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放以往:1: 第36届武汉国际渡江节顺利闭幕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7日08:27 长江商报7 |( @- d3 l7 T; i; q
劈波斩浪 700人3小时全过江" [, Q# Q, q( J( K# Z3 l
本报讯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昨日上午11点30分,距首位选手下水横渡长江仅3个小时后,700名经过精心挑选的健儿顺利到达终点站汉口江滩三峡石广场——第36届武汉国际横渡长江节顺利闭幕。: F! R6 [0 t( h1 _/ E: S" b
昨日上午,虽然江城天气依然炎热,横渡长江活动仍吸引了上万观众前来观看,他们分别在汉阳门1号码头的观景台、长江大桥上、大禹神话园以及汉口江滩等地段为游泳好手们加油。有趣的是,“自由人冬泳爱好者”等还自发高举着毛泽东头像和红旗,作为“先头部队”给现场观众带来了意外惊喜。9 w4 X7 v5 `2 `- K% j: C
正式下水的时间为上午8时45分。但7点30分,组委会处传来消息,此时的气温30.6℃,东南风2级,平均水流速度为1.4米/秒。从汉江口至终点,最快水流速度达到2.35米/秒,均高于前两次试渡。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渡江活动的顺利进行。
+ j" h `) Y1 P- D) f5 F; \( A 简短的开幕式后,8点45分,在阵阵呐喊助威声中,第一支横渡方队红旗方队在武昌汉阳门1号码头准点下水。在雄壮的渡江节会歌《拥抱长江》声中,红旗、海军工程大学、黄鹤楼科技园等12支横渡方队依次下水,终点为汉口江滩三峡石广场,直线距离4295米。 $ d @; ]9 h3 J1 S, K, N9 n# m( ~
“因为此次渡江者的选拔工作非常严格,在最后的测试训练中,有几名队员因为身体情况不合格最终不能参加渡江,再加上个别选手没有按时抵达起点,总共参与渡江人数为700人, 成功上岸人数也是700人。再加上漂流的9个方队1300余人,昨天共有2000余人参加了此次渡江活动。”所有选手在终点汉口江滩三峡石广场登岸后,渡江节组委会第一时间通报了最新数据。: U1 i( ]; z6 m, L% e- h
◇相关新闻
1 G% h) h! {" z8 n" k 渡江节拟固定为7月16日
6 B" g# Q9 m7 \( ?9 p* `9 i) Y2 B$ K 本报讯 渡江活动的举办,并非一时兴起。从193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36届。由于长江的变幻无常,经历过不少困难,也曾遇到危险,武汉为何还会坚持举办渡江节?又如何将其创办成武汉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记者昨日就此专访了本届渡江节组委会新闻发言人万敏。/ W+ `: b8 @! y) r7 R
江流湍急,恰是长江魅力6 y2 Z6 R0 u9 x0 C& Z
“其实武汉横渡长江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有史料记载,当时的下水点就在武昌汉阳门。武汉有长江,还有100多个湖,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5%左右,这在世界各城市中都是少见的,所以武汉人亲水、乐水。曾经因为长江防汛等原因停办了四年,其间收到了200多封市民要求恢复渡江活动的信。毛泽东数次来武汉畅游长江,并写下《水调歌头·游泳》,更是鼓舞了人们参加横渡长江活动的热潮。”
|# W1 ]# T; M; I( f% H9 v 江流湍急,却恰是长江的魅力所在。“2001年抢渡活动由于气候、水流、水温等复杂原因,参加抢渡的135名运动员只有33名成功登岸。可正是因为长江的艰、险和不可预测性,才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游泳好手连续几年来汉参加……”
/ q9 n9 l* {9 ~* d4 f1 N* K' ] 欲打造“7·16”渡江品牌: r0 |' T* B3 e+ m( {
正如大连的足球,潍坊的风筝,洛阳的牡丹,哈尔滨的冰雪一样,渡江活动早已成为武汉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的名片。2 `9 B: C5 ?+ Y% N
