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06年的游记翻出来顶帖:(为便于阅读,采用每句提行)
3 [7 V& L% M" W" W& h. _. r黄龙溪归来(一)
' F, a8 s9 \8 k! R, a中秋节的第二天我乘车来到黄龙溪镇。
7 X/ w) X: A& K, X$ Q汽车开进古镇的时候,正值晌午,艳阳高照,天气格外晴好。& ]: A/ ^( O' j1 ?6 h( R% ~3 G
原以为今天是国庆大假的最后一天,游人一定撤退回家修整等待上班上学,古镇应该比较清静。' }4 [/ U* U. ^1 ?4 s( E6 b M
结果人多得不得了,中巴和私家车挤满街道;人流象赶集一样,热闹非凡。- U+ m% e7 ~6 O
好在当晚打算住在古镇的人的确少了,我很容易就在锦江边找到理想住处。' f3 r$ z2 n* S3 p1 q
三楼,小标间,外带一个小阳台,对望河对岸农家,近处是一笼翠竹,和老街房错落有致的青瓦屋顶。0 T. S6 k5 _3 `$ [& T, v0 X4 o
真正叫我留下来的是隔壁青瓦院墙内那坠满红柿的绿树,叫人眼馋,叫人心醉。
9 }5 y$ ^ _( |5 K2 S R9 f# _我当即决定先美美的睡一觉,错开游人高峰期,下午三点以后正式游览。
9 b5 K) i' o; }# Y. J% Y* g休整后,下楼,踏上石板路,看得出这些石板都是近年拍电影电视的结果;老街两侧的老房子也被涂上叫做“古文化”的颜色或条块;翘角的青瓦房也是近期加盖过。
^/ `: H+ t# T' t/ q3 z试想万恶的旧社会的小镇上有几户人家修得起三层楼台的?此时看上去够派,冒充大户人家罢了。
5 z9 @6 b/ m5 `0 U9 B) F行至古码头,分明一个普通航运码头,被标明为“三国诸葛亮重兵把守的水路关隘”。- g- k8 p$ Y+ \, H1 ^
码头重修一新,因游人过多而筑了一道石条护栏。1 j1 I" N& Z6 R0 Q# \& ]
我怎么也想象不出蜀军把守码头的景象,眼前倒是交替浮现上世纪70年代东方红大桥下北河边的炭码头和东河边的木材码头。, v# o. N& S' \& V4 l! n) C- {4 @
那时候,运煤的小火车从火车货站一直开到涪江边,卸下煤炭转移到驳上,航往下游。0 a! s- v7 c. v
长长的码头被煤炭染成黑色,但是那时的涪江水却清亮透彻,翻着雪白的浪花。
% i( A! E" [/ T8 u: t在我尚无东西南北概念之前,涪江的北河段在我眼里就是白河。
$ M. x1 y- }: Z; r8 m# {1 ~2 I东河段的木材码头上,木筏子一大片一大片的浮在水面,绵延一两里。
' _2 x5 S( n' Q! C! S儿时的我常常与伙伴在河边拔一把芦苇垫在屁股下从老河堤滑下去,爬上来再滑下去,乐此不疲。
* F. V z& F1 W& v) R V% }而那头镇水石牛就一直憨憨的看着我们疯玩。(待续)( p1 I$ `7 M% ^4 q" p
9 B( r% N, z6 l6 \' e[ 本帖最后由 三打两晒 于 2009-3-12 16:45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