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4 02:52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10/16/1006349wzzwa9mz9izznwd.jpg 学拍天眼拉焦变焦2——1.jpg

http://bbs.china-ws.org/static/image/common/imageloading.gif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4 02:55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10/16/1006573gg8zv22zn8gnnf8.jpg 学拍天眼拉焦变焦3——1.jpg

http://bbs.china-ws.org/static/image/common/imageloading.gif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4 02:56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10/16/100717q5dqp8dz5ed6hnjp.jpg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4 02:58

2014-10-23 21:05 上传
下载附件 (36.41 KB)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10/23/210503sui0edb9xn8de0nx.jpg
2014-10-23 21:05 上传
下载附件 (36.41 KB)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4 03:09

本帖最后由 houzhaotian 于 2014-10-24 03:10 编辑

http://bbs.china-ws.org/static/image/common/imageloading.gif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10/23/220108t5mniz55dolc8tnc.jpg mtxx100.jpg

http://bbs.china-ws.org/static/image/common/imageloading.gif 《攝影·小金魚》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4 03:11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10/23/214149nnsnad8alii8e1pc.jpg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4 03:26

8、简谈《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据汉代太史公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重……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由此可知,《诗经》原来有三千多篇,经过孔子加工整理后还有311篇,但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后还有305篇。这305篇经汉代大儒定为经典著作,定名为《诗经》,又称《三百篇》又因汉代文人毛苌曾为《诗经》作过注解,因此又名《毛诗》。《诗经》的体裁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包括“周南”、“召南”等十五国的民歌共160篇,是诗经的主体部分,最有价值的诗篇。因此,《诗经》又称《十五国风》或《国风》。“雅”分“大雅》、《小雅》或《尔雅》两部分,是宫廷宴会的歌词,共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共40篇,是周王朝和诸侯祭祀时的歌曲词。由是,关于《诗经》的名称可以概述于下:她的正名叫《诗经》,原名叫《诗》;《毛诗》、《三百篇》、《国风》、《十五国风》则是她的别名。孔子把三千多首诗加工修改,经过去粗取细的取舍,只取用311首定名为《诗》。这311首都能弹曲歌唱,只可惜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不仅只剩下305首,而唱法也失传了。致使孔(16)子当时教给学生的六门功课,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乐》失传了,我们已不能把《诗经》引吭高歌,只有这本《诗经》是国之瑰宝,特别是“风”的诗篇使我们了解距我们2500多年前的人民生活、劳作生息的状况和他们的爱爱仇仇的情怀。孔子对《诗》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教材。例如孔子就是这样来评价《诗》的,他说:“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意思是说,“诗”共有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她,就是“让人思考,而无邪念”。有一次,孔子的儿子鲤,从他的前厅轻轻快步走过,孔子问道:“学诗了吗?”“无”,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又有一天孔鲤又过他的前厅,孔子又曰:“学礼乎?”曰:“无”。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孔子就是这样教育孩子,不学诗,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就不能立足为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他教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门功课都很重视,尤其注意对《诗》和《礼》的传授。我们今天学习《诗经》,不仅了解了祖先的生活状况,而且洞悉了祖先的“向往”和“爱爱仇仇”的情怀,而他的写作方法一直是我们文学上传承的技巧。是她——《诗经》教给我们“赋”、“比”、“兴”的写作方法。所谓“赋”即是直陈其事,也就是我们说的“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所谓“比”就是以“它事”比“此事”的比喻写作方法。所谓“兴”则是创造气氛,渲染环境,以达到烘托主题的目的。这三种创作方法,都是传至我们今日的写作技巧。无论是诗歌,还是文章、文学,都广而用之。余不才冒昧以《诗经》开篇第一首为例,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关雎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③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④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⑤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⑥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⑦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⑧ 窈窕淑女,琴瑟有之。⑨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⑩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题目中的“关”是象声词,鸟叫的声音。雎是一种鸟叫“雎鸠”(ju ;jiu)“洲”是指水中的陆地。窈窕(yao ;tiao)娴静、美好的样子;淑:贤德、贤惠。逑(qiu)专指男女爱情的追求。参差(cen ;se)长短不齐的样子。荇菜(xing )一种根生于水中,叶浮于水面的可食植物。寤寐思服“寤”醒来,“寐”睡着。“之”古汉语代词,这里代那个女子。芼(mao)摘的意思。现翻译如下:关关叫着的雎鸠鸟 ① 关关叫着的雎鸠鸟,在河水的陆地上。 ② 美好贤德的女子呀,是男子的好配偶。(17)③ 长短不齐的荇菜呀,在水中漂浮着游动。④ 美好贤德的女子呀,醒来睡着我都在追求你。⑤ 追求不到你呀,醒来睡着我都在思念你。⑥ 忧愁啊忧愁,翻来覆去的想你。⑦ 长短不齐的荇菜,左右不停地采摘。⑧ 美好贤德的女子呀,弹琴鼓瑟讨你欢喜。⑨ 长短不齐的荇菜,左右摘取。⑩ 美好贤德的姑娘啊,鼓乐喧天把你娶到家里。孔子唯独把男女爱情的诗篇列为《诗经》的第一首,足见孔子之伟大,因为“男女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的主题。据说在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县官出行,都为百姓“婚事”让路。而《关雎》这首诗歌也成为结婚的喜庆对联。一般男方的对联则是: 诗歌杜甫其三句,乐奏周南第一章。 上联是指杜甫诗歌中的第三句,杜甫曾写过人间有“四件喜事”的诗即是: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诗中的第三句则是指男女结婚的喜事,而下联“乐奏周南第一章”,是指《诗经》中《关雎》这第一首诗。“周南”是这首诗的出处是“周南”;“第一章”即指《诗经》的《关雎》这第一首诗,也是男女结婚的诗歌。由此可知,《诗经》已经根之于中国人民的心中。《关雎》这首诗在写作方法上,用了“兴”与“比”的写法,开头用“关关”叫着的水鸟作比喻和烘托气氛,这是在章法上的特点,在词法上,一开头就用了“关关”和悠哉悠哉这两个“叠词”,从而使诗歌有了声、色、形之美,而且情节不断推进,从追求到思念;从弹琴歌唱献爱心,到以钟鼓乐之结为百年之好,层层深化。在句法上注意音韵的和谐,而且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种头一句相同,第二句用词上有所改变,而句式不变的写作方法叫“复沓法”。它可以使诗意深化,重心凝结,从而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情氛围。总之《诗经》的这第一首诗,堪称珍品,她不仅立意正确,“思无邪”,而且在写作技巧上为炎黄子孙也创造出了优秀的写作技巧,这奇功伟业,当归功于我们伟大的孔子,他不愧为我国伟大的文化鼻祖,我们炎黄子孙的至圣贤师。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5 03:49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10/24/1230378vbacvar8wdwxwvx.jpg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5 03:50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10/24/140517kd11ytqgt1tccc5d.jpg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5 04:30

