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红军 发自四川绵竹
震后第三夜,雨停了,月亮照着呜咽的官河支流。百年绵竹汉旺镇,已是空城。
东汽(东方汽轮厂实验外语学校)中学里,生与死间隔着一道浅浅的溪水,这一夜流淌着残碎的书包、作业本,家长在这边,孩子在那边;生者在外面,死者在里面。
中国国家地震灾难紧急救援队(以下简称国家救援队),已在此坚持了一天一夜,时间窗的关闭,留下的生存希望日渐渺茫。
这一夜,所有人都在企盼生的奇迹。
“根本不是什么钢筋!”
入夜十二点,东汽小学的塑胶操场上,尸体数停留在110具,接近半数的身份栏上写着“初中生”、“高中生”。
这只是十里东汽厂区里两处临时的存尸点之一。十米开外,正是国家救援队临时宿营地,数十辆军用卡车沿道排开,白天运载物资的车厢,夜晚是队员们睡觉的地方,司机则蜷缩在驾驶室内。
这是国家救援队入川两天内第二个施救地区。
地震暴发后两小时,154名一线救援队员径直在北京南苑机场集结,两个小时内,物资、人员和设备装载妥当,空军运输机直抵成都太平寺机场,目标震中汶川。
当夜,受阻都江堰的温家宝在聚源中学,躬下身子,从断瓦残垣里扒出孩子的书包和鞋子,双眼湿润。他向待救的孩子们承诺:“最好的救援队正在赶来。”
13日凌晨,在都江堰收费站,接到总理新的指示,因为汶川道路中断,救援队就近奔赴都江堰中医院,以及聚源中学。
2001年4月,中国国家地震灾难紧急救援队正式成立,正是温家宝授旗。这支由工兵团某部救援队员、地震局专家、现场应急队员、武警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200人队伍,是目前中国最精锐、最有经验的地震救援队。
过去几年中,他们多次代表中国实行国际人道援助。作为唯一国字号地震救援队,设备和经验水平为国内最高。至今七年里,国家救援队先后参与巴基斯坦地震、伊朗地震、印尼海啸等灾难国际救援工作。
天下着大雨,作业条件恶劣,在聚源中学,求救的家属们在废墟上匍匐,救援旋即展开,可惜楼层已经垮塌成一堆碎石,再专业的设备也需要缝隙和空间。
这支中国最优秀、装备最优良的地震救援队,只能用最原始的双手在学校的废墟上刨挖,结果只能救出两名学生。
“简直就是豆腐渣工程!”一位救援队员出离愤怒,“混凝土里全是铁丝,根本不是什么钢筋!”
这是一座建于1994年的建筑,后来者在其基础上拼接楼房,地震来袭,周遭楼房安然无事,而独独它轰然倒塌。十七个班的学生被埋其下。
第一个小女孩获救花去了6个小时,救援队员将一处狭小的缝隙用气垫撑开、固定,队员钻进缝隙,掏挖其间的碎石和泥土,为幸存者排除求生的路障。倘若此时遇及余震,缝隙闭合,则施救者也难幸免。
在都江堰中医院和新建小学,情形略好,同是垮塌,但横亘的楼板、混凝土块在肆意夺命的同时,总会留有求生的空间,几位学生就困在废墟下的墙角处,顺利复生。
在都江堰,21位幸存者因为救援而生命回暖。
更多的灾区在求援。13日下午4点,救援队再度接到命令,连夜赶往绵竹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这天上午,总理在东汽的一处垮塌厂房废墟里对着埋在其间的专家喊话。
不远处的东汽中学,那里更惨,数百名学生深埋废墟之下。
耳听着求救声衰弱
深夜12点,在东汽中学救援现场,马达轰鸣,四只探照灯隔岸照耀着危墙,一座四层建筑垮塌而下只余三四米高的废墟。
官河流经学校的支流,河面漂满孩子的书包、课本,还有奖状。
三台重型起吊机,在救援队员的指挥下,一根一根地进行着原始的几何拆卸,试图减轻幸存者身上的重压。
已经过去近60小时,幸存者的呼救已经微弱不闻。
德阳电力公司的李师傅12日晚上赶到现场,支起了应急照明灯,那时救援队伍还没到,废墟下是孩子的呼救声。他坚持照明,“因为有亮光,孩子们就会有希望”。
然而,第二夜,声音已然微弱。再一夜,废墟下彻底安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