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521鱼象鱼说【今日关注】强迫症不是病!而是格局太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21 1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8-5-21 16:52 编辑

强迫症不是病!而是格局太小

  昌乐法师·讲述


  - 强迫症,是对小事情的过度关注 -


  一、强迫症的特点


  第十七讲,关于强迫症。强迫症,有这种症状,不能恢复到当下的人,它已经不是我们讨论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讨论这种心理的倾向。强迫,就是我们对一些小小的事情会有特别大的兴趣。比如说洗手,有的人手都洗烂了还洗,他控制不住要洗手。强迫,是注意力,常常关注自己认为重要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在别人眼里面确实是小事,可是在自己眼中是大事,是关涉到人生是否幸福的大事。


  强迫症是属于焦虑性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以一组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主要的表现,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强迫就是,你认为要做这件事情,比如说洗手,其实你洗手的时候自己也很痛苦,也不愿意洗手。于是,洗手与不洗手,形成了内心当中的强烈对峙。一些毫无意义的、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反反复复地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事人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源于自己的身体,但极力地抵抗,可是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造成我们内心当中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工作和学习,甚至人际交往。


  强迫症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当事人的思维冲动和行为习惯,不是外加的,似乎是内在的一种需求。他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被徒劳地加以**,自已不能再对其它症状加以**。就是如果他的强迫症是拖地的话,他一定要死命地拖,他心里才开心。可是他也知道,这个拖地,只要弄干净就好。但是,死命地拖地,他也知道没有意义,可是他想不拖不行,太痛苦。这种想法和冲动总是不断地反复地出现。


  强迫症当中有两个事情,第一个,是我们为什么会关注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说洗手,比如说如何放家里东西,比如说在自己的房间里,某个东西一定要放在某个位置……我们为什么会特别注重这种小事?当这件小事没做好的时候,我们心里会非常的痛苦。因为在这样的人的人生当中,没有大事。


  人是一个能量的集合体,这种能量是挥发性的,是需要去表达出来的。当我们没有找到能量的出口的时候,比如说,没有找到利益众生的事的时候,没有找到热爱的工作,没有找到可以投进自己所有的热情去爱的人的时候,我们的精力没有出口。而我们关注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我们会自己设定一个标准,把它当成自己的人生准则。而这个人生准则一旦确立下来,就跟一个里程碑一样,我们的内心当中,在这个时刻有一个里程碑,我们去按照这个指示牌在走路,于是我们会一遍一遍一遍一遍地强化它,于是,是我们的注意力放大了眼前的小事。而这个小事是别人认为的,我们却把它当成信条。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认为这件事情是不对的,于是我们反抗,我们不愿意这样做。可是当我不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寝食难安,于是抗拒、抗拒、抗拒,抗拒了很久以后,还不如把这件事情去做掉。于是发现自己的抗拒是没有效果的。


  比如说,我刚才说的,我有时候会担心晚上的门没关,躺在床上很不安。你知道,特别是冬天,好不容易被窝捂暖和了,要起来去关那个门。其实自己也知道门可能关了,但是还是要起来去看一下,心就会安一点。起来去看了以后,心安了以后,更容易睡得好。因为心不安,不容易入睡嘛。所以,我宁愿起来去看一下,是为了早点睡,为了好睡。于是这种行为的代价我计算过了,还是值得的。尽管看一下门,看不看是无所谓的,门已经锁了。可是我起来看过以后,再次躺到床上的时候,心会更安一点。这个行为本身对我来讲,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为了更好地睡觉,算了,起来看一下再睡。


  就是因为我们常常不去计较自己在小事情上花的精力,使自己会心安这件事情,我们在自我强迫上面会不断加强,不断加强,不断加强。加强了以至于我们将有些事情甚至设定为自己人生的信条、教条。当这个信条、教条一旦确立的时候,我们无缘由地会让自己的所有的精力和自我存在感释放在这些小事情上。


  强迫性心理是我们对于小事情过度的关注,而在自己内心当中人为设定了自我价值表达的地方,自己人为设定了标准,要让自己按照这个标准去生活,自己才会开心,才会心安;不按照这个标准去生活,自己会痛苦。


