国君应按照礼节使用臣子,臣子

应该忠心侍奉国君。”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11 17:23

子曰:“裹仁为美,擇不處仁,

焉得知?”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最好的。

挑选住处,却不在有仁德的地方居住,怎能

算得上是聪明呢?”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12 20:59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

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能长期处在

穷困中,也不可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有仁德

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利用仁。”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13 17:18

子曰:“苟志于人矣,无恶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实行仁德,就不会

做使人厌恶的事。”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14 13:18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士,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想着道德,小人关心

田宅;君子关心法令制度,小人关心恩惠。”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15 13:15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孔子说:“完全依照个人的利益行事,

会招来众多的怨恨。”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16 13:29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懂得

的是私利。”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17 12:4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呼?”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以后,经常温习

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道的人从远方而

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嘛!人家不了解我,我也

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嘛!”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18 12:3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呼?与朋友交而不

不信呼?传不习呼?”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对自己进行

反省:替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与朋友交

往以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了吗?”

蓝色海湾 发表于 2011-12-18 16:50


经常看看,很有收益,谢谢古月胡!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19 13:40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餘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少的人在家要孝顺父母,

离开家要尊重兄长,说话谨慎而且诚实可信,亲近

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去

学习技艺。”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20 13:40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

己者,过,则无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即使学习了,也不会牢固。应一忠、信为做人之本

。不要和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犯了过错,就不要

怕改正。”

古月胡 发表于 2011-12-21 13:38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復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

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与人有信用,符合了义,

说的话才能经得起检验;对别人尊敬恭敬,符合

了礼,才有可能不遭受侮辱。依靠关系密切的人

,才能可靠。”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论语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