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玄学论坛011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3 1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问:十年来,你觉得自己的成就是什么?大宝法王噶玛巴答:我不希望外界认为我的修行有多高、多厉害。懂得在生命中坚持,活下去,不忘初心的努力。我想,这种人生的经验才是我最大的成就....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不少事情,这些事情让我更能够认识自己,而不忘初心,可以把这种愿心继续下去——《亚洲周刊》

修行是在每天生活当中,当烦恼升起时,自己能够察觉,并且找到对治法平息烦恼,例如你可能说:“昨天早上九点左右,一个人让我好生气,但是我察觉到了,也知道生气不好,就想办法静下来。”真正体会佛法,使佛法成为对治法而降服烦恼,这即是修行。——大宝法王噶玛巴《佛子行三十七颂》

学佛者最大的罪业就是欲求和怀疑。有欲求我们对有恩惠的上师老师父母长辈就无法从心底生起恭敬。有欲求便会假心奉承如得不到,对有恩德的上师善知识父母等也不尊重了,就如看到佛陀在空中飞翔也不生信心,看到众生露出肠子在痛苦也没慈悲心。行者若如此则非常可悲——大宝法王噶玛巴《遥呼上师祈请文》

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人批评你或贬责你,做为修行者,你的责任是照料自己行为而非指出他人毛病,试想如果你对批评贬抑感到认真,就会受刺激因而生起极大嗔恨。我们修行佛法知道,最大的恶业通常是因为嗔心大起而来的。了解到这点,我们就会停止批评或贬损他人,这种包容会产生极大功德。——堪布卡塔仁波切

我们最大的一种成就,以及修行创造出来的一种最好的奇迹,是我们的心变得更友善,从负面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心变得有弹性,能够去运用它,会比较快乐,这些就是修行非常好的征兆。——咏给明就仁波切

我们都希望自己远离愚痴,那么首先必须要远离愚痴的因。什么是愚痴的因呢?在佛经中说,亲近恶友、懒惰、过分睡眠、不喜欢观察分析、不愿意广求多闻、不懂装懂的增上傲慢、极为严重的邪见,或以为我怎能做到的胆怯和懦弱,以及不喜欢亲近诸有智慧的人,是为使人愚痴的因。

无论你将精力投注在哪个领域,主要的重点是把你最崇高的祈愿带到所有行为上。首先创造一个和这些祈愿相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可以从做一个好人开始,然后你可以提供身边人有益的机会来做相同的事情,并积极地尽你最大的力量为他们带来快乐和幸福。——大宝法王噶玛巴《崇高之心》

当你在苦难面前感到自己快支持不住了,就全心全力去祈祷观世音菩萨,把你心里所有的苦、委曲、无助,你心里所有的泪水,都交给观音菩萨,请他庇护帮助你,观想他的光辉温暖融化了你的忧苦。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千处祈求千处应,一定会给你安慰和勇气。O上师,弟子真的是快坚持不住了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乐观的人,永远为自己「比下有余」而庆幸;悲观的人,永远为自己「比上不足」而遗憾。乐观如明灯,照亮希望的前程;悲观如毒品,腐蚀健康的心灵。乐观进取,才能面对喜悦的人生,才能活出希望与信心。

遇见恶人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想:“哦,他真坏啊!”其实不应该这样想,因为他也受烦恼的控制,他也有业力的牵引,我们应该可怜他、慈悲他,而不应该去恨他。都是因缘和合的,没有办法。若是你真能把这些看得正常,这就是证悟空性。

We must have the spiritual power to face difficult emotions and obstacles. This is what makes one an authentic spiritual practitioner. -Karmapa 我们必须拥有精神力量去对治艰难的情绪和障碍,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者之道。——大宝法王噶玛巴(本站恭译自法王官方FB)

遇到任何灾难或命难缘时,要马上生起菩提心,修施乐取苦法。就算你真的因为地震、空难等灾难而死了,也一定能够往生善趣,无需害怕,因为菩提心是最大的保护。——梭巴仁波切

我们倾向于将障碍变成较障碍本身更有害的力量;障碍本身可能并没有如此有害,但我们使障碍变得更具有伤害性而导致自己受到伤害。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勇敢的立场,使障碍不至于造成更进一步伤害。当我们勇敢无惧时,没有任何一种状况能产生真正的伤害。——大宝法王噶玛巴《21届噶举祈愿法会》

无所缘的禅修是你可以出现念头,但你不管它们。它们可以来,透过你的觉知;它们可以停驻,在觉知中;它们也可以消融到觉知中;觉知,是永远在那儿的。——咏给明就仁波切《请练习,好吗?》

了解一切和合的事物都是无常。借着这个见地,即使有人祝你长命百岁,或是你正经历最忧郁沮丧的时刻,你都能泰然自若。不晓得中文有没有这样的说法“时间治愈一切”,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宗萨钦哲仁波切

每一天都要有修行,打坐、功课,至少半小时,这是必须的。在工作中相信因果,对真理要有信心。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这样,人生和佛法不会冲突。——广定大司徒仁波切(8月26日中阴教法开示笔录)

弥勒佛慈氏佛,为什么称慈氏?他从最初发菩提心到成佛,不断地发慈心悲心不只感动了众生,也感动了万物,他进入某一家的时候,他的脚一踏在地上,那一家就变成慈悲的一家。所以我们的慈悲心,要像慈氏佛或者弥勒菩萨一样,遍满万事万物,这时我们才有一种真正的利众力量——大宝法王噶玛巴(2009.1.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丁昕 +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6-1-13 17:44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希望外界认为我的修行有多高、多厉害。懂得在生命中坚持,活下去,不忘初心的努力。我想,这种人生的经验才是我最大的成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5-14 23:07 , Processed in 0.11319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