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玄学论坛0526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26 1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5-26 18:24 编辑


修行路上总会遇到很多考验,有人修了二、三十年,境界还是一样,没什么觉受证悟,甚至烦恼比以前更多、更强烈。无论如何,重点是,不管遇到任何考验挫折,坚持修行是非常的重要。因为内心的力量,或者称为内在的修证力量是很大的,它能够细微地、慢慢地改变我们的心。——大宝法王噶玛巴《冈波巴四法》

佛陀提出的方法:单纯的看着各种的念头、情绪等等都是自心无限潜能的各种展现。换句话说,就是用「心」看着「心」。在佛教传统中,这就是「禅修」的基本定义。我们之前提到,禅修的藏文是「巩」(gom),意思是「逐渐熟悉」。我们透过禅修,逐渐熟悉自己的心。——咏给明就仁波切《你是幸运的》

有些人会以为在做呼吸禅修的时候需要特别的呼吸方式,不用的,你只是保持正常呼吸,然后觉知它就可以了,不用刻意改变你的呼吸方式。——大宝法王噶玛巴《慈悲喜舍,无量无际》

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死亡”与“业”,因为令人讶异的是,大多数的人很容易忘记这两件事。时常忘记“业”的一个明显征象,是我们有太多的抱怨——对佛陀、 上师、丈夫、妻子、友人或街上的陌生人。——宗萨钦哲仁波切

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佛陀慈悲智慧,应机施教,针对不同的根器,宣讲了不同的度化众生的方法。在末法时代,大圆满法门具有殊胜的加持力。莲花生大士也说过:“五浊越炽盛,大圆满的加持力越强。”O大圆满的加持

在藏文里,修行有两个意思,「修」是指心中的慈悲、关爱,「行」是付诸身语的行动。——大宝法王噶玛巴《噶举祖师教言》

《那一世》仓央嘉措——好美妙的音乐,听完好放松! L秒拍视频 .

#星雲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一句阿弥陀佛,超越时空、超越对待、超越你我,回复到究竟的、本真的净土世界。

三等持(三摩地)1.  真如等持:觉性积极、彻断忘念、无造作而安住,为真如等持。2. 显位等持:彼状态中、对不明如此真理者,即诸众生,生起如幻般的悲心,为显位等持。3. 因位等持:心专注于无分别中由大悲心引发而生起的、心之自性、明亮而光芒的白色吽字,为因位等持。(1/2)

【堪千创古仁波切开示:忍耐的训练】藏文里这个忍耐的「耐」,有一种「你不在乎」的意思,也就是当别人伤害了我时,这时你可以想:“喔,这件事情它发生了,发生就让它发生吧!那么我不要做任何反应,我不要有瞋恨,也不要有记仇、报复的心.......(全文见长微博)

因果是真实存在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一件事,只要把因做好,结果就会出现在那里。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要尽力而为,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强求。正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放下”并不是“放弃”,它们本质上不一样,结果自然也不一样。所谓“放下”是一个人寻找机会成长;而“放弃”则表明一个人寻找地方逃避。“放下”是因为看到自己高于事情,所以放下事情;“放弃”是因为不能放下事情,最终只能放弃自己。智者懂得放下,愚者只会放弃。

当我们拥有这「远离违缘、得到顺缘」的机会时,代表什么呢?并非代表自己很了不起,而是代表着,我们有一个特别的责任。当我们具足这样的顺缘,而远离万般违缘、有此珍贵良机时,更应生起责任心,为欠缺机会的人着想,将心比心的去利益他们。——大宝法王噶玛巴《百段引导文》

我们必须遵行的法则有三:沉默是金;不偷盗;时刻谨慎。我们必须保持缄默者有三:我们的学识;别人的错误;未来的计划。我们不该展露者有三:虚幻无常的热情;策谋与虚伪;特别的修持。我们必须避免者有三:争论;拥挤处;赌窟。——巴楚仁波切

我们总以为:修行就是要有特别的方法或有个依托才能修持。事实上,我们当下清明、无执的心即是佛的智慧。那清明、无执不是靠我们去营造出来的,它就在我们的心性里,我们只需安住其中。——咏给明就仁波切《明心之旅》

寺僻无人到,群鸥日日来。
香花依古殿,碧水绕金台。
茶生禅悦喜,咒破火风灾。
谁解其中味?红莲火里开。
          ~~~能愿


#济群法语# 我们总在说发菩提心,说要帮助天下众生,这就必须从身边的人做起,对身边的人宽容、爱护、平等、慈悲。如果连周围的人都无法相处,菩提心从何修起?

禅修,就仅是给自己时间去“做自己”,除此之外﹐别无其它。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允许自己放松,然后做本然的自己,不去想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去担忧未来会发生的事情。你所要做的﹐只是单纯地放松,然后安住于自身的本然状态。——大宝法王噶玛巴《悲心与心的真正本质》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16-5-26 18: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5-26 18:24 编辑

“放下”并不是“放弃”,它们本质上不一样,结果自然也不一样。所谓“放下”是一个人寻找机会成长;而“放弃”则表明一个人寻找地方逃避。“放下”是因为看到自己高于事情,所以放下事情;“放弃”是因为不能放下事情,最终只能放弃自己。智者懂得放下,愚者只会放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5-27 1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5-11 17:32 , Processed in 0.03270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