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很多朋友,年轻的最多,年老的最少,中年的也不少。
这些朋友们愿意和我在一起,畅谈人生,研习佛法。
朋友里中年人信佛,却最能显出世态,或深或浅,或明或痴,或短或久。
人到中年,便积淀了许多哀乐与解悟,变得成熟,信佛最为适宜,而且人越老,思维越倾向于哲理,由是接触到佛典或佛教,于是便谈空说有,在信仰之路起步,信佛、崇佛、拜佛,成为佛教徒了。
他,我的一位朋友就是如此。
人到中年时,都要面对感情、事业和健康的重重关键,甚至是转变与危机,他此时就遭遇了“中年危机”。
别看他在人前光鲜亮丽,其实压力之大,不可想象。
他手底下有上百人为他工作,他已没有“我是老板”的概念,而是他要维持一个团队,想要公司永续的发展,就得保持市场与研发的大量投入,才会稍有盈余,盈余也不是纯利,必须无底洞般循环再投入。
还有其他的各种吃钱黑洞,例如交际应酬送礼一类,向上奉承送迎,向下平复安稳,保持一个成功老板的名头做派,穿挂得体、坐拥豪宅、驾驭名物,出入高端社交,维持人脉社群——这些都要更多的钱,经济重压之下,他时刻担心自己会遭受哪怕一丁点失败,而且人到中年,健康情况大不如前,精力渐渐衰退,并且此时的事业,早就不在风口,日渐低落、滞涨瓶颈,甚至家庭感情也遭遇“七年之痒”而濒于破裂。
种种逼迫之下,他想减压,寻找精神寄托,他要找到一个出口来解决身心内外的困局,这时候他接触了佛教,很容易地信上佛,甚至动了出家的念头。
他说:“从电视上和朋友的接触中,了解很多人都信佛了,企业圈、明星圈、甚至政治圈里的,很多人都开始笃信佛教,所以我也开始寻求。”
中年信佛,不信而已,一信便比较坚定,可坚定却有坚定的不好,因为末法时代,每多伪师邪法,若人在中年而错投其门下,则越坚定反而为害越深,越信越迷信越盲信,这时候即使佛陀现前,亦难令其悔悟。
他随后的信佛境遇,就是如此。
他遇到了他的所谓上师,那上师给他灌了一个无上大法,保证即生即身成佛,如果努力修持,最短七日即可顿超十地——但,这个无上大法,必须“广修供养”,因为上师说大舍才能大得,就这样,他开始供养,因为“上师总集三宝及一切诸佛功德”。
他说他把钱”供养”的时候,仿佛看到一种光芒莅临,会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功德感,充满身心,但是,我看他就仿佛是一个电影里的购物狂女主角,失恋了失意了失落了就疯狂刷卡,以求一种暴力自虐般的实在感价值感代偿感一样。
又有一个我认识的中年朋友。
他本来是学一种听声音的邪师外道,后来又辗转流徙于各种“灵性传承”之中,在遍历江湖、看遍风景后,终于皈依了一种“无上的秘密传承”,也好,个人找到自己的皈依学处,并不再长途迷路是最好的事了,可是此时的他却发生变异。
他就开始组织“教团”,自任老大,以他的导师传法为名目,开始聚众组织变相敛财,并俨然成为准上师了。
某某专门服务高端人士的具有很大“心理问题”的专家,首先混迹于佛教圈,成为所谓佛学权威,并在去缅甸转了几圈回来后,就悄悄地成了“见道开悟者”,开始给人秘密地带领禅修、传法授记,至于供养问题,在他的高端人士圈里不成问题。
以上例证,让我们知道:
中年学佛,看似容易却更艰险,容易与困难的地方,都是“如何确立正知正见”——这一点很重要,中年人一旦陷入伪师邪法的深渊,往往很难自拔,而且会越陷越深,越深则越不能否定自己,并且运用自己的力量,为伪师张目布景,帮助其断人慧命。
他们这样的中年佛盲,往往自许功深,自以为佛学已然通达,然而实际却走错道路,正在“一盲引群盲,相牵入火坑”。
即使他皈依的不是所谓伪师邪法,如果不确立正见,往往就因为自己业已定型的习气业力和自己的成熟能量,而运作出偏离根本佛法旨趣的所谓“佛法事业”,标榜觉悟,自以为是,但其实是更深的执迷,另一种歧途而已。
是故,我作为朋友,实在应该和他们谈谈,帮助他们建立正见正信,可是,中年人啊中年人,本人太年轻——年轻人的话,他们中年人往往听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