“游泳已经成为武汉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渡江活动多年举行也进一步打造了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并对武汉经济、文化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万敏透露说,“接下来,相关负责单位打算将渡江活动固定在7月16日这天,系统打造‘7·16’渡江品牌。7月16日,也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在武汉渡江的时间。我们还会增强渡江活动的广泛参与性,通过宣传吸引更多的游泳好手来武汉渡江,吸引更多的人来武汉观看渡江。”4 t+ q( g. y+ h6 I8 ]
◇声音, B0 C1 h9 Q4 W' A$ T2 @
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副主任原家玮——5 o. ]) R' M! s; f5 Y( k
“渡江节没必要刻意追求国际化”
, _$ E0 D* ~2 D8 R1 O; W 第36届武汉国际横渡长江节昨日闭幕。虽然打出的口号有“国际”二字,但前来参加的国外人士仅有两人,似颇有些尴尬。对此,来汉的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副主任原家玮表示: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国际化,武汉渡江节比他预想的要好得多。
I) E; \: }; Z+ A& X3 X6 Q7 c 原家玮说,他也了解到国内外,如重庆、加拿大等都设立有公共水域的比赛,但像武汉这样,能够连续举办36届的不多。. [7 G6 b+ I7 [7 ^) T/ g; H c
采写 本报记者 饶建平 周玥廷 郑力强 万李 付凯
% [) R- Z# T3 D7 N' T" h2 E 独腿选手陈汉军遨游长江,体院好姐妹不让须眉,两外籍选手武汉圆梦- O& M+ Z9 U& \# ~1 }$ X
泳者无敌 渡江快感无法压抑0 z- E( b% o& J L: m! t
渡江是个体力活,更是勇敢者的游戏。在横渡方队和漂流方队的1000多名水手之中,有65岁身体依然硬朗的老将,还有身残志坚的勇士。
+ {0 d" e% D0 n/ h" u 当700名游泳健儿昨日在长江中踏浪前行时,岸边万余观众也是毫不含糊,敲锣打鼓者、吹号叫好者、啧啧称奇者甚多。' z# W9 T$ o' V* ]
水手0 j0 R1 q: c* ?, y9 Y' }' k. K
渡江——勇敢者的游戏4 |, W0 _3 ^- s6 o! S5 n7 A6 U
首批上岸的陈永凸* a" M1 b( X$ I T% e! j
没想到渡江这么轻松8 n/ u9 B0 O! X* P
上午8点35分下水,不到一个小时,陈永凸就和海军工程大学的队友一起渡过长江,成为第一个游过长江的方阵。. v; v5 {5 u& z" z3 p
“刚起来的那会,我还回头看了一下长江,心里还在想,不会吧,这么容易。”这位来自重庆的21岁小伙,面对记者甚至还有些腼腆。他介绍说,重庆和武汉一样,也有一个渡江节,但那时,他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横渡长江。考学来到武汉后,听说有这个活动,他动心了。正式报名后,他和队友们一起训练了四个月。' F" v% g0 ]) ~9 D
成功上岸后的陈永凸,打心眼里感谢他们的教练蓝桥——参加过四次横渡长江,对长江夏季水性了如指掌的领队。“今天水流偏快,水温也偏低一些。入水后,我告诉他们别怕,掌握好自己的节奏就行。”蓝桥介绍说,陈永凸他们也很聪明,4个月的训练也帮助他们打好了基础,游起来自然很顺利。
2 m4 u* s0 w! N5 G 残疾选手陈汉军
+ l1 q& O( h/ T; n 我还有搏击自然的力量
! c: Q+ D3 X& ]9 K 今年49岁的陈汉军,参加的是残联组织的方阵。这是第5次参加横渡长江活动。
; i- `5 V- P I- J; E- o 6岁,一个人生本应笑得很灿烂的年龄,他却遭遇了一场残酷的车祸,并因此失去了右小腿。但凭借着坚强的意志,陈汉军没有放弃。独腿骑自行车和遨游长江,让他充分体会到了人生的乐趣。“我已经骑自行车横穿了大半个中国。独自骑行,让我充分领会到大自然的乐趣;而横渡长江,则更是让我体会到自己并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还有可以搏击自然的力量。”
4 C$ c# R% k0 _$ T1 U- Z 陈汉军说,他永远记得自己第一次游过长江时欣喜若狂的情景。而自那以后,这种欣喜的感觉,像上了瘾一般缠上他,只要有机会,他就报名参加。1 q$ [5 c% V6 o$ ^1 f8 o
