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静心斋】 对于《西厢记》这一传奇故事,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笔者在几十年前就看过豫剧《拷红》等与《西厢记》有关的戏剧与故事,还会唱上那么几句,但并不清楚、也没有想过故事的发生地竟然与我们新乡市有关。为此,我专程到辉县市冀屯乡上官村和褚邱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到了上官村,先去看了莺莺坟,又启车到褚邱西北站浏览了白马将军庙遗址,尽管莺莺坟已荒草萋萋,白马将军庙遗址残败破落,但仍不失当年风采,在褚邱村与当地老人交谈中,证实了崔姓在历史上的确有人在朝中做到相国。经了解,在辉县市西部诸多村能证实莺莺与张生故事的遗迹甚多,如上八里镇的李虎寨、炮台岭等。 经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发现中唐著名诗人元稹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传奇故事《莺莺传》。后来有人根据《莺莺传》的内容,改编出许多小说和戏剧,诸如《西厢记》、《会真记》等。《莺莺传》实际上就是元稹自己在年青时的亲身经历。故事的情节大致如下: 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位书生名叫ERSONNAME productid="张">张ERSONNAME>君瑞,有一次外出旅游,暂住于蒲地(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的普救寺中。这时,有一姓崔的相国之遗孀在回归故里(想来也就是辉县了)时,路经此处正好也暂住于此寺。当时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崔家既有钱财,又带着一位年青貌美的女儿,害怕被劫,故惶惶不可终日。ERSONNAME productid="幸好张">幸好张ERSONNAME>君瑞与驻守蒲地的白马将军是好朋友,就请其调了一些部队去保护她们母女,方使崔相国之遗孀、女儿渡过了难关。不久,地方上安定了,崔家设宴招待张生以表感谢。张生于宴席上看到莺莺十分贤惠、美丽,便一见钟情,爱上了她,并于暗中托其婢女红娘多次致意,但崔莺莺总是不明确表态。后来,红娘于私下告诉张生说,姑娘从小就酷爱诗词。于是张生就写了一首七绝《春词》,托红娘转交莺莺。 “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 诗的大意就是,在那草木茂盛的深宅大院中悄无一人。娇柔的黄莺一声不响地藏于树阴中(暗指莺莺姑娘),在感到苦闷、无聊时就戏玩水中的花瓣以寄托自己的无限思念,暗中托付那些落花在流出院门后,能将自己的心里话转告给自己的情郎。 次日红娘找到张生,给了他一张彩纸,说是姑娘所送。张生打开一看,其中有诗一首《答张生。明月三五夜》: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此诗非常有名,改编的《西厢记》之名称即由诗中的第一句而来。诗的大意是:锁于深闺的我站在西厢之下,默默地等待着月儿升空。这时,风儿轻轻将门吹开,只见映于墙壁上的花影在来回摇动着。这难道是我那昼夜思念的情郎在向我招手吗? 张生揣摩着诗意,自以为崔莺莺在暗示他,可以在晚上夜深人静时越墙而过赴约。去后,崔莺莺果然来了,可她严肃在批评了张生一顿,劝其不要胡思乱想,并未表现出什么爱慕之意。张生自作多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回去后便患上了相思病,病倒在床。过了几天,红娘突然来告诉他说:“来了!来了!你还傻躺着干什么?”不久,崔莺莺果然来看望他了。尽管见到张生后,崔莺莺羞得抬不起头,但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所以张生的病马上就好了。从此,二人私下往来了两个月左右。后来,张生因为要进京赶考,只好与崔莺莺忍痛分手,约定考取功名后再回来成亲。 不料张生这次并未金榜题名。他自感无颜回去求亲,就只好留在长安等下次再考。两年多以后,崔莺莺见张生毫无音信,就嫁了他人,张生此时亦结了婚。后来,张生路过崔莺莺的丈夫家,声称自己是莺莺的表哥,希望能见上一面以叙前情,但莺莺始终不肯与其相见。张生感到崔莺莺忘恩负义,十分生气。崔莺莺获悉,深知张生误解了自己,就写了一首《寄诗。绝微之》让红娘转交于他: “自从销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傍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微之”就是元稹的字,“绝微之”意即要与其断绝来往。诗的大意是:你我分别之后,由于想念阅人多矣,我坐卧不安、茶不思、饭不想,容貌很快都变得憔悴了,但你却音讯皆无。我不是为了别的不与你相见,只是为你的所作所为感到伤心,可又为你的薄情感到羞愧。 过了几天,张生将辞。崔莺莺又赋《告绝书》一首,再次谢绝了张生探望之意: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诗的大意就是:对于一位你所抛弃的旧时情人,还有什么可说、可留恋的呢?尽管在当时你我二人是那样亲近,并山盟海誓。你还是将过去对我的情意,去爱你现在的夫人吧!再不要胡思乱想,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后来,元稹就借名ERSONNAME productid="张">张ERSONNAME>君瑞,将自己的传奇经历写成一部《莺莺传》,以寄托自己对崔莺莺的思念之情,继而又被后人改编为《西厢记》、《拷红》等戏剧、评书等,并一直流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