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学问。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3 K4 M, j8 r4 p- ? 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得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与“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物的两面。5 s- v& w: a: M- ]$ m
人初生时,只知取。除了取得生命,更要取得食物,以求成长;取知识,以求内涵。
7 V3 Q/ V% a1 v 既然长大,则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 Q, n2 e& w; g( ?" f0 `
至于老来,则愈要懂得舍,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时,先得将不必要的行李抛弃;仍然嫌重时,次要的东西便得舍弃;再有险境,则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所以人到此时,绝对是舍多于取。不知舍的人,常不得不先落水坠崖,把老本也赔了进去。如此说来,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怎么办呢?
4 c% Y8 d" l; r8 \: S, Z* E1 {/ t 答案是:
* Z" V5 U3 H) C! `5 r( m3 C1 J" r 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4 Y: S& b X E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6 ?: o& K9 k, N2 i, f$ 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