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 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在今年8月初共同起草并公示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对目前的近视防控提出了“刚性”要求—— “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原文 《方案》也提到了目前拟采取的近视防治方法,从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有关部门五个层面,大刀阔斧,祛除近视的“环境因素”。 岛妹细读一遍,条款遍及增加户外活动、控制电子产品、保障睡眠和营养、减轻学业负担、规范诊断治疗等方方面面。细节的地方如“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3次以上”、“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不得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辐射面之广如教育部、卫健委、体育总局、财政部等多个部门联动合作,力争完胜近视。 而目前国际上的一些防近视妙招也同样值得借鉴。 就说在医学干预方面,部分国家通过建立视觉健康档案对人群进行跟踪监测,在根源上为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良机。比如法国政府就规定,婴幼儿必须在出生后的8天、9个月、24个月做视力监测,有问题可在第一时间得到矫正。 这一点在国内也有先例,上海在2014年已经将儿童屈光发育档案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初级眼保健人员会入校筛查建档,有问题的转诊到定点医院,定点医院的结果也录入档案信息系统。 在制度层面,一些国家的视觉保健政策也已从单一的医学预防政策转向医学、社会政策整合的新方向。新加坡就已经通过设立电子产品使用指南、与教育部门合作为青少年户外运动增时等方式,较大改善了近视发病率。而对于游戏产业极度发达的日本,逐步落实“严格限制电子游戏时间”也成了护眼良方。 8月24日,广电总局也正式发布了《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我国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含有“宣传、介绍各类电子游戏等内容”,且播出过程中至少每隔30分钟设置明显的休息提示信息。 总之,“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前路虽长,但举国关注的热度、政策方案的火速跟进已经见出了这次“全社会行动”的决心。 期待下一代能切实拥有“光明”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