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08鱼象鱼说【今日儒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8 1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河图洛书》是《易经》之源,《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
2018
11/08
10:34
艺艺群山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本人始终相信,远古时代的中国曾存在过神级文明,那时候是有“神”存在的!这里所说的神,并不一定是古老神话传说中那些可以飞天遁地、腾云驾雾的神仙,但可以是指那些能通天地之气,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高智慧的生命或者是人之中的杰出代表者,比如古人所说的圣人、真人、贤人等就是这些代表。


作为中国人——古代华夏人的始祖——伏羲,传说中他就是龙身人面的“神’。正是他能通天地之气,能掌握天地运行之规律,从而使远古时代的人们能根据天气变化而进行农业生产,从而驾驭了农耕,产生了农耕文化。正是农耕文化,远古的华夏人民农业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丰衣足食。我们的祖先率先从游牧文明,进化到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又产生了足够的食物和衣物等,繁殖和养活了更多的人口,也即生产能力促进了生育能力。远古时代位于地球位置的中央之国——东方神州华夏之国——中国——尤其是中原地区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人口。

伏羲使得远古时代的中国人,亦称华夏人,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的众多民族中能脱颖而出,率先进入了发达的农耕文明。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成卦”,卦是易经象数的前身!

先说河图,河图模型是一个四时的模型,是用以说明天地运行规律的。

把春夏秋冬一分为二,就能得出了八卦。八卦中每一卦有三个爻,每一爻代表一个节气,那么八卦就可以概括一年中的24节气。天地运行的24节气规律,对农耕生产来说极其重要。

再用阳气指天,阴气指地,在一年中的节点上,再用术数来标识。太阳居于中间,其数为5。

在春夏两季,万物负阴而抱阳,主生;在秋冬两季,万物负阳而抱阴,主化。这样生生化化,循环不息。

一年中重要的节点,比如春分、夏至、立秋、立冬等,是通过圭表测量总结出来的。我们来分析这个“卦”字,左边的“圭”是带刻度的圭表,也就是一根棍子。“圭”的意思是把这根带刻度的棍子插在地上,测量它在地上的影子变化。“卜”字,就是在影子走到哪里,就在那里画上一个标记。

日与地之间的阴阳会发生此消彼长的不同变化,所以在同一个地方于不同时间,会得出不同的现象。而在同一时间于不同的地方,又会得出不同的现象。所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概括天与地阴阳消长的结果,带来不同种类的变化,这样就是再以时空相交,就是让八卦相交,从而从24再得出64卦。


再说洛书,在这个模型中,中间的五,是指太阳。黑色点代表阴气,白色点代表阳气。阳气,从1到3,是生的阶段,再从3到9,是长的阶段,生命繁荣到了它的巅峰。从9到7,从7再到1,是生命的衰亡阶段。135791,阳数是说一个生命从生到死的大循环。也是万物从生到死的大循环。

阳气主生,阴气主杀。在生命的最巅峰,阴气开始萌生,死亡的分解力,开始驱动万物,进入消亡阶段。从2到6,是阴气生的阶段。从6到8,阴气长的阶段。阴气到了巅峰,开始一阳生。随着阳气的复苏,生命开始再次焕发,阴气逐渐消退,从8衰减到4。在生命成长的巅峰,阴气退尽。紧接着,盛阳一过,一阴复生。

阴生阳,阳生阴,互相此消彼长,生生死死,循环往复。洛书可以看做是一个四时模型,也可以看做是天文模型,也可以看做是地理模型,也可以看作是万物模型。如果不能理解洛书中阴阳的道理,就无法理解道德经中,为什么讲死而不亡者寿,强梁者不得其死。也难以理解,为什么庄子讲,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有了河图和洛书从而产生了八卦,古人就认识了自然规律,从而认识了整个世界。不但能够理解万物的来源,也能理解万物去处;不但能根据现在的事物状态,也能推断未来事物的发展变化状态;不但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也能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如此一来,人们就能以此来认识自然、理解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就可以趋吉避凶、见机行事,就能成就大业。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里说的圣人,就是指伏羲或其它创作卦或《易经》等的“神”或有着“神”一样杰出智慧的人。


《易经》又根据首卦的卦序不同,夏有《连山易》,商有《归藏易》,周有《周易》。三易的内容和道理都是一样的,只是卦序不同。现在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仅存周易。易经中的每一卦,代表着天地变化的一个象,说的是一个大的时间序列中,阴阳相合所推动出来的变化。卦中的每一爻,又包含着一个小的时间序列中,阴阳二气的此消彼长。用阴阳术数的象数模型,就可以概括整个世界。

由此可见,八卦源于《河图洛书》,而卦是《易经》之源,则《河图洛书》是《易经》之源,而《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山水游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11-8 17:59 | 只看该作者
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8-11-8 20:50 | 只看该作者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4-28 18:56 , Processed in 0.04738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