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潜中的恩佐·马奥卡 |
| 电影《碧海蓝天》原型人物恩佐·马奥卡 |
| 被称为史上最伟大的“潜水哺乳动物”皮平·裴瑞拉斯 |
| 自由潜水最新纪录保持者赫伯特·尼特奇 |
| “自由潜水女王”奥德蕾·梅斯特 |
| 曾10次打破自由潜水世界纪录的杰克·马犹 |
| 赫伯特·尼特奇下潜到海底一部飞机残骸上 | □冯国川
6 o/ T3 j' A7 p2 M+ |# E! K 1、稍有不慎,便会命归黄泉! H) _; ^/ \+ J5 `
在目前已知的极限运动中,自由潜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第二大危险运动,仅次于高楼跳伞。一般人眼中极其刺激和危险的攀岩、蹦极等极限运动,其实都不如自由潜水富有挑战性和危险性。% Z2 F8 U, s; C1 Z3 y* @1 {# s
所谓自由潜水,就是指不携带氧气瓶,只通过自身肺活量调节呼吸屏气尽量往深潜的运动。比赛的胜负则由潜入最深,停留时间最久来决定。
+ e& c" l+ h4 o7 u$ M 自由潜水大致可分两种:最纯粹的一种是“恒定重量潜水”,指的是潜水员下潜与浮上时保持自身所受重力不变,与之相对应的是“无限制潜水”,潜水员下潜时借助重力装置,浮上来时同样借助重力装置。# B" Z6 t2 I2 m1 l' Q% [* Q
自由潜水活动场所主分为室内(泳池)、室外(大海)两种。
8 x6 z v9 k3 o) W 自由潜水运动员下潜时,大多是沿着绳索下降,至水下,最大的挑战是,潜水者在水中身体受到的压力常常比陆地高几倍,压力不但直接作用于人体,而且引起人体内部复杂的物理变化和生理变化,如果无法克服或者适应这些变化,将导致各种病症的发生,比如,身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被挤压造成出血,耳膜破裂,龋齿疼痛,胸部受压塌陷,肺部形成空气栓塞以及气胸、昏迷、氧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体温丧失等。此外,还要面对水下水流复杂等种种险境,稍有不慎,便命归黄泉。/ a& g# W) o5 p+ F% U. e6 Y
自由潜水最常见的问题是,下潜时,人体的毛细血管缩紧,阻断了血液从心脏向身体末端流动,把更多的氧气和血液留在心脏和大脑中。接近水面时,毛细血管开始扩张,血液从大脑流向四肢。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的缺氧很容易造成昏厥。每场比赛有三四个人昏厥是很正常的。. r. V P) m4 \ c) h* H
因存在危险性加之适合练习的透明度高的开放水域大海(适合的潜点)不多、练习者及其潜伴都需具备专业急救知识等多方原因所限,很长一段时间,这项运动仅作为水下极限运动,未向民众广泛推广,后因一部叫《碧海蓝天》的电影,又让少数潜水爱好者燃起了对它的热情。% n% R+ N& C7 T4 E
电影《碧海蓝天》的原型人物恩佐·马奥卡在1962年首次将人类最原始的潜水纪录推至51米。14年后,杰克·马犹创造了自由潜水的新纪录:100米,标志一个新时代的诞生。随着运动技术的发展及运动知名度的提高,人们借助脚蹼、重物、可充气的气球等物品不断向更深处挑战。
. [; v7 T6 F, o% B 经过了几十年的变迁,自由潜水也有了新的发展,目前许多国家均成立自由潜水组织,还有了专门的自由潜水学校。自由潜水最知名的纪录认证机构为国际自由潜水者协会( 简称IAFD )以及由古巴自由潜水传奇人物皮平·裴瑞拉斯创办的国际自由潜水发展协会(简称AIDA)。& q+ h2 A# j S8 R. H
每年AIDA都会举办自由潜水比赛,如果大家听到谁谁谁又挑战了人类的极限,潜了多深破了多少米的纪录之类的新闻,那多半出自这个比赛。
, F% ~ Z/ J+ S C+ U4 r 自由潜水这么危险,为什么这项运动令人着迷?意大利自由潜水专家恩贝托·皮里兹概括了大多数潜水者的心理:“自由潜水是进入另一个世界,没有重力,没有颜色,没有声音,是一次进入灵魂的远眺。”. p1 r% e7 D7 p+ i% [. G3 i) F4 \- \