  于是一开始我们还会觉得这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会抗拒抗拒再抗拒。但时间长了以后,我们放弃了抵抗,我们就按照这条原则,一条道走到黑。当不抗拒的时候,我们再一次又一次经历这个痛苦。你想,爱洗手的人,把洗手当成自我强迫的人,能把手洗烂了,他还去洗手,你看那个心理是多么的痛苦。他是要经历痛苦,而不是要经历喜悦。往往这样的人,在他的人生当中,他的格局很小,他没有人生的大境界,他生命的能量、人生的意义,没有出路,他把所有的精力放置在这些小事情上,这是一个问题。


  当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自我评价没有用社会化的标准,没有用世俗的普世价值观来衡量我们行为的时候,我们自我设定出来的、在小事情上的自己认为的标准,它就束缚了我们的身心。这种束缚一旦产生之后,我们再也无法挣脱。它强烈地以习惯、以惯性的形式,让我们按照这个方式去行走,按照这个方式去生活。而这种生活情形,使得当事人会陷入无尽的莫名的痛苦和焦虑当中。


  二、改变现状


  我们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来讲,就是我们认为的在这些小事情上去努力地按照这个自我设定的标准去做的这个强迫的行为,是自我设定出来的,是自己的心理行为的一种惯性。要改变这种境遇,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放下焦虑,再次要对我们的行为,佛教里面讲的业力,本身的内在动力要有所洞察,你才能见所有相,皆是虚妄。


  从佛菩萨的境界看来,凡夫可以不经历这么多痛苦,人生有很多的大境界、大自在。如果我们有智慧的话,享不尽,用不完。可是,对于没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来讲,人活着,他就需要存在感。如果我们不能自在、开心地有益于众生地活着,那我们还活着,我们仍然需要存在感的时候,我们会选择一种自我痛苦的方式活着,哪怕这种痛苦是我们不愿意接受的,至少感觉到痛苦是我们还能够让自己觉得活着的另外一种感知力。


  所以痛苦地活着,总比感受不到人生自我存在感要好得多得多。这都是我们内心当中需要去对自己有很深刻认识的地方。痛苦地活着,强迫性地活着,是我们体验自我存在的便捷方式,甚至是我们局限的视野当中能够看到的唯一方式。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有强迫心理的人会经年累月地让痛苦存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他们的生活像地狱一般的一个重要原因。


  佛法里面讲的大解脱、大自在,可以说没有几个人不向往,没有几个人会不想到达。我还是那句话,如果问在座的各位,想成佛还是想痛苦,想解脱还是想轮回,每个人的答案都是正面的。可是,我们对于解脱的渴望,远远低于我们对痛苦的依赖。我们对痛苦的依赖,这股能量非常之大,根深蒂固。所以要修行,除了听经闻法,懂得佛陀的教义,要把佛陀的教义听来以后,观照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知道自己是怎么活着的。也就是业力,也就是痛苦,它是怎么发生的?要去改变我们自身的根深蒂固的业力,才能够真正地到达解脱,否则的话只是扬汤止沸。


  我们这一期的讲座,整个系列,都是在跟大家讲一个问题,两个思路。一个问题是,人是怎么活着的?活着的本身,对我们来讲,我们看到的是我爱、我慢、我痴、我见、贪嗔痴,而同样,佛菩萨也是人,佛菩萨他是怎么活着的?从他的角度来看,是空性、无常、无我,是戒、是定、是慧,他们得自在,我们得轮回;我们很高兴有贪嗔痴,他们很惧怕贪嗔痴,而心系戒定慧。


  生命的事实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平等的,而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智慧,究其原因是我们不能看到自己是如何存在的,不能够去改变,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贪婪,按照自己的习性在生活,而没有能够去过自律的、改变的、悟道的、般若的,甚至空性的智慧去生活。


  如果大家把以上的几点做很好地练习,在未来的生活当中,你们对佛法的认知会有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你人生当中,你真的是听闻到了佛法,你能够到达解脱。解脱不难,难是难在我们对佛法的理解,能不能够用般若的智慧照耀到人性的犄角旮旯,照耀到自己人性当中需要改变的事实。如果事实都没看到,你怎么去改变?


  所以,对自身的了解,对自身的观察、体察,是我们学佛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
发表于 2018-5-21 16: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4-29 07:15 , Processed in 0.02538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