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排队购物时难免要碰到“夹个儿”的,这类人耽误了别人的时间,是有损社会公德的。近几年,也有些人因为没有掌握好生命节奏,做了“夹个儿”分子,损了个人的“私德”。我想要说的就是后者这个“夹个儿”,且听我慢慢道来。 弗洛伊德对于人生旅程讲过很精辟的话,他说,人生不过是迈向死亡的旅程而已;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旅途,路上看到的风景也就会不同。谦和而又平静地对待身后,把握身边真正美好而又宝贵的东西,即便是面对死亡也可以变得坦然……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我们老人越接近“目的地”,越要从容地、坦然地、义无反顾地走去。 听一位医生讲过一个笑话,说老师讲课时讲到弗洛伊德这段话,然后提出:“既然人生旅程都要走向死亡,那我们医生还能做什么?起什么作用?”一位学生起立回答:“医生的作用是阻止有人‘夹个儿’。” 这里的“夹个儿”,是说有人还不到死亡的年龄,却去“夹个儿”提前早死。近些年,演艺界名人英年“夹个儿”的不少。举一些大家熟悉的:侯耀文,2007年6月23日,因心脏病猝死,59岁。高秀敏,2005年8月18日因心肌梗死病逝,46岁。古月,2005年7月2日心肌梗死去世,68岁。傅彪,2007年6月30日因肝病去世,42岁。陈晓旭,扮演林黛玉的著名演员,2007年5月13日因患乳腺癌去世,42岁。列举这些明星,是因为这些人比较受大众关注。其实,比明星更重要的高科技人才英年早逝的也不少。例如我国最著名的有巨大贡献的数学家陈景润,1996年3月19日逝世,年仅63岁…… 撂下远的,说说我身边的事。我从天津社会科学院离休后,有些比我年轻的同事却“夹个儿”先走了。有的刚刚退休,没有享受退休生活就“夹个儿”走人了。有的学术上很有造诣,却没能继续发挥就先走了。尽管我年老健忘,但这些老同事老朋友的早逝,却始终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使我恸然,更使我悚然。真想对着他们的灵魂大喊:“你们干嘛要‘夹个儿’呀?!” 眼看一个个华丽年轻生命之星的陨落黄泉,我们怎能不珍惜这白驹过隙的“残生”?我们是唯物主义者,理当明白生与死的辩证,尊重这一自然规律。因此有必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好离世安排,做好情绪调理。善待自己,珍惜尚存的生命,让我们将一个最美最好最后的自己,留给家庭,留给爱自己和自己最爱人的记忆中…… 虽然,我们老人将要达到最后的目的地了,但也不要“夹个儿”。我们老人在人生旅程中排队行走,不急不躁、不烦不恼,依顺序进行。一位入住养老院的老友,几乎天天给我打电话诉苦,说不适应那里的生活。养老院是集体生活,很难个性化。她这种心态怎能安然地走完人生的全程?我真替她担忧。关键是保持一个平和心态,简单、平静、安详地生活,这样才能顺利地抵达目的地。也如约·德莱顿所言:“世界是客栈,死亡是旅行的终点。” 老汉我八十有六,到达目的地当然不算“夹个儿”,如果再晚几年,那就再赚几年,争取再快活几年,以安详无愧的心情去等待那一天的到来。可是比我年轻的老友,千万不要着急,不要“夹个儿”呀!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