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二: 游进深水区, 踩不到底就心慌 其原因是心理作用。人们都视水域为险地, 而不敢贸然处之, 这种怕水的心理, 是人的本能。再者, 由于我们平时用脚走路, 人们常以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来表达“实”这个意义; 若人体“失重”即两脚悬空时, 这时人就会马上产生一种心虚、心空之感。游泳时由于人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当初学者游到深水区开始站立时, 一时间脚没着地, 马上全身肌肉僵硬, 导致自身比重增大, 人体就容易往下沉; 这时你只要冷静, 同时采用两脚向左右下方踩水, 再配合两手向体侧小弧度划水就不会下沉了。一旦克服了心理障碍, 浮力的优势就会逐渐表现出来; 当然, 在未掌握游泳技能前最好不要到深水区域, 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的初学者曾经因学游泳时有呛水经历, 下水过程中就会产生多种复杂怕水的心理。因此, 我们必须克服怕水、怕深水的心理, 游起来才不会心慌了。 克服心理因素有三: 一是树立信心; 凡是希望学会游泳的朋友, 不论你的年龄大小, 体质强弱, 只要相信自己, 树立信心, 下定决心, 勇于实践, 就一定能学会游泳。二是消除怕水心理; 关键是在第一次课。对初学者尤其是幼儿来说, 应该将适应水的环境, 提高游泳的兴趣, 把对水的“恐惧”变为“欢喜”作为首要目标。必须创造良好的环境, 例如: 在游泳池周围与池水中, 摆放各种形状、颜色的救生圈、打水板、大小球、游泳玩具等, 有意识地创造新鲜感。当他们进泳池时, 即被环境吸引, 异常兴奋, 有跃跃欲试之感。利用游戏制造欢快的气氛; 有些身体条件较好的孩子, 由于对水的惧怕, 常常会弃水而去, 这往往是第一次下水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 利用教具在水中做游戏, 是制造欢快气氛, 减少因怕水而自然流失率的一种好方法;要尽量使孩子能感受在水中是那么的自由自在, 培养他们对水的感情, 千万不要强求孩子头人水中憋气, 操之过急, 适得其反, 如果孩子敢在水中玩耍, 那么第一次人水的目的已达到, 这为孩子今后顺利学会游泳, 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三是坚持练习: 在玩中学, 学中练, 是提高初学者对游泳兴趣的有效方法。对有些能够游上十几米距离的初学者而言, 想进人深水区是一大障碍,当他们进人深水区时, 教练或指导老师, 除了做语言提示外, 更重要的是亲自在深水区对他们的保护与帮助,这是最有效消除脚踩不到底就心慌的方法。在经过几回教练或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从浅水区到深水区的几次返往练习, 另外通过其它游泳技能练习, 相信不久, 就能掌握在深水区游泳的技巧, 怕水复杂的心理就自然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