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7-10-12 15:29 编辑
魔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有关“魔”的一些认识,为什么要讲它呢?我认为“魔”的概念,不仅适用于修行者,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
正如有了“阳”就有了“阴”,有了“正”就有了“负”,也可以说有了“佛”自然就会有“魔”。正所谓“一念佛,一念魔”,佛与魔的界限也许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既清晰又难以捉摸,既对立又相辅相成。但是如果要认清一个事物的积极面,通过其阴暗面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有关“魔”的知识,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绘本或者故事书所得来的,所以一般一说起魔,我们脑子里浮现的都是青面獠牙面目狰狞的怪物。而显然这种认识,是不符合佛教中对“魔”的叙述的。
不同于西方文化中长着犄角的人格化形象,在佛教中,“魔”不但不具备人格化特征,也不“面目可憎”,反倒往往是表现的非常“和善,甜美”。它们会用其超强的吸引力,诱导你做出错误的选择。其实就某些情景而言“温柔力”比“暴力”更加具有破坏力!
在西方基督教《圣经》中的“devil”即可译作“撒旦”也可以译作“魔鬼”,而“魔鬼”这个词显然将“魔”和“鬼”等同起来,但在佛教语境中“魔”和“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鬼”是具有人格化特征的,是归类到鬼道即饿鬼道的一种众生。而“魔”多指心理意义上的一种阻碍善业的障碍物。
“魔”在梵语中读作“魔罗”,其性相为“害人障善法者”。障善法者好理解,而延伸出来之后,在佛教中“魔”就泛指生来很难逾越的魔障。狭义上分为四类,比如招致一切苦恼的烦恼魔以及由烦恼和业力所生的五蕴,即蕴魔以及死亡即死主魔,加上妨碍一切胜善的魔即天子魔。
广义上一切阻碍你成就的魔障都可以理解为魔。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日本词语表达当中也能体现这一点,比如在日语中“じゃま邪魔”(jyama)即汉字词中的“邪魔”是“打扰”的意思。
所以由此我们可以将一切“打扰”我们做出正确的的事物,都可以理解为“邪魔”。
比如你下定决心减肥!结果有一天,一个看上去美味无比的甜点出现在你的面前,刹那间彻底俘获了你的心智,而因此你的减肥计划宣告破产。那么对于减肥这件事来说那枚可口的甜点就是“邪魔”。
这种“魔”我们每个人几乎都遇到过,只要加以注意我们不难发现,但另一种“魔”是我们很难发现的,也是更加棘手的。它不同于外在的魔障容易识别,而是一种内在的,无法捉摸的东西,但其危害远远大于前者。它对我们每时每刻的身语意的动态产生着左右影响,如果我们长时间被其左右的话,我们将会面临灾难性的后果,那就是心魔!
“心魔”植根于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稍不注意它就很容易操控心智,使我们的心智混乱、迷茫、痛苦。它根本可以解释为是贪、嗔、痴三毒,但为更方便理解起见,我们可以,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来举例来说明。
打个简单明了的例子,我们很多人将一天内本可以完成的事情搁置到第二天,甚至花上很长时间来做完,也就是网上所说的“拖延症”。这其实也是一种“心魔”。以此类推我们不难发现,“心魔”其实并不一定是一种很“玄”的东西,而是那些时刻影响着自己的“坏东西”。
现在我们对心魔有了初级的认识,那么怎么才能战胜它呢?战胜它的意义又何在呢?
首先,心魔怎么战胜呢?首先我想说,很遗憾以我们一般人理解中的那种“消灭”基本上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能做到不让它产生。这从一个层面也可以说是“消灭”吧。“心魔”与我们内心中“佛性的一面”即积极健康的一面是完全相反的一面。
“心魔”就像我们内心深处的阴影,一旦内心世界被其笼罩,我们一切的情绪和行为都将被其渲染。而要想不让这种讨厌的“心魔”滋生泛滥,我们就要做到时刻保持一种阳光积极的心态。只要我们内心中常驻一颗好似阳光般温暖的积极健康的心,心中的阴霾将永无立足之地。
时刻要保持健康积极的心,虽说易但行难。我认为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从每天从事“自己认为有价值具有建设性付出”开始。也许你会问“付出”跟内心积极健康有什么关联?很有关联,只有“积极地付出”才能使我们内心充实。而这种我所说的付出绝对是指那种具有建设性的付出,哪怕小到你付出一个小时的劳动,好好打扫一下自己的房间,或者你付出一个月时间在一个师资缺乏的老少边穷地区执教都可以,付出不在大小,只要你做了,并且坚持。那就对你来说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一方面你通过认同自己的付出,树立起正面的自我评价,第二你确实做出了有意义的事情。通过小小积极的付出,身体力行的劳动,身心赤诚的投入,“转动”了你内心中第一轮美好的“齿轮”,而如果坚持下来的话,你就可以“转动”起第二个“美好的齿轮”,开始一点点建立强大的内心。从此之后这种积极的循环链就开始运作。你通过投入时间+劳动+诚心得到了自我的认可,而当你为了这种“奖励”进一步将积极劳动常态化的时候,你又进一步构建起强大的内心自我,从而让你能够更加稳健地迈出你的人生步伐,这样一个良好的循环开始之后,它也会使你人生得以完满和幸福。这既是打败心魔的方法也是意义所在。
我认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除了生存问题以外,最大的问题就是价值问题。自我价值的质疑是能够撼动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最具威胁的力量。一个人最大的痛苦归根结底其内核,也无外乎“我没价值”的自我否定,怕别人批评和鄙夷只不过是怕自己那种自我否定被再一次强化而已。很多人因为走不出来就选择了浑噩过日子亦或轻生,可见人类内心的阿喀琉斯之踵正是那一句“活的好没价值”。而一个人在世上,功名利禄也可,彪炳史册也可以,终究无外乎,给自己一种“我很有价值”的精神抚慰。所以,在我看来所有的内心挣扎,内心的压力和焦虑,最大的主因就是因为缺乏“积极付出”,也可以说是没有积极的劳动,从而没能建立起自尊即强大的自己,进而开始越走越偏。到最后即使遇到的芝麻大小的事情在你看来就已经“亚历山大”了,其实冷静地好好想想。为什么这个问题在别人那儿轻而易举,到了我们这里就变得“山”一般大呢?其实那件事物在别人那儿也好,在我们这儿也好,都是一样的事情,一样的大小。大小不一样的是我们和他人的内心!而造成这种悬殊的大小的罪魁祸首,就是因为没有建立起强大的自己,从而使得心魔有机可乘,给你使了“障眼法”而已罢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