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泳人无处下水 期盼有块正规场地 游完一个来回上岸的侯庆云,皮肤透红,身体微微打着哆嗦。“今天的水温大概4℃,还有些刺骨嘞。”他一边和记者交流,一边快速换好衣服,准备跑上一圈恢复身体的热量。“4-8摄氏度的水温,下水不能超过10分钟。4℃以下的,下水不能超过5分钟。”他告诉记者,冬泳要注意科学,春夏秋冬都要根据水温来控制游泳时间。 济宁市冬泳协会会长朱洪森介绍,济宁冬泳人群在缓慢壮大,现在会员已经发展到了315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32岁。
这支冬泳队伍虽然人数越来越多,却面临着诸多问题。“由于找不到固定的运动场所,连游泳时存放衣服也是问题。”朱洪森说,为解决这一难题,冬泳爱好者们就用几块木板搭了个临时“更衣室”,环境很是简陋。事实上,更衣室对冬泳爱好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使冬泳爱好者能够完成泳前准备及泳后的收尾工作,有效保证冬泳者泳后迅速恢复体温,减轻身体不适程度。 此外,防滑、应急等安全警示设施对于保证冬泳者的安全也至关重要。到目前为止,济宁尚无一处正规的冬泳场所,冬泳爱好者只能在偏僻之地自行破冰开辟泳道。 济宁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王金强表示,时下是全民健身时代,非常鼓励市民走出家门,到户外去运动。但冬泳是一项高危项目,安全首先是第一位。因此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冬泳区域的经营,以及对救生设备的配置和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