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慈悲之心,生生之机 / w8 G! {; |; s! }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等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无此,便所谓土木形骸而已。 0 f1 C# ]0 I8 b3 P, P( w: Y2 t
【大意】
& F) n* w# S! R# b2 S, U6 ^, m 为了不让老鼠饿死,就经常留一点剩饭给他们吃,为了可怜飞蛾的烧死,夜里只好不点灯火,古人这种慈悲心肠,就是我们人类繁衍不息的生机,假如人类没有这一点点相生不绝的生机,那人就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如此也不过和泥土树木相同而已。+ N& G& z: W1 ~8 U9 X1 s
174.勿为欲情所系,便与本体相合 4 a# \- q8 f# l, Z; `4 j. B7 m
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何者少得,只要随起随灭,廓然无碍,便与太虚同体。 3 j9 E+ B5 w B F- D$ u
【大意】
, }) a6 ~: l1 h6 G, i& e# l 人类的本原就是宇宙的本原,也就是人的灵性跟大自然现象是一体的,所以人心就是天心,人体就是天体。人在一念之间的喜悦,就如同大自然有景星庆云的祥瑞之气;人在一念之间的愤怒,就如同大自然界有雷电风雨的暴戾之气;人在一念之间的慈悲,就如同大自然界有和风甘露的生生之气;人在一念之间的冷酷,就如同大自然界有烈日秋霜的肃杀之气。人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天有风霜雨露的变化,不过大自然的变化随时兴起随时幻灭,对于生生不息的广大宇宙毫无阻碍,人的修养假如也能达到这种境界,就可以同天地同心同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