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19|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的脚步,青岛的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5-9-17 04:22 编辑

70年代,第一体育场前的排球女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收起 理由
牛弟的阿哥 + 2 赞一个!
上海人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1899年在青岛的第一家德国面包店。( Deutsches Bundesarchiv)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小鱼儿外婆 +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80年代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当时的即墨路全国闻名,共分:小百货、编织品、小五金、小家电、箱包、眼镜、皮鞋等几个区,整个市场摊位达1340个,从业人员3000多人。很多国家**均来视察过。1997年经“退路进室”,市场已迁至了聊城路,但大家还是习惯叫“即墨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1967年的延安路。笔者就是延安路的老住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水上玩家 + 2 值得怀念的场景。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1956年8月的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在青岛可能有人没有过崂山,可能有人没去过海底世界,但绝不可能没去过“第一”。即“汇泉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66年前的今天,1949年6月2号青岛解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40多年前,改造前后的胶州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50年代,异常凶猛的女屠户,杀猪不眨眼;一点也不输给男人的女电焊工人...这是那个时代女性劳动者的一个缩影。照片拍摄于1950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1907年,建设中的总督官邸。从此照片可以看出,照片左侧的“中式风格”已经存在,应该可以推断出,此廊棚是德国人建的,可能是德国建筑师马尔克结合中国文化的创新之举,而非日本人改造。现在的青岛迎宾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1951年的青岛火车站。青岛火车站始建于1900年1月,竣工于1901年秋。德国人魏尔勒和格德尔茨设计。1991年,增设胶济铁路复线工程,青岛火车站扩建,将德建老站基本拆除,在原址改造重建。


点评

我曾经来过,久远的记忆。  发表于 2015-9-17 09: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1951年12月19日,市公安局封闭福香班妓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1951年“六一”儿童节少年儿童在市府门前接受市领导检阅,照片上“孩子们”的儿孙们应该都有微信吧,转给他们看看有没有自己。


点评

历史沧桑,恐怕能任出来的不多了。  发表于 2015-9-17 0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1983年的李村大集,每逢农历二、七,流淌在河床上的传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1983年,胶济铁路青岛站段,正在回库的一列火车。拍摄于泰云天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1982年夏,青岛话剧团在街头演出,庆祝“十二大”召开,引得众多市民围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1973年青岛,原装的望火楼,经典的小搪瓷路灯,小小的树苗还是杯口大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1981年,青岛。(玛格南摄影师久保田博二 Hiroji Kubota 摄)当年的中国摄影师没人拍这个,没人会觉得这场景在一动一静、一近一远、一水一陆、数人数木、横竖交叉线条、点綫面错落有致等等的画面中,会彰显出如此閒逸、文艺、并很中国的意味。


点评

那时拍照片是奢侈的事!  发表于 2015-9-17 0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1910年,一位拉洋车的车夫在青岛观象山下的留影。远处的观象台,是中国近代气象的发源地,远东三大气象台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04:22 | 只看该作者

   操场即现在的德县路小学,远处的山是观象山,照片由美军士兵拍摄于1948年12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9-17 23:14 | 只看该作者
珍贵的历史照片,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5-15 23:19 , Processed in 0.06374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