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澳大利亚泳友——芮亚
n- Z5 r1 x: U# u8 u4 ]% @$ {% s" b. f
一
, z4 F. F& T- ~6 H( R" G: V1 |* `, d& c2 j
" C. [* V- q& E/ d# Z/ _# | 芮亚是我的邻居,一位精神矍铄,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的老者。她来自澳大利亚,在中国工作10多年了,一直做英语教学工作。
8 E& e* u0 j1 G4 E' |& ?
8 q: r8 ^( C5 d5 a 和芮亚相识在3年前,那时我们搬来新居,她也在我们这里租了房,自她搬来,院儿里总有一些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来此学习英语。我儿子不甚用功,英语很差,我曾经找过芮亚,请他辅导儿子,她答应了,并让儿子找几个同学一块学习,那时因为儿子要考大学,课程多,最终没有学成。# U) s6 h- a7 j3 `
& h$ \& T; A1 r9 l. y
最近的一次交往使我们成了好朋友。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从娄河骑游回来,几个邻居在外乘凉,我们就聊起旅游,这时芮亚也回来了,和我们聊了起来。她的汉语水平还行,虽然不太流利,只要慢慢讲,她能听得懂。她得知我喜欢游泳和骑行,很有兴趣,并说自己也喜欢游泳,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泳友我也很高兴。她不知道户外哪里可以游泳,我就约她一起去常庄水库,她说:OK。此后的几天,我们常常电话相约,总不凑巧,前几次我约她,她有事,后来她又约我,那天因为参加奥运火炬在郑东新区的传递,我又不能去。
6 o# H) |) l* |0 R/ a
9 {, R/ d- W N 6月26日,我俩终于相约成行了。早上,5:30分,我给她打电话,好像电话就在她手边似的,随即电话接通了。我说,“我是四楼李”,那头就传出芮亚的声音:“我要吃点东西,5.50在楼下”。她很守时,5.50分,她准时在楼下喊:“李”!我匆忙下楼,她看到我,第一反应,就是指指她的头盔,意思是让我戴上骑行头盔,我说:不是远途不用戴,她说:“不对,只要骑车就要戴。”她骑着电动车,路上她减缓车速,和我并行,她告诉我,她曾经三次遭遇车祸,因为戴着头盔没出大事,并说她的兄弟就是车祸造成残疾。我赞成她的安全意识,我说,以后一定注意。
a6 G5 Y- x/ I* R, D/ F9 n3 {
! Q% {6 L0 w: Y. `. L8 o7 t3 H 我俩一路骑车交谈着。我问她的中文名字怎么写,她说,是英语的译音查字典找到的—芮亚。后来我专门查了字典,原来“芮”字,是这个音中笔画最少的。“亚”字也好写,外国人并不特别看重字义,而是实用主义者。
' V% T+ u8 q6 Z" C! I n/ C3 |- I7 x" D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常庄水库,到了那里,已经有几位泳友下水了,我和大家打招呼,大家友好的询问着:还是个外国朋友,哪个国家的阿,她不知听谁说了一句:“老外”,便不高兴了,立即反驳道:“不是,是老师”,说真的,我倒没听见,呵呵,芮亚很有意思,她很敏感,也可以看出她对自己教师身份的重视和自豪。芮亚来的时候就问我人多不多,她说不喜欢很多人,怕大家会另类的看待她,议论她,我也担心大家的议论会令她尴尬和不快,现在看到泳友们很友好很平静的欢迎他,我也就放心了。2 \' a7 T/ Z4 S, w7 \1 z
- j! _; X! V+ Y. v4 ]- m
芮亚在家已经换上了泳装,脱去外衣就下水了。我也换好泳衣下了水。芮亚很小心,只在岸边游,为了陪伴芮亚,我也没到水库中央的深水区游。芮亚游了约有半小时就上岸了,我又游了一会也结束了早游。芮亚对这次游泳很满意,她说比在游泳池好。我想这里洁净的水质、清新的郊外空气、宽阔的自然水域一定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6 H1 b: ]9 e6 o1 w1 b
5 k2 F n2 Z5 N$ a: Z+ V2 [
游完回家的时候,水库边有一陡坡,看到芮亚推着电动车上坡很吃力,我急忙放下自行车跑去帮忙,快到坡顶了,她很感激地说:“谢谢”。我想,帮人帮到底,就继续上推,这时她大声说:“谢谢”,口气却有些不耐烦的意思。这使我想起在美国的小妹讲到的一件事,恰好能作为注脚。我的小外甥,还不到两岁,长得非常可爱,中国人教育中见长辈是要礼貌称呼的,我妹妹带孩子玩,看到了邻居一位老妇人,就主动打招呼,并告诉孩子,叫奶奶,当孩子稚嫩的童音喊了一声奶奶时,却没有换来“回报”,老妇人很生气的的样子走了。。。。。我妹妹说,在美国,许多年龄大的人最忌讳的就是怕被人问年龄,也最不愿被人当作老人看,所以就不难理解芮亚的态度了。外国人保护隐私的意识很强,与我们不同的是外国人从来不谈论自己的年龄和家庭,然而这些却是我们比较好奇和乐意谈论的话题,我们觉得问问家庭情况谈谈孩子还是很亲近的表示呢。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外习惯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吧。- A5 b \; j+ R$ W
7 q) q- a- @: H; h5 z9 y
回来路上,我们走到中原路快到西环桥时,路边站着两个10多岁的男孩,芮亚很友好的与他们打招呼。我说:“芮亚,你很喜欢孩子嘛”,她说:“是啊,要教他们,不爱他们能行吗?”其实我知道这俩孩子并不是芮亚的学生。可以看出她的爱心是广泛的。她边走边给我说她的学生,她说,她的两个学生很“困难”,我还以为是生活困难呢,原来芮亚说的“困难”是孩子对家长的严厉要求很无奈。 她说:“他做得不好,他妈妈会很不满意,批评训斥”她说:“孩子做得不好,家长只要说一句,你做错了,如果做得好,要讲很多”。尽管芮亚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得很简练,但我明白,芮亚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她提倡赏识教育,她不赞成过多的批评。因此她会认为,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过于严厉的要求,让孩子很“困难” 。她还说,在澳大利亚她弟弟的工厂,不要小孩子的母亲来工作, 如果孩子不到七岁,她弟弟就不让她上班,等她孩子七岁以后再来。我说:“在中国不行,母亲们也要工作,要养家糊口”。她说:“养孩子,就要爱孩子”。
3 d6 Q2 z( |& @. c! p) X ; J M4 ^4 j" s& H. T. R
当我们走到中原西路时,她指着路北的一个建筑告诉我,这是一个教堂,我每个礼拜天都要来礼拜。看来芮亚还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呢。
! m+ O: e) j! g% `: o* J8 n . V, z, v. j: O K
芮亚是个很有爱心的人,我很喜欢她。7 ^9 n1 ]# e5 |8 s, F
- i! `% Q( r6 d- k$ c
1 t& e2 }) N' u9 d) Q$ Y2 u2 I- ~! z, C, G2 R, x2 I
[ 本帖最后由 菊香子 于 2008-12-22 16:5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