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231鱼象鱼说【菩提花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31 1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7-12-31 18:32 编辑


这个世界有完人吗?

这个世界有完人吗?

我认为有,比如佛。



除了佛或者佛曾教导成功的那些人之外,世上有完人吗?



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里面,其实包括了很多问题,需要很多面向的解答。



但有一个面向,我特别想探讨一下。

我们凡夫,其实内心是需要做一个证明:这个世界是没有完人的。



这个结论,虽然在我们看来,用自己当下的现实生活,是能够屡屡验证的,背后有许多无比坚挺的支持,但在佛法看来,这些支持所框定的都是世间的经纬坐标,都不算坚挺。



很多人由于自身经历,不相信自己,也不信任何其他人,于是就会不停地希望证明世界上没有人真的希望“解脱”,没有高尚与超脱,甚至具体到个人,而缠身没有人会真的对我好,甚至都只是伤害“我”这个内心定论,于是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不停试探亲密的对他们好的人的某些界限,然后终于有一天,当这些人说出某一句真话或错话时,而这句真话或错话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时,他们就会否定这些人之前所有的一切对他的帮助及爱护,觉得那些原来只不过是虚伪,是欺骗,是利用,原来这些人根本没有了解自己,他觉得很受伤,然后觉得自己的假设“世界上没有好人或真心对我好的人” 就又一次得到了证明。



我的一个朋友,从心理学纬度上说:

这可以解释为是以个重现童年伤害的过程,这些可能受过某种伤害的孩子,不停地在重复一个自己如何信任别人,觉得某某是好人,然后又被无情伤害的过程。

他们一方面期待有一个人可以真正如理想母亲或父亲一样完全接纳自己,而另一方面,又需要证明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哟,于是,他们往往只能沉浸在自己臆构次元的理想国中。



对于这世间每一个人,通常面临的困境是,他们需要一个稳定、温暖的关系作为容器来承接自己、舒展自己、吸收行动的能量乃至排泄心中的怨毒。



是的,最后一种是怨毒。

确实是一种毒,需要排泄,需要发作。





但这个排毒过程,如果太富有敌意和攻击性,以致于排毒的过程,就很容易约等于摧毁容器的过程。

怨能成毒的人,他们的心理能量通常又异常强大,即使有人愿意也未必有能力承接他们,于是导致他们往复陷于希望与绝望、开放与封闭的循环之中。



朋友说,这世间有三类人:

第一类是主动知道了苦(慧根高的,第欧根尼)

第二类是被动受刺激知道了苦(负面经验,贾宝玉)

第三类是被动受刺激也不知道苦(全面接纳,阿甘)



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理定势是一般不去直接标榜自己,而通过赞扬那些悟性高的第一种人,用以表达自己,然后好像得出了客观判断一样,排除自己是第二种,而暗示自己是第一种,也就是通过“客观”地贬低第二种人(不被刺激刺激就看不到无常的人) ,而把自己划到第一种人。



有些人,总是觉得老子比第二类(贾宝玉)慧根高,在现实精彩的状况下,不用灭族就能感受到无常,而不是遭受了失去以后才通过切身体验并有可能通过学习而了解了无常。

或者说,我们即使说什么现实精彩,只是语言表达不精确而已,我们的含义应该是精彩不代表不苦, 只是不负面地苦,好像不负面就不苦了一样。



巴利佛典中,“苦”(du?kha),是一个中性词,有人解释这个中性的时候,说我这个苦,不是说不苦,而是说不用经历第二种人的这样苦,都能去学佛,都能去开悟——其实,毕竟还是认为自己是属于天赋聪颖的第一种人。

每次遇到这样的人,我心里都特别想骂:别装!



你浅表地体悟一点无常,没死爹死妈,没虐待没流离,没有经历那些深夜里让你无声痛哭的事件,没有深切觉知到自己身心的刹那无常苦空,你以为你的悟性能有多高!

其实这种人,对苦的理解确实不对且不全面,最起码是在佛法的范畴里,是不正确的。

这种人,并非自以为的第一种天赋极高的人:因为他们根本不理解佛陀所说的苦及无常的真实含义。

很难有第一种凭空真正见无常的人,难有不是没有,例如有些辟支佛见一片叶子落下就可证无常见道,但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这样,而是得通过“经验——反馈——习得”的过程在进步,慢慢觉触无常的真义。



而如果一个人觉得他点根香沏壶茶说说公案说几句“不二”与“圆融”的话就能把“见道”这事给办了,那我也只能呵呵了。



而面对这种自以为天资聪颖就明白“无常”的人,我一般会直接盖棺定论:你别自以为是了!



这种自以为的天资聪颖,其实一般都是自恋的表现,而大庭广众之下明示暗示自己天资聪颖更是轻浮的举止,这种自恋是因为强烈想获得外部的肯定,想获得肯定,其实又是内心的自卑:需要靠外部的肯定,建立自己的自信——所以他们需要的不是佛法,而是偶像,而是一种能够满足自己虚妄欲望的权利与象征而已。

我知道这样的盖棺定论指出一个人不是你自认为的第一种人真的很伤人,而摧毁了这种人“我真美”的表演,往往只能让人逆反。



经历种种,悟性高的,智商还够,必然会有所得;

什么都低的都不够的,就会觉得被刺激了,更加生气。

而一逆反,如果这种人在我的亲密关系圈里,也会让我很受伤,乃至它混账地不顾里外好坏地反噬,不明青红皂白地否定,更会让人难受了。



但其实究竟对我真的是无所谓。

人生是苦,本来无我,也随它无常,随它去吧!



最后,我忽然想起一个最近听来但可能稍微跑题的故事:



一位大禅师曾经有一位沙弥弟子。

沙弥非常聪明,不大的岁数就背熟了很多佛经,也很努力地修行,甚至发展除了“他心通”,可以看到其他众生的心在想什么,包括动物的。

人心太叵测,沙弥看来看去看不懂,就常常喜欢把心放出去,去看动物的心,非常好玩,憨憨蠢蠢的。

能看到其他众生的心,确实是很了不起的神通,因此沙弥认为自己非常牛,经常这样玩,禅师就提醒他,不要把心放出去,不要去看别人的,要看自己的心,否则这样不好。



但是,沙弥不听,还一如既往的这样玩。

有一天,他看到了树上猴子的心,然后问题果然来了,他分不清了自己当下的心是自己的心还是猴子的心了,自己的心被猴子的心代替了,他本来不会爬树,突然就会爬了,熟练的像猴子一样的爬上了树,然后在树上看到下面的水牛,又看到了水牛的心,一下子他的心,又变成水牛的心,突然不会爬树了,很狼狈地从树上摔下来······

后来各种外面的各种各样的心,一直来来去去替代他的心,他找不到自己的心了,不久他就疯了,然后就被送到精神病院治疗,出来不久又疯了,后来就自杀了。





这就是“失心狂”的故事。



一个人,看到其他的心时,会认为自己很牛,很了不起,但他自己不知道的是,其实连自己当下的心、自满的心、自傲的心都看不到,又有什么好牛的呢,看到自己当下的心才是最重要,如果一定要说牛的话,看到自己当下的心,这才是最牛的。

看到自己当下的心,才是最重要,才是最大的神通,如果一定要谁修行高超的话,看到自己当下的心,这才是最高的修行……



而此时,我站在我逼仄寮房的窗边,看到的是高墙隔绝外,殿堂光明,檐上月明一点。



愿我自己以及每一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心,今生見道,解脱无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17-12-31 18:3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5-25 16:40 , Processed in 0.02444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