2、人类憋气潜水极限为50米,为何有人能够深潜百米9 F) _7 [ w' |( l' n" y. o0 @
早在数千年前,人类就可以像海豚一样潜入海洋深水区。史料记载,自由潜水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地中海采珍珠的潜水员;古希腊的潜水者能够下潜30.5米采集海绵;在日本和韩国,女性潜水运动员据称可以下潜20米采集海草。由于海边居民有长期潜水的经历,很多人怀疑他们具备一种天然的基因和身体素质。不过科学家的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说法。% D, ~) Q# v2 ] W, z; o8 C& {
研究者称,人类和能呼吸空气的水中生物有着相同的进化适应能力。因此,人类也能在憋气状态下进行水下游泳和潜水。$ \5 h9 f/ u, _1 @) u! ?. u4 k; N
1870年,法国生理学家保罗·贝尔经过观察发现,如果鸭子被迫待在水下,它们具备调节心律的惊人能力。科学家进一步研究论证,浸入冷水中或者在水中憋气时会激发一种叫做“潜水反射”的生理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身体会保存维持生命的氧气。脉搏随之放缓、人体整个循环系统受到限制,血液从肌肉、皮肤和内脏器官涌向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国外媒体资料显示,皮平·裴瑞拉斯潜水时的心跳会下降至每分钟4次。
, L2 D H1 j( | 多年来,科学家认为人类憋气时间极限不过几分钟,潜水深度也不会超过50米,因为过深的地方水压太大,会造成肺和肋骨破裂,但是潜水家的成绩一次次击败了这种说法。后来科学人员又发现,人体存在一种“血液转移”现象,可以帮助人体对抗水压的危害。6 O+ n5 Q3 a. A, H6 c& k
所谓“血液转移”现象就是:水压随着水深的加深而增加,而肺脏面的气体体积,随压力增加而减少,肺脏体积也就呈压缩状态,过度压缩的肺脏会在胸腔内留下多余的空腔,而体液与血液则会渗入这些空腔里。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因此渗入的这些液体可以帮助胸腔抵抗巨大的水压,否则单以肋骨的强度在水压面前是不堪一击的。
$ _( X; T- d3 b2 M5 } 当人类潜水到10米深的位置时,肺部体积大约只剩下一半,通常在30米以内,人体的肺部体积会缩小到最小的状态。因此,下潜百米的人需要科学有序的训练,否则血液容易从肺部和口腔挤出,危及生命。
8 V- c1 l7 V6 g. l- j+ q 此外,为了克服水压压破耳膜,运动员必须学会从肺部将气体吸进嘴里,而且要锁住喉咙,不咽下空气。嘴里的空气对潜水员至关重要,潜水员要它来平衡耳压。如果耳压不平衡,耳膜就会挤破。
9 B' J+ D6 F! [$ Z1 V% J 3、史上最伟大“潜水哺乳动物” V4 D0 e% H2 L `1 l, \% [9 D
他被称为历史上陆地生长的最伟大的“潜水哺乳动物”,这就是古巴人皮平·裴瑞拉斯,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技就是以8.2公升的肺活量水下憋气14分钟。他的憋气能力早在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1976年,父亲给13岁的裴瑞拉斯一把鱼枪,让他在马坦萨斯湾的水域捕鱼。当时,他躲在水下40米深的地方足足等了4分钟。
% M" \9 A7 U5 l& u* Q" \ 很快,裴瑞拉斯的名气传到苏联军方耳中。他们不仅派遣科学家研究他,而且还雇佣专门的教练团队培训他的潜水技能。这就意味着年幼的裴瑞拉斯需要到潜水运动胜地意大利拜师学艺。也正是在那里,裴瑞拉斯第一次听说希腊水下海绵采集员乔治·奥斯的故事。1913年,乔治·奥斯据说潜到水下60米的地方找到一艘意大利战舰的锚。, Q1 U9 V6 p( s4 I
有一天,当裴瑞拉斯找到了有关这艘军舰的档案时,他发现有关乔治·奥斯的说法千真万确。乔治·奥斯依靠身系重物下降到那样的深度,这一纪录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被打破。