《断肠词》编辑
丈夫变心,她毅然写下一首《断肠词》: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怨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却无下交;皂白何须有;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言相思一撇消。
全词十句话,句句分道扬镳,悲切与愤懑交织在一起,既抒发了自己怨恨决绝之情,又对薄情寡义的丈夫进行谴责。有趣的是将每句话作为“拆字格”修辞的谜面,谜底正好顺次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朱淑贞毕竟是朱淑贞,她仅以文邹邹的诗句来表达她的血泪心酸。例如《愁怀》:
鸥鸳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5 04:36

应该是朱淑真。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宋代女词人,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  〖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浣溪沙·清明〗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生查子·元夕〗(争议中)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江城子·赏春〗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俏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减字木兰花·春怨〗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眼儿媚〗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鹧鸪天〗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清平乐·夏日游湖〗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清平乐〗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点绛唇〗
  黄鸟嘤嘤,晓来却听丁丁木。芳心已逐,泪眼倾珠斛。
  见自无心,更调离情曲。鸳帷独。望休穷目,回首溪山绿。
  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髻鬟斜掠,呵手梅妆薄。
  少饮清欢,银烛花频落。恁萧索。春工已觉,点破香梅萼。
  〖蝶恋花·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菩萨蛮〗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帷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谢谢,希望可以帮到你。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5 06:18

可惜情愫少梧桐
柳枝引出金鳳凰

    —— 《答謝JINSHEN老師·泳醉不醒》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6 03:09

