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0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18鱼象鱼说【菩提花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18 1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7-11-18 14:55 编辑



妻子信佛的七宗罪,佛教真的错了吗?

在知乎,有位接近崩溃的丈夫痛陈自己的经历,说妻子自从信佛以后,发生了“疯狂”的改变,我总结了一下,长达七条:



1、不吃肉和五辛调料,餐餐全素,也不允许全家人吃,孩子不小心吃了一口鸡蛋,就要让孩子去洗胃;



2、禁欲,不再与丈夫发生性关系;



3、每天除了念佛拜忏,不关心家庭的任何事;



4、家里的收入并不高,还要还债还贷,妻子却热衷于大数额捐款;



5、街上卖的那种印刷廉价的佛书,非要100元一本的买;



6、寺院师父的话都不听,倒是对微信上一些素未谋面的大师言听计从,对洗脑的佛教文章,深以为然;



7、丈夫稍有微词,动辄以离婚出家威胁。



丈夫说,他其实并不反对妻子布施持戒,妻子是个很孝顺长辈的人,善良热心,一直很受家庭认可。但这样毫无节制的信仰,让全家上下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不想离婚,又不知道如何劝告,只得求助于网络。

这位丈夫的遭遇显然不是个案,知乎上类似的问题可谓层出不穷。前一段时间,有位新人说自己的伴娘信佛,建议他们在即将举行的婚礼上办全素宴。结果在知乎上引发了暴风讨论,将近百万人关注这个话题,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责骂和讽刺这位伴娘。



不可避免地,佛教也被强行绑上台面,接受批判。



1.看到这样的事情如此频繁地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让人百感交集。想当初我也是对佛教厌恶至极,很不理解那些老头老太太们,还有中年男女们一天到晚神神叨叨的行为。现在虽然不讨厌,却依然不认可。特别是明白佛教的本质之后,对汉地的教法和学佛的氛围,愈发感到唏嘘。



汉地佛教有个特色,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就是以“在家众”为中心。在汉地的文化中,出家并不被提倡,有谁说要去当和尚,不管男女老少,都会遭到家庭、亲友甚至社会性的反对。为了调和这种局面,在家学佛成为了主流思想,迅速发扬光大。



围绕“在家众”的需求,佛教系统被重新建构:



戒上,不需要持具足戒,有五戒;



学上,不需要广闻佛陀教法的所有经律论,一两本经典随身即可,最常见的就是《心经》,《金刚经》,《地藏经》,还有净土五经等等;



修上,不需要次第修止观,只要念佛,持咒,抄经,观佛菩萨像就行了;



教上,四谛,八正道,三法印等一律被隐没,因果轮回的观念成为教化的主旨。



行上,戒定慧三无漏学被弃置,放生、布施、回向、超度等大行其道。



原本,这种改变是为了方便众生。但随着时间推移,“方便”被一代又一代的僧俗佛弟子赋予了更多意义,变得华丽无比,最终在近现代以压倒性的趋势,取代了根本佛法,“在家众”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连僧人都难以企及。



汉地僧人的形象和地位,低得发指。在世俗人的眼中,他们不过是秃头肥耳的和尚,没有任何社会价值;而在家佛弟子虽然会尊称他们为法师,但这种尊敬跟对智慧的认可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出于佛教的一种习惯性仰视而已。



佛法僧三宝,由此沦为鸡肋。



说到佛,有谁会想到在2000年前,那个为了真理苦行6年,人格化的释迦牟尼呢?只有神格化的各类佛和各类菩萨;



说到法,有谁会去究竟佛陀说过的那些极具逻辑性和实验精神的言语呢?只有玄之又玄,怎么也搞不懂的奥理和迷思;



说到僧,谁会将他们当着是为了追随圣人脚步,严于律己的学者和研究者呢?只有巫师、神棍、无业游民的名头,或盲目顶礼的对象。



“在家众”成了唯一的“宝”,以方便为武器,叫嚣着菩萨道,叫嚣着成佛。可以随心所欲地理解和行持佛法里的一切,即便是早已模糊了出家和在家的界限,也毫无自知。



2.出家和在家的界限在哪?



这是个被严重忽略的问题,毫无夸张地说,正是这个问题没有解决,给佛教造成了巨大了隐患。



而要想找到答案,首先就要从围绕“在家众”建立的信仰式的佛教体系中跳脱出来,以“出家”为中心进行省察,看看真实或者说如法的佛教体系是怎样。



我们都知道,佛教的定义,是佛陀教法。是一种教育。孔子有三千弟子,佛陀也有二千五百弟子;孔子在树下为弟子们说礼义仁智信,佛陀也是在树下为弟子们说出世间法。



种种迹象表明,佛教的体系是教育形态的,跟我们现在的教育系统没有多少差别。出家对应的就是入校;僧人对应学生;法师对应是老师;戒律对应的就是校规;经论对应的是课本;定慧的修习,就像是体育、物理化学等实验性课程。



这就很明朗化。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从事学研,也可以半路走进社会;出家也是如此,可以一辈子当僧人,也可以短期修行,然后继续自己的世俗人生。



在学校,要守校规。但当你回到家中,还有必要将校规贴在墙上,让全家人遵从吗?这不符合常理。校规专门针对的学生这个群体,而社会和家庭各有其他可以维持正常运转的规矩,毫无选择地相互掺杂,势必乱套。



学习佛法也是如此。在僧团里必须行持戒律,也能很好地行持戒律,因为环境和条件允许;但将戒律毫无选择地引入到实际生活中,就并非明智之举。



所以最好的状况上:想学佛,就参与短期出家(南传保留着这样的习惯),严格按照戒定慧修行;不然就以生活为主,让学佛成为一种业余爱好。直到因缘满足,再去深造。



这原本是一个很健康的体系,既能维持僧人的形象,让佛法得到正确的传扬,又能让信佛的人,获得正知正见,不会强行做出与家庭和社会格格不入的事。



但在“在家众”这个体系下,一切都走向了畸形。就像给人换了个不兼容的心脏,命虽然暂时得以存活,皆大欢喜,内在的运转却一片错乱,矛盾百出。

3.以上都是不得不认清的事实。



文章刚开始,那位让丈夫痛苦万分的妻子,她是在家人,做法却是以出家为标准;心的向着的是究竟解脱,行上都是人天小果。不仅是自我修行上有矛盾,与家人更是格格不入。世间和出世间一样都没有捞到,更别说让众生对佛教误解更甚这种后果了。

心行上的不对称,无非还是认知层面上还有很多疑惑,又试图以信仰的心,将种种问题隐藏起来。结果既说服不了自己,又说服不了别人。佛法说来说去,在于明心见性,在相上都不明,如何明心?



还好随着互联网打通了认知壁垒,人们了解佛教的深度和广度增大,从点趋于面,从感性趋于理性,从迷信落到疑情,学习深造式的修行变得流行起来。偶尔在繁忙的生活中,抽时间参加一些僧立的禅修,在合适的环境里静下心去寻找内心的智慧,就像给自己充电一样,于己有益,于俗无扰,多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17-11-18 14: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11-18 14: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11-18 15:34 | 只看该作者
这女人走火入魔了,佛主要惩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5-1 00:34 , Processed in 0.03089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