* X" b8 `1 d3 ?$ Y 不久之后,裴瑞拉斯也利用重物帮助他下降潜水练习。他的身体保持笔挺,这样的姿势可以允许他下降得更快些。很快,他在1990年创造了自己的首个无限制潜水世界纪录:112米,他的国籍也从古巴更改为意大利。
5 B- M! Z0 Z: ^ 自1993年开始,裴瑞拉斯数次打破世界纪录。2003年,他的潜水深度纪录达到171米。裴瑞拉斯说,医生和科学家就是他的“敌人”,他将永远向最深处挑战,打破那些所谓的“极限”。
. a7 r8 [+ y& m1 T! z4 T2 ~ 4、“自由潜水女王”- u* A7 W2 r$ h, k! d9 i% n
的传奇故事
4 b. S" T0 b. u9 d6 H( ~ 奥德蕾·梅斯特出生在法国一个热爱浮潜(指使用一根呼吸管在水面上游泳)和戴水肺潜水(指潜水员自行携带水下呼吸系统所进行的潜水活动)的家庭。两岁时,她就学会了游泳。13岁时,她已经是老练的戴水肺潜水运动员。少女时代她就随家人搬到墨西哥城,学会流利的墨西哥语言。最终,她在拉帕斯市的一所大学学习海洋生物学。
# m" {; T7 Q; H- i 1996年,对水下运动的热爱让她结识著名的潜水运动员裴瑞拉斯。裴瑞拉斯与她相遇、相恋,引导天分比他更高的她进入自由潜水领域。两人互相砥砺,各自多次打破男、女自由潜水深度纪录。1999年,两人喜结连理,次年,梅斯特在迈阿密劳德代尔堡海滨一口气完成自由潜水125米的世界纪录。一年后,她以130米的成绩再次打破自己的纪录。人们并不怀疑梅斯特的能力,她一直都是世界上潜水最深的女性,也是世界上潜水最深的第五人(另外四名是男性),赫赫有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都收录了她的战绩。* V* _7 p9 t, I3 t& U9 C3 u
2002年10月4日,她尝试在多米尼加的深海区挑战166米的深度,所有的人都对她抱有信心。梅斯特原本应该在 3分钟内完成回到水面,然而8分半钟后她才被救上来。事后根据仪器纪录,她成功到达171米深的位置,但协助她快速升回水面的气球竟然没有足够气体,影响了她的上升速度。惨剧就这样发生了。她的死震惊整个潜水界,很多专家谴责她的丈夫急于求成,而且未能对她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8 h) l- t$ D; h. B* x- ?
这样一个伟大的女性,虽然潇洒地投向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多明戈以西的蔚蓝海域里,但遗憾的是,她再也没能看到同样蔚蓝色的天空。她的尸体火化后撒向大海。不过,“自由潜深女王”的称号将永远非她莫属。
$ i' p% D- L7 `7 [ 5、挑战244米世界最新潜水极限的人+ m! a4 {7 V! x7 K. S
他不仅是专业的客机飞行员,更是自由潜水世界纪录保持者。在国际自由潜水发展协会界定的8种自由潜水纪录中,他站在所有纪录的巅峰。截至当前,他已经拥有32项世界纪录。2 F! W3 s3 p5 j( a8 r
2007年6月14日, 奥地利人赫伯特·尼特奇在希腊斯派赛斯岛屏气下潜到水下214米,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纪录至今仍无人能及。然而,赫伯特挑战极限的步伐仍未停止。在公众的支持下,这位绰号“飞鱼”的勇士于2012年夏天向244米深海发起挑战。) z" M* z! \! t) A4 {% a- |; J
那是在希腊圣托里尼岛的一个周三,海面微有风浪。赫伯特按照计划下潜到249.5米的深度,然而在返回水面还差10米的过程中,他突然失去了知觉。由于救援小组事先精心安排了营救措施,赫伯特安全地回到地面,并被送往医院救治。这次创伤给他的身体协调性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e% n$ Q @) I" C2 w: a4 c9 F
