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2011年4月23日日志--桴槎山

热度 2已有 601 次阅读2011-4-23 23:12 |

今天早上5点50分从合肥市出发,骑自行车到肥东县桴槎山游玩,往返127公里。
  桴槎山,古称“北九华”,海拔418米,位于安徽省,横跨合肥和巢湖两市。主峰位于合肥市肥东县王铁境内,为合肥市域内最高峰。山上树木成林,葱翠浓郁;有著名的仙人洞、美女峰等。山顶上有寺庙,名为“甘露寺”,当地人喜欢称之为“大山庙”。每年香火旺盛,特别是到了年节时,香客络绎不绝。
  浮槎山虽不甚大,无法与黄山、泰山、华山等名山相比,但却以乳泉、巧石、大庙闻名古今。 乳泉。浮槎山齐都峰顶有二泉池并立。北池水深而清,名“合泉”;南池水浅而浊,名“巢泉”。二泉水位常年稳定,取之不落,不取不涨,不管是大雨倾盆,还是干旱数月,池中水位亦只毫厘之差。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誉之为“天下第七泉”。
  欧阳修撰写的《浮槎山水记》使得浮槎山闻名遐迩,成为文人墨客常常登临游览之所。《浮槎山水记》全文700多字,是欧阳修在京师任内,为庐州镇东军留后李端愿赠送浮槎山泉水而写的。欧阳修和李端愿都是品泉论水的专家。一次,李端愿登临浮槎山,见山上有石池乳泉,饮后觉得甘冽无比,觉得这里的石池乳泉中的水质为上等,特用罐装上一些,从庐州府送给远在京城的欧阳修。欧阳修品尝以后,极为赞誉,给李端愿回信说:“所寄浮槎水,味尤佳。然岂减惠山之品?久居京师,绝难得佳山水,顿食此,如饮甘醴;所惠远,难多致,不得厌饫尔!”欧阳修将浮槎泉和无锡惠山泉相比,认为两者之间难分上下,并以路远难致,不得多饮为憾。
  不仅欧阳修对浮槎山和浮槎山泉评价很高,而且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文人墨客,诸如宋代的释用逊,明代的黄道月、梅山,清代的李天馥、杨开森、左辅、王政谦,以及现代众多名人雅士,多爱以浮槎山为题赋诗作画,其人文景观之丰富,是海内外名山所少有的。
  浮槎泉位于龙严寺内,1952年寺庙拆毁,泉池沿存。1963年当地村民在此盖房两进,泉池仍在院中,乡邻游人常年取之食用。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张兴 2011-4-24 06:21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6-18 06:13 , Processed in 0.09092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