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1-11 05:13 编辑
如果雾霾成为长期的,北京这样的都市将发生什么?
今年冬季北京的雾霾格外严重,似乎有一种长期化的趋势。关于雾霾,基于国内发表的各种科学研究报告,我整理而得的理解框架是:这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现象,可用洛特卡锁相矩形来表达——例如在二维直角坐标系之内,当各类污染的总量低于某一阈值时,任何一种污染的排放(汽车、麦秸、煤炭、空调、……)都不足以引发持续雾霾,不过,一旦污染总量超过这一阈值,任何一种污染的微弱增加就可引发持续雾霾。然后,出现持续雾霾之后,降低任何一种污染都很难导致雾霾的消失,除非污染总量低于另一阈值——这一阈值通常远低于上述的那一阈值。这样一种循环,表现为类似无线电原理里的“锁相环”,最初由两位生态数学家洛特卡和福尔特建立的动态模型,现在可由标准数学软件例如Mathematica(第9版或更高版本)直接绘制洛特卡微分方程组的相平面图形。类似的非线性(复杂系统的)现象,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中译本《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Philip Ball,2004,《Critical Mass: How One Thing Leads to Another》)有更多更详尽的描述。 我借用这类现象刻画过一个社会在秩序与无序之间的循环治乱过程,这里的关键,可使雾霾再度消失的阈值,很可能对应于工业化之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从而社会几乎不可能容忍工业污染低于这一阈值——意味着人均收入下降至每年1000美元以下。当然,还可能有另一种情形,就是全民觉醒,恰如一夜改变交通规则那样地觉醒(否则就有“三分之一定律”)。觉醒之后的中国人,任何时候开车出行都会感觉羞愧难当(如同裸体在商场里购物),以致更愿意使用公交系统(前提是公交系统确实能减少污染至第二阈值之下)。事实上,赤裸裸的自私行为,迟早将被更文明的人类视为不可容忍和缺乏教养,以致永远无法找到同伴——无异于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