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27鱼象鱼说【今日国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27 1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孔子为何说“不学诗,无以言”?
new.qq.com

《论语·季氏》中,孔子的儿子孔鲤曾经告诉过别人孔子是如何教他读诗的: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这里的“诗”,特指的是《诗经》。这段话是说,有一天,孔子一个人站在庭中,孔鲤恭敬地走过。孔子问孔鲤:“学诗经没有?”孔鲤说:“没有”。孔子便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孔鲤退回便学诗经。

孔子不仅让自己的儿子学《诗经》,更将它当作教材教授给弟子。那么,在孔子眼中《诗经》到底为何如此重要呢?


孔子曾经对诗经有过一个总评,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诗经》之言,无论是怨怼之情,还是壮美之志,都出自诗人至情流露,直抒心意,毫无虚假之词,这就是所谓的诗言志。“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古人的情思,于今人也能产生共鸣。

正因为如此,孔子将《诗经》作为弟子的启蒙教材,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学诗,可以培养想象力,兴起人的高尚情志,提高观察力,了解天地万物与社会大千,锻炼合群性,学得讽刺方法,学习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方法,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兴于诗,成于礼,立于乐”(《论语·泰伯》),由此可见,在孔子的教育体系中,人的修养开始于学习《诗经》。

一人学诗,有助于完善人格;整个社会学诗,则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诗经》由此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一个地方的人如果温柔敦厚,那便是《诗经》教育的结果。除此之外,民间诗歌还可反映各地的民风、民情,因此,周朝统治者还会置采诗之官,“观风俗、正得失”。


《诗经》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的实用功能上。孔子曾经说过:“颂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学了《诗经》,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通,出使外国却不会赋诗来应答专对,这样的人能背再多诗又有什么用呢!这里,“专对”就是指在外交场合谈判酬酢。

春秋时期,各国外交人员在诸侯间纵横捭阖之时,“赋诗言志”是一项基本技能。例如,《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国遭受吴国入侵,楚将申包胥去秦国讨救兵,秦哀公见事不关己,于是拖延推脱。申包胥无奈,在秦国宫廷外一连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把秦哀公感动。最后,秦公赋《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表明秦国愿意出手相救。

读诗可以使人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今天我们读《诗经》,更应该从“思无邪”的诗中,汲取古人创造的宝贵精神养料,提高自身修养,养浩然之气。
2#
发表于 2018-11-27 17:58 | 只看该作者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4-26 09:57 , Processed in 0.02590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