回溯他传奇的潜水经历,完全来自偶然。1999年的一次旅行中,他本打算练习戴水肺潜水,但是潜水设备不幸在途中丢失。因此在整个旅途中,他都尝试自由潜水。也正是这时候,他发现自己具备自由潜水的天赋,并很快迷恋上这项运动。只用了两周左右的时间,他的水平就和奥地利的自由潜水纪录仅差两米。
8 \* I4 Q: K4 \1 t0 Q 至于现在,除了做激励演讲,讲授专业潜水知识外,赫伯特还在不断钻研新的潜水创意。“未来的核心工作是写作和演讲,我想呼吁大家更加爱护海洋。与此同时,我还在研究一些新型水下设备以便更好地探索海洋,竞赛性质的潜水很可能不在我的规划中,但我会以更新的方式去完成从未尝试的项目。”他在博客中这样写道。
- a" a; R4 x/ f# T ]- {: Q( j m 6、交替打破世界纪录的潜水双雄
' k: o0 N% g+ _. `) f' g7 l: o5 l 杰克·马犹1927年在上海出生,父母也在中国工作,他们经常带年幼的马犹去海边玩耍。1955年,马犹在佛罗里达州工作,他在迈阿密的水族馆有幸结识一只年轻的母海豚,他们之间建立了奇妙的朋友关系。马犹经常和海豚“交流”,并逐渐对海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8 U$ K. W, z9 A" D 杰克·马犹的父亲也热爱潜水,并且在一次潜水中发生意外而去世。这样的不幸,并没有让杰克·马犹放弃潜水的热爱。他很早就表现出惊人的潜水天赋。
( E& w, y' c% d0 l/ y% Y4 ^ 潜水者下潜时借助重力装置,浮上来时借助浮力装置的无限制潜水成绩的记载最早见于1919 年,但前人的成绩基本徘徊在百米之内。直到1976 年,马犹完成人类无限制潜水100米纪录,令世人彻底震惊。医学人员经过测量发现,马犹的憋气能力十分优秀,他不动时可屏息5分钟,活动时可达到4分钟。他经常通过冥想、瑜伽等方法减慢心率,降低氧耗量。潜水时,他的心跳可以迅速从每分钟70下降至20。
_: \) N8 a) ~$ i 1983 年马犹以 56 岁高龄创下 105 米的第十次世界纪录后,宣布永久退出。令人遗憾的是,这位令人敬佩的潜水家毫无预兆地于 2000年 12月22 日在家中上吊自杀,享年73岁。他唯一的遗嘱就是骨灰撒向大海。" z0 J; k6 h+ A, r: o9 i! q; R# S
纵观马犹一生,他以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只要有人能重新发现自我的生理潜能,他就能一如潜到10米般轻易潜到100米以上”。虽然马犹的去世令人无奈,但他为后来的潜水家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每个人向更深处迈进。
- l. x! d2 N9 c* K7 Z- x B8 ^! b 恩佐·马奥卡也是自由潜水的另一位传奇人物,他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是自由极限潜水的发起人。
0 E8 g- F- M8 l" Z 1962年,他创下自由潜水深度51米的世界纪录。当时囿于知识匮乏,医学界认为人类不可能潜水超过50米,他的成绩让世界大为惊叹。此后。马奥卡又数次打破自己所创的纪录。' u a' i- t% p/ p; {& r; U
直到1966年,他与杰克·马犹相遇,才开启两人传奇性的竞赛之旅。在十多年的时间内,马犹和马奥卡两人一路交替打破纪录。在马犹下潜60米后的5个月,马奥卡立刻冲刺到62米;1968年,马犹下潜70米;1973年,马奥卡冲击80米成功。1974年时,马犹将世界纪录推进到86米,没多久又被马奥卡打破,并且保持纪录直到1988年,马犹打破100米纪录。9 A% G6 p- _3 y
受他们的事迹启发,法国导演吕克·贝松以他们的故事为脚本拍摄了电影《碧海蓝天》。但马奥卡认为影片严重歪曲事实,丑化其形象,于是将其告上法庭,导致这部在欧洲轰动一时的大片在意大利被禁播14年。4 B/ v9 m; }! |, Z' z
虽然电影中的马奥卡死了,但真实的恩佐·马奥卡已经80多岁,步伐依然矫健,两个女儿也是潜水高手。他的家人至今拒绝看《碧海蓝天》。# _. y: h% |2 b$ R" h7 G6 _
5 S3 K1 s, a'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