9 老子与《老子》老子这个人在汉以前一般公认为是老聃(dan ),和孔子同时,但出生略早。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关于“礼”的问题。汉朝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里,把老子、庄子(庄周)、申子(申不害)、韩非写在一篇传里。司马迁说,汉朝人认为有好几个老子,一个是李耳,一个是太史儋(dan)一个是老箂子。其实在先秦的一切著作里都清楚地表明老子就是老聃,姓老名聃,楚国人,曾在周王朝当过史官,后来离开了周朝,住在乡下,过着隐居的生活。《老子》这部书,共有八十一章,后人称为《道德经》,在先秦就叫《老子》,仅有五千多字。但是它具有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由于这部书是用诗的方式写的,文字过于简练,有些观念表达的不够明确,所以有着不同的理解。老子提出了“道”,是最原始的物质实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同时老子认为事物是在矛盾对立中运动、变化着,但他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脱离了客观条件的,因此,他的辩证法将会导致循环论,因而不认为新的胜过旧的,不敢迎接矛盾等等。为了解读《老子》一书,我仅选其三章,并依原文译出,以了解其辩证法的思想。 五十八章原文:其政闷闷①         政治宽宏,其民淳淳②         人民就纯厚忠诚。其政察察③         政治严苛,其民缺缺④         人民就对政府不满。祸兮,福之所倚,   灾祸啊,幸福紧靠在它旁边,福兮,祸之所伏。   幸福啊,灾祸埋伏在它里面。熟知其极⑤         谁知道它最后的道理?其无正⑥         实在没有主宰者。正复为奇⑦         正常随时可变为反常,善复为妖⑧         善事随时可变为恶事,人之谜,其日固久! 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是以圣人,         因此,“圣人”,方而不割⑨         方正而不显得生硬勉强,廉而不刿⑩         有棱边而不至于把人划伤,直而不肆⑾         正直而不至于无所顾忌,光而不耀⑿         明亮而没有刺眼的光芒。 这一章表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同时也显露了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弱点。老子认为幸福和不幸福,正常和反常,善事和恶事,都在转化,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他天才地猜测到事物在变化发展中是有规律可循的,没有什么主宰人类命运的“上帝”或“神”。但是他没有认识到转化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他不懂得在转化面前,人们的主观努力可以替事物的转化创造条件,有的使它推迟,有的使它加速。他在事物的变化发展面前,就显得丝毫无有能力,完全成了客观支配下的奴隶,而不可能成为改造世界的主人。本章最后四句就充分说明了老子的这一保守观点。 注:① 闷闷:    宽宏,放任。② 淳淳:    纯朴、忠诚。③ 察察:    严厉、压迫。④ 缺缺:    不满意。⑤ 极:      最后的道理。⑥ 正:      通“政”是领导者,主持者的意思。⑦ 奇:      反常,而不正常的怪事。⑧ 妖:      指坏人、坏事,不正常的怪事。⑨ 割:      生硬地割裂,勉强的意思。⑩ 廉:      东西的棱边,刿(gui),割伤。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人民不怕死,奈何①以死惧之?    怎么可以用死来威吓他?若使民常畏死,      如果人民果真怕死,而为奇者,②      对那些捣乱的人,吾得执而杀之。      我把他们抓来杀掉。孰敢?            谁还敢再捣乱?常有司③杀者杀,    经常专管杀人的去杀,夫代司杀者杀,      代替专管杀人的去杀,是代大匠斵④。      正如同代替木匠砍木头。夫代大匠斵,      代替木匠砍木头,希有不伤其手者矣。很少不砍伤自己手的。     这章的文意是不要认为人民老实可欺,人民是不会被吓倒的。用杀人的手段解决不了问题,即使要惩罚,也自有惩罚的人,用不着统治者去动手杀人。统治者如果硬要这样,将会自食其果。 注:① 奈何:怎么。② 奇者:干坏事的人。③ 司:专管。④ 斵:(zhuo)砍。 八十章 小国寡民,      国家要小,人民要少。使有什伯之器①而不用,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② 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移。虽有舟舆,③      虽有船和车,无所④乘之。      用不着乘坐它。虽有甲兵,      虽有武器装备,无所陈⑤之。      用不着陈列它。使人复结绳⑥而用之。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甘其食,          使人民吃的香甜,美其服,          使人民穿的漂亮,安其居,          使人民住得安适,乐其俗,          使人民过得习惯,邻国相望⑦,      邻国互相望得见,鸡犬之声相闻,    鸡鸣犬吠的声音互相听得到,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 注:①什伯之器:      日常使用的各种家具、工具。②重死:          把生命看得很重要,不去冒险。③舆:            车子。④无所:          没有地方。⑤陈:            摆出来。⑥结绳:          古代人没有文字,有什么事就在绳子上打上一个结,对不同的事用不同的结来表示。⑦相望:          指邻国距离很近到互相看得见的程度。 这一章反映了中国小自耕农的一些空想。幻想着回复到没有阶级压迫、剥削和兼并战争的生活。即原始公社时代。这里显示了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的保守落后的方面,是一种倒退的历史观。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7 04:26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10/26/112649ogz74u3u4xxd6xbu.jpg

摄影·海边大哥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7 04:26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10/26/112741crlrwze2lsqr0pgk.jpg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7 04:27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10/26/112841ljpouljq4u4vjojg.jpg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7 04:28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10/26/1129501611scxsthtdq9ja.jpg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7 04:28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10/26/113109bfx74etssjfflbbh.jpg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7 04:29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10/26/113211x0f2xzv3fhjbubdx.jpg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10-27 04:29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10/26/113326lu8offfxfw78l7bu.jpg
页: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查看完整版本: 林海雪原中的明珠 —— 加格達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