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G1 L. p" U0 U C& ?( u, W9 p% C7 t. b1 t/ q. |$ ]7 c 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
4 n8 O! ^* L: l7 i7 B. L
- [) O1 @$ C) C; i4 k$ L 对于岜沙人来讲,祖先传下来的惯例是千百年来族群得以保存下来的精神支柱。在他们看来,生命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一个人出生,表明祖先灵魂以肉体的形式来到这个世界,一个人去世,表明祖先的灵魂回到远祖中去,生与死只不过是灵魂和肉体的形式交换罢了。于是,每当寨子里出生一个孩子,他们就种下一棵树,并让这棵树陪伴孩子成长。当一个人死去,就砍下那棵树,搭起他魂归故里的桥,在密林深处埋掉死者,并消除它在世上的一切痕迹。同时在死者的身上再种下一棵树,生命便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