全家总动员
9 K& g- z& D9 p 虎父无“犬女” 上阵“母子”兵
3 w9 h1 |3 v# j5 {, w. h 在参加漂流的武船方阵中,一对父女引起了记者的注意。46岁的爸爸叫吴海鄂,站在他身旁的是女儿吴晓露。曾多次参加横渡长江活动的吴海鄂告诉记者:“在江边长大的武汉人,就应该参加这样的活动。我的女儿从3岁就开始学游泳,今天带她来感受一下气氛!”尽管只有15岁,但吴晓露显然继承了父亲的良好水性,在抵达终点后,这位小姑娘说:“一点都不累,很轻松的。”' L0 @7 ]/ V" O6 X2 ~+ u- w
除了这对父女,武船方阵中还有一对母子兵,妈妈代泗芳是武船方阵的领队,谈起儿子魏任天,她笑得合不拢嘴,“我的儿子也是从小就爱游泳,还在体校训练了一段时间。明年我还会为他报名横渡长江,让他变成真正的男子汉。”魏任天则显得很腼腆,他说:“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活动,心里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感到骄傲。”
i9 u/ C2 ~2 p- q 巾帼不让须眉+ ~9 y# O; ?8 I4 Y2 \* N# [
体院好姐妹:别小看我们
6 c. M, _3 J4 t( C z6 M 横渡方队的716人中,不乏女将。其中既有50来岁的奶奶级选手,又有20出头的青春少女。
# d) ^: B0 Z! I& B5 X. c 记者在现场发现3位统一着装的“姐妹花”,一问,原来是武汉体院毕业的“专业班子”。“我们三个是同学兼好友,以前是学游泳的,不过现在已经毕业了。”其中一位介绍道。$ n* p* T* x& t/ \6 @ a
众所周知,横渡长江对选手的耐力要求比较高。看她们弱不禁风的样子,记者怀疑地问道,以前在长江游过吗?“当然游过,别小看我们,可没有什么问题。”三位美女异口同声地回答。. G5 c+ I2 Y5 \
两名外籍选手
& r0 ~1 K9 C" B& O% i% k/ x 我们明年还会再来' Q* |1 J: R/ _1 x V# \3 g& Z
本次渡江活动有两位外籍选手参加,来自克罗地亚的伊万和来自吉布提的爱力取。虽然两人都游到了终点,但过程却不一样。伊万是靠自己的努力游过来的,而爱力取则是在众人的“帮助”下才到达终点的。
& p" O/ y) T( V6 u; o4 S “说是帮助,其实是我们架着他,说得不好听点,有些像绑着弄了过来。”联合方阵的一人介绍说。上岸后,伊万对记者说:“很开心,我真的很开心,这次横渡成功,让我实现了梦想,也弥补了3年前留下的遗憾。以后只要有机会,我还会来参加。”
3 s7 t# Q! [! @3 T 爱力取则对帮助他的队友表示了感谢,“有点累,你知道的,我的水平并不是很好,但我们方阵的朋友帮了我很多,谢谢他们让我成功渡过长江,明年我还会再来。”3 W6 S8 f. G& |) r ^1 Q
本报记者 饶建平 周玥廷 郑力强 万李 付凯5 N1 q8 v$ @; q$ `
◆插曲* S r# H& w6 w7 r" P
76岁“通讯员”差点中暑* [2 Z$ {' G0 [! }4 m* S: c9 |1 G
背着专业相机,76岁的周代昌老人行头整齐,十足的摄影记者派头。昨日,老人仍然来到江边,拍摄渡江节新闻。但不幸的是,由于天气太热,他昨日一度热晕,差点中暑。0 ]: j7 |8 \( k0 `% X3 k& B' A
这位和省市不少记者相熟的老人,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些单位的通讯员。“原来在单位是宣传干事,和新闻单位的人混熟了,就成了朋友。”他介绍说,昨日的渡江节,他本来不知道时间提前了,后打电话给一位记者朋友才得知,因此特地让儿子开车送他到汉口江滩,临时决定来的。: j5 I' f1 k, t0 }$ a
周代昌说,他是从1956年开始拍摄武汉渡江节的。不过,由于接近不了“大人物”,他镜头下的主人公,都是普通群众。毛主席来武汉游泳那么多次,他却没有一次机会接近主席进行拍摄。这使得他觉得自己的渡江作品缺乏“代表作”。
: C# b# ^& u! F( ?8 N; W& m* u% x 昨日渡江进行到中午时分,江滩温度甚高。老人一时受不了,突然晕倒。所幸经过专业人员救护,没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 M3 C0 e* D) f3 t9 g4 [ 观众: S- |4 q* Y) d0 r. F- K5 ]
观战——万余人的盛宴" Y! {: m: w/ ^
91岁太婆为孙子压阵4 |- o- R" b( n# f# a5 f2 r
