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山沟, 一度被同龄人羡慕 10月19日8时多,隆化县茅茨路村一个家庭豆腐坊里,范文志和妻子于雅丽正忙得不可开交。 “豆腐必须一大早就做出来。这不,从凌晨两点一直干到现在,还没忙完。”虽然失去了右臂,但拎桶水、拿重物,范文志总一马当先,“我媳妇跟我没少受苦,脏活累活我能干的就多干些。” 范文志说,伊逊河水质优良,河畔的茅茨路村的豆腐因此远近闻名。“据说1747年,乾隆皇帝木兰秋狝途中驻跸附近的波罗河屯行宫时,就曾慕名到茅茨路品尝豆腐,赞不绝口。”范文志说,他这个豆腐坊今年年初刚刚开业,目标很明确——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其实,生计问题,对范文志来说,曾经不是个事儿。 47年前,范文志出生在茅茨路村北沟第七居民组,由于北沟交通闭塞,乡亲们生活条件确实很艰苦。1990年前后,9户居民陆续搬到6公里外的中心村。“家里孩子多,我父亲去世早。所以在16岁时,我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了。”范文志说,自己干活儿是把好手,虽说没有多少文化,但脑瓜灵、肯钻研,他从体力活干起,逐步掌握了轧钢技艺。 “哥哥姐姐都成家立业了,我基本一直在外地打工,也没在村里安家,过节回家时就住在哥哥家里。”范文志说,他由于轧钢技艺出众,受到不少轧钢厂的邀请。“2002年,在新疆乌鲁木齐一家轧钢厂工作。2004年,又到了陕西曲沃一家私人轧钢厂。”彼时,范文志已经拿到4000多元月保底工资,成了村里同龄人羡慕的对象。 然而,2005年隆冬的一天,意外发生了。 “那天是腊月初二,我上班时,棉衣被轧钢机卷了进去。”范文志说,被卷进去的还有他的右臂。待清醒过来时,他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了。“那年,我才37岁。失去右臂,对我来讲,就意味着再也无法从事轧钢工作了。今后该怎么办?在医院的4个月里,我一度绝望到了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