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亦有毒 用之当谨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2 0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少人以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因此乱服中药,往往身体受到伤害还浑然不知。其实,中药和西药一样有着两面性,既能防病治病,服用不当也会损害身体。


  古代中医学对中药毒副作用已有认识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把中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并提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原则。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不仅认识到中药存在毒副作用,而且还懂得把握用之,即用有毒副作用的中药治病时,患者病情好转到一定程度就要停用。毒副作用越大的中药越不宜久用,病好即停。

  《诸病源候论》是中国最早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该书对天南星、朱砂、木通、半夏、瓜蒂、洋金花、藜芦、草乌、火麻仁、白果等百余种常见的有毒性的中药进行阐述,提出“凡药物云有毒,及有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的观点。

  《神农本草经》是东汉时期中医理论著作,该书收录了365种药物,并按药物毒副作用大小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三大类。下品有125种,均属不可久服多服的有毒药物。

  对中药毒副作用的认知,古人受条件限制,基本上是在临床实践中观察掌握的,很难深入而全面地掌握中药的毒副作用,隐患颇多。比如,对于服后不久就出现中毒反应的中药,会知道该药有毒性,而对于反应缓慢,服用半月甚至数月才呈现中毒反应的中药,就难以把握其毒性了。如:黄药子,自从《开宝本草》记载其“苦、平,无毒,主治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以来,均未有任何医书记载该药有毒性,但在近代医疗实践中,发现该药在临床上连续服用一个月后可能引起中毒性肝炎。

  

  现代医学对中药毒副作用的研究更加深入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某些天然中药不仅有毒副作用,而且有诱发肿瘤的风险。比如槟榔内含槟榔次碱,款冬花含有双稠吡咯啶类生物碱,白屈菜中含苯骈菲啶类生物碱,茴香、肉豆蔻、胡椒、细辛等中草药挥发油中的黄樟醚、异黄樟醚和二氢黄樟醚均为苯丙烯类衍生物,都可能诱发某些癌症。木通、千年健、土贝母、斑蝥等中药,服用不当可能出现尿量减少、尿闭或者尿频量多,甚至可能引发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很多中药用对了有用,使用不当会伤身

  

  多种中药产生相同或类似的不良反应,如:穿心莲、天花粉、大黄、黄柏等均可发生湿疹皮炎样药疹;板蓝根、金银花、当归等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此外,很多种药物用对了有功效,用错了则会产生毒副作用,比如甘草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和药性,用之不当有助湿雍气、中满不适的副作用,长期服用可出现浮肿、血压升高、血钾降低、钠潴留等不良反应。鹿茸的功能是补精填髓,过量服用或长期服用,往往会发生吐血、衄血、尿血、中风昏厥等症状。

  是药三分毒,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吃中药当然不是多多益善。我们要转变“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的错误观念,合理用药,辨证施治,化弊为利。


2#
发表于 2014-4-22 07:4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7 18:28 , Processed in 0.031932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