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毁灭中国30座大城市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遭暗杀,副总统约翰逊继任。约翰逊当上总统后决定深入研究对中苏的核战计划,他要求军方澄清一旦同苏联开战是否将中国也拉进去。五角大楼联合参谋部主任安德鲁·古德帕斯特中将在新版统一作战行动计划中指出,“中苏”意味着“所有中苏国家和卫星国,但不包括南斯拉夫”,不过,考虑到南斯拉夫的邻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都同中国或苏联结盟,这些国家成为全面核攻击打击目标之后,南斯拉夫人也可能会受到严重伤害,尤其是辐射。1964年3月4日,在约翰逊总统与参联会成员会商之后,总统助理切斯特·维克托·克利夫顿少将受命撰写一份备忘录,列举这场会晤后必须做的事情清单。备忘录中称,根据指示,如果苏联或中国对美国发起核袭击,使总统和他的继承人不能工作、通讯受破坏,美军联合或特定司令部司令有权对整个中苏集团进行报复性反击,即使苏联的一些盟国或中国没有发动袭击。 接下来,美国军方在参联会主席马克斯韦尔·泰勒上将主持下,开始紧锣密鼓地完善对中苏全面核战方案。根据美军制定的对中苏核作战方案,有五个攻击选项:两个是先发制人攻击选项,打击核目标、打击核和非核军事目标;三个报复性攻击选项,核目标、核和非核军事目标、军事和城市工业目标。原先,对中苏作战的首要任务是“摧毁或压制敌人的军事能力”,优先考虑核军事目标,“次要关注点”是将袭击扩大到城市工业目标,但泰勒上将认为需要扩大首要任务,结合攻击核与非核军事设施以及城市工业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摧毁中苏集团发动战争的意志和能力,将敌人逐出工业大国行列,并且确保战后力量平衡有利于美国”。令人震惊的是,作战计划几经修改,参联会竟然把大量杀伤中苏两国民众作为一个主要目标,在所谓的“有能力摧毁敌人的战争支援和城市/工业资源”原则指导下,城市中的工人、店员和管理人员无疑都成了杀戮对象。美军打算“摧毁苏联和中国”,使中苏两国不再存在有活力的社会。对苏作战目标包括摧毁苏联150座城市和70%工业用地,使其社会瘫痪。对中国而言,实现这一目标要复杂得多,这是由于中国大部分人口(84%)都生活在农村地区,减少中国30%人口意味着要杀死2.12亿人,而攻击中国众多城市只能杀死一小部分人口。参联会估算,考虑到中国现状,毁灭中国30座大城市、消灭30%城市人口、摧毁50%工业用地之后,中国将不再是一个生气勃勃的国家,整个社会都会崩溃。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多年后告诉记者,他和约翰逊总统完全控制着统一作战行动计划的制订。据称,麦克纳马拉尤其希望确保中国毁灭。
不过,统一作战行动计划没有具体说明敌方死亡人数,但相关数据可参考1961年的一项评估,评估指出,美军的全力攻击能造成苏联城市71%伤亡率和中国城市53%伤亡率。1962年的另一项评估显示,美军对苏联军事与城市工业目标的突然袭击能造成7000万苏联人死亡。 到1964年5月,五角大楼部署了数百枚可用于统一作战行动计划的导弹:488枚义勇兵洲际弹道飞弹、70枚泰坦一号和泰坦二号火箭、208枚北极星导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