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每日经典怀旧(946)纪念抗战胜利70年----世纪乐典《黄河钢琴协奏曲》

热度 1已有 709 次阅读2015-9-1 23:49 | 经典怀旧, 协奏曲, 胜利, 黄河, 钢琴



      “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改编为协奏曲;这部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融了入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因为其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首中国协奏曲。


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序曲-黄河船夫曲》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引子一开始,小号与小提琴便以磅礴的气势奏出号子似的动机,木管乐快速的半音阶上行和下行,刻画了船工们同惊涛骇浪殊死搏斗的情景,这时乐队出现了“划哟,冲上前!”的音乐语言。由钢琴急骤的琶音掀起巨浪,引出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表现了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顽强拼搏,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推出了钢琴的华彩乐段,描绘黄河激流汹涌澎湃,船工们冲过了激流险滩。这时,出现了一段悠扬抒情的旋律,仿佛艰难险阻的斗争中见到了胜利的曙光,音乐更加充满自信。最后,在钢琴有力的刮奏中,音乐再现了激烈的主题音调,全曲回到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紧张情景之中。


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二乐章《黄河颂》
      深邃的大提琴奏出缓慢庄严的旋律,引出独奏钢琴的反复呈述,这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追溯:在黄河两岸住着善良勤劳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在这块富饶土地辛勤地劳动、生活、斗争。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奏出了乐曲雄伟的结束部分,铜管奏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动机,象征着觉醒的中华民族已屹立在世界东方。


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黄河愤

第三乐章《黄河愤》
      清脆的竹笛声吹出了陕北高原质朴宽阔的引子旋律,独奏钢琴模仿古筝,轻快的奏出民族风格的主题。在乐队明亮宽广的发展后,钢琴深沉压抑的和弦与铜管乐的阻塞音表现了敌寇对祖国河山的践踏,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受深重苦难。在苦难音调的进行,音乐中同时酝酿着反抗斗争的音乐情绪,随着音乐情绪的不断高涨,独奏钢琴激动地奏出象征民族悲愤的雄伟音调。最后乐队以辉煌的气势再现民族风格的主题音调,这是黄河滚滚的怒涛,这是中华民族满腔的悲愤。01 告别的年代
 

黄河钢琴协奏曲----第四乐章《终曲-保卫黄河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引子是铜管乐奏出的号召似的战斗性旋律主题。音调中揉进的《东方红》动机象征毛主席党中央发出的战斗号召。
      钢琴的华彩乐句后,出现了《保卫黄河》的旋律主题。这是一段斗志昂扬的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随着乐曲主题的不断发展,音乐展开了一幅幅抗战的壮烈画面。战马驰骋,硝烟弥漫,抗日军民英勇杀敌。音乐情绪此起彼伏,当《东方红》主题出现时整个乐曲达到最高潮。这是在讴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在乐曲结束前,乐曲巧妙的把《保卫黄河》、《东方红》和《国际歌》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联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音乐家殷承宗

      殷承宗(1941年-),中国音乐家、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殷诚忠;殷承宗出生于厦门鼓浪屿;12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入学两个月后被苏联专家谢洛夫选入专家班;1959年殷承宗参加了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荣获第一名;1960年赴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深造;文革期间因成功改编、演奏钢琴伴唱《红灯记》和钢琴协奏曲《黄河》而迅速走红,并与访华的奥曼迪、阿巴多等指挥大师有合作;目前录制有20多张唱片,其中他在1971年同中国中央乐团合作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唱片发行了数百万张。



二战惨烈图片
















要和平,不要战争!

战争没有胜利者,只有受难的人民;和平没有失败者,只有幸福的生活!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合肥冬泳 2015-9-2 21:11
分享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5-5 00:31 , Processed in 0.02088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