满头白发,脚步蹒跚,一个对着长江翘盼的身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我是来看我孙子横渡长江的。我姓zhai(翟),据说我这个姓比较复杂……你别问我怎么写,我不识字的。”经过一番交谈,记者了解到91岁高龄的翟婆婆,清晨7点就从硚口家中赶到汉口江滩,希望看到孙子成功渡江。% d1 R0 I- e0 C
翟婆婆骄傲地告诉记者,“我孙子在派出所上班,这次随他们单位参加渡江。以前我的两个儿子也曾参加过渡江。”; _: a6 r2 _- P) z: K U
每一个方队上岸时,翟婆婆便会站在一旁,不顾太阳直晒,静静地寻找着孙子的身影。但不知是因为婆婆眼睛不好,还是实在人太多,直到最后一个方队起水后,翟婆婆依然没见着自己的孙子。记者提出可以陪她去其他地方找找,却被翟婆婆婉拒了,“不用了,不用了。他跟单位的同事们在一起,肯定要统一听安排。现在的渡江活动比以前热闹多了,又这么安全,我一点儿不担心,而且非常的开心。”: N! U! {' s' Y- A1 g
武汉大妈追捧非洲小伙% ~5 l5 w8 A, t
“HELLO,PHOTO……”作为昨日成功渡江的两位外国选手之一,来自非洲小国吉布提的爱力取,尽管目前身份还是一名华科的留学生,但却名副其实当了一次明星。要知道,和众人合影才是其渡江前的主业。
: V& x( z$ y' H% h0 w 皮肤黝黑的爱力取,昨天在四五名同学陪伴下,自从早上7点来到汉阳门下水地点后,就成为众多武汉晨练大妈的追逐对象,“嘿,你来自哪里啊?”“你知道我们长江么?”“你行不行啊?”“能和我们照相么?”总之,一身横渡专业装备的爱力取,相对于其他横渡选手而言,显得格外瞩目,因此当众人摩拳擦掌热身准备下水时,爱力取还在一边笑呵呵地和众人合影留恋。那一刻,爱力取成为下水点最耀眼的明星。 ~; M* J2 i. w$ s( e" a! I
摩洛哥助威团崇拜毛主席
3 c( I9 R3 f- D2 F* [ 虽说渡江的选手只有两位外籍人员,但这并不影响众多留学生前来观看的热情。至少,来自华科的助威团,在为爱力取加油打气之余,也趁机和武汉的乡亲父老拉起了家常。这不,其中爱力取的死党、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张口便是毛主席,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令其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通。$ O. m5 I- L5 |# f& b+ \
“我可是中国人啊!”面对一位武汉阿姨的询问,一位来自华科、为爱力取加油的摩洛哥留学生自豪地说道,正当众人哈哈大笑时,他又使出鬼脸笑道:“嘿,我其实是来自摩洛哥的。”不过虽然是外国友人,但他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导致跟随在其左右的翻译苦于无处发挥。值得一提的是,身为摩洛哥留学生,他不仅不厌其烦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祖国在哪里,还非常自信地称道:“我知道毛主席,他很厉害,我很崇拜他。”# d+ K, l+ O( s8 V5 v
◆记者手记
% m: J/ [2 I3 m" q8 i l. i% H/ K 渡江有不可压抑的快感
+ K5 l* G( F2 B, t, N 这是第二次参与武汉渡江活动的报道。与上一次的抢渡不同,经过了严格选拔、两次试渡,且组织得有条不紊的横渡方队,安全了许多。游泳者身上的救生圈变成了一种叫做“跟屁虫”的浮球,高档了不少。
% U' L. S) T# ]2 O; a 数百人高喊口号、扎入江中……整个场面必须用“磅礴”“浩瀚”等大气之词方可形容。而回到办公室,与同事们分享时,我却提起了渡江活动前的一段小插曲。
6 W. ^4 o) |% q3 l, d% w% L/ V+ } ——在江中新闻船上,突然看见一群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去向何方的泳者,他们有的高举红旗,有的还托着以示纪念的毛泽东画像,在江中欢快地畅游……我们不相识,相互间却主动挥手致意。 d+ j1 J7 w2 q) R1 v- U, S
以前常听说,江城人与水的感情很深厚,包括寒冷的冬天,也会毫不犹豫地到长江“报到”。这对非常怕冷的我来说,完全无法想象,也就谈不上感受了。不过,就在昨天,就在见到数百泳者的那一刻,虽然彼此没有半句言语,依然不相识,但他们让我感受到了——渡江有不可压抑的快感!
; u! y" t c `% h u; J0 [; n 记者 周玥廷/ ^- L- N6 s, l7 @8 f2 `! p
. X8 E8 e" H* }4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