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勃定律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说的是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她)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 E) M' _; o% n1 }. \! `
% {& V; E: E9 t3 s, \9 V
记得看过一个小故事,情人节前两个月,两对情侣中,一位男士每个周末送女友玫瑰,而另一位男士直到情人节那天才送了女友一束玫瑰。谁比谁更幸福?结果或者你已经猜到了,天天收到花的女士抬眼看了看,只收到过一次花的女士则欣喜若狂。9 m* Q4 K, {2 l4 b3 r
1 O; A- X$ \ a i# p 无怪乎“殷勤男”让人乏味,不是殷勤惹的祸,而是我们的感觉味蕾疲软了。强烈的刺激过后,一般的刺激已经让人无动于衷。. l% X( O4 m* Y$ d0 O V( `
0 b% v% V( T3 Y* T& p6 ^
办公室里,作为新人的你忙前忙后拿报纸收快递,而隔壁的新人却如同屁股长了钉一坐就不起来。一个月后,你终于累了,快餐盒饭不想去取了,此时隔壁新人站了起来。同事们抱怨你“大不如前”,却夸赞他“进步可嘉”。此时你是不是特不平衡?变的不是你,而是别人的心理感受。
' B( R2 q% O; Y
0 [3 y9 N3 F: Q 生活中,“贝勃定律”更是比比皆是。我们总是抱怨男人婚前婚后判若两人。婚前即使一堆事情也会在约会到来之前加班加点全部搞定,婚后即使一点事情也会在你提出逛街邀约时成为挡箭牌。有没有这样想过,婚后其实他做得更多,买电脑买基金换灯泡交电费自不用说,你生日结婚纪念日孩子百日哪样不用他操心?而婚前,我们的期待是不是比这少得多?
. G. w) {) O" e- p7 K2 h- r! g9 v9 }9 d% x0 p
我们总是对父母的唠叨烦躁不已,早上出门,妈妈背后追着,带着伞,快下雨了,你偏不,可是下课,真的就下雨了,妈妈又来接。你习以为常,这不是应该的嘛!可是有一天,同学来找你一起上学,提醒要下雨,带伞,你却带了。下课真的下雨了,你感激涕零,多亏同学提醒!不是吗?我们对路人的帮助都会心存感恩,却把亲人的关心当作家常便饭。0 T0 l; o, F N3 Z* ?" z* q
F. J/ N9 J6 K& Q& z3 k 觉得吃力不讨好?+ n7 R3 {8 G- R. {7 U( W7 y
) ~' k" w7 D* |. W9 [ 那么,赶紧从“贝勃定律”上找出路。* K( ]' A4 g9 D) z! z8 X
1 B8 `% q0 D; \) l8 M 对朋友,对亲人,对恋人,都应该好,这没话说,然而,却不能一下付出你的全部。想想,当你的精力到达极限后,你将再也无法投入更多,而这时,别人的期待却还在增加,稍不留意,你就成了被抱怨的对象。
8 g7 C, r+ J2 a3 p Z所以,无论做什么事,七八分即可。最后的两三分,留给想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