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战友情同志爱 不是当年胜似当年

热度 2已有 888 次阅读2012-6-24 20:50 |个人分类:重读记实| 战友情

  前         言 

       老战友台鉴:
        我,调出文工队40年来,虽经常想念老战友,但在空军航空兵部队工作时,成天叨叨飞行安全,无暇顾及。当在地方退居“二线”和离休后,“怀旧”心情有时无法控制,甚至还出现了严重的失落感。说来凑巧,1990年11月5日,国维战友不期而至……
        由于怀念战友们,拙笔记了这些“流水账”,呈现给大家,以作纪念。若有讹误,敬请指正。水平只此,见笑、见笑!
                                                                                                    致
       礼!
                                                                                                 老战友  舒 伍

                                                                                                                              --1992年元旦,于江苏沛县龙固镇。

            1.与国维战友相见纪实....
            2,收聚会通知后思想活动纪实…………………………………………
            3,新乡聚会纪实…………………………………………………………
            4,新老文艺战士联欢晚会纪实…………………………………………
            5,为老战友聚会默默奉献的人――陈刚给大伙拍照一事纪实………
            6,书信似雪片,友谊树常青……………………………………………
            7,集团军首长的爱护、鼓励和鞭策……………………………………


                一。与国维战友相见纪实

      

       张国维战友1953年的经济冤案,上半年我已从四川张敏战友来信得知。因我1951年就调出文工队而不知他的冤情。这次,他经佩齐、王兰处来到寒舍。他从辽宁锦州,千里迢迢登门看望,既十分高兴,更万分感谢!但老伴觉得他很怪,上午刚到,午饭后就要走。我也感到40年未见面,一到就要走,似乎不尽情理!老伴说:是不是慢待他了……好说歹劝才住下。
       我俩同床而卧,娓娓交谈。我非常同情他的不幸遭遇,支持他积极去找,力争早日平反。我还让他给当时的范副队长捎去一信,希望范主动帮助国维落实政策。
       国维只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就走了。他走后,我仔细想了想,我理解他“急走”的心情。给老伴说,她不但理解他,还十分同情他。老天为什么这样不公平?一个老实巴交、埋头苦干的好同志,没办任何手续就被部队撵回家,不明不白地在农村苦熬了近四十个春秋。实在令人痛心、使人愤恨。我一方面同情他,另一方面也埋怨他――1978年刮“平反风”时为什么不找?(那时我在部队做给“右派”平反的工作),时过境迁,埋怨枉然。还是鼓励他只争朝夕地去找吧!祝愿他早日恢复他清白无辜的本来面目!
       国维这一来,使我知道了许多战友的通信地址――他为了落实政策,搞了一份“老战友通讯录”,为了找知情人写证明材料,足迹踏遍了祖国的东南西北。他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他想要达到的目的,恐怕还有一定困难。但,从他的决心看,我以为他的目的定能达到。至于让部队给他办离休----难啊!
                                                                                                   ――1990年11月6日于江苏沛县龙固镇。

                  二.收“聚会通知”后,思想活动纪实
  
       上午,收到雨时、陈刚、王兰三同志从开封寄来的聚会通知书,欣喜之情,可想而知。嚷嚷了两年多的老战友聚会,终于要实现了。    通知14日到集团军军部――河南省新乡市报到。正式聚会时间为15-17日三天。通知书上还附有让我13日到达接战友。
      聚会的实现,应该感谢老部队首长的关怀和支持;感谢雨时、陈刚、王兰三位召集人和积极鼓动聚会的老战友。
      咳,四十年没见面了。战友们将变成什么样子呢?我想可能是“对面相见不识,细想神态未变”罢。 
      此次聚会,我们文工队的80多人,究竟能到多少呢?――当然越多越好!

                                                                                      ――1991年5月2日夜,于江苏沛县龙固镇。

                三、“新乡聚会”纪实(追记)

      

       我,自1951年晚春调空军后与战友们40年不相见了,因此,5月2日以来,经常想起那时的兄弟姐妹,以致梦见了他们。在去新乡途中,当年的许多情境和战友们的音容笑貌一幕幕地在眼前展现……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虽只“一挥间”,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了。
我,按召集人的嘱咐,13日凌晨3点50多到新乡火车站,6点40分到集团军军部,安排住小招待所。休息一会后,便去火车站接战友。在出站口、候车室、广场等处转了几次,未见一人。我想恐怕“对面相见不相识”,又立即返回。一进院,就见到了我政治上的引路人――雨时和陈刚,以及40年前兼管图书的王兰同志。张、陈二位老领导因有去年的照片当然认得――握手、问候、拥抱、热泪……王兰,我去年到过她家,这次见老战友身体很好,着实使人高兴。
       通知14日报道,而13日,东北的国经、大路、乃莹、国维、桂奇;天津的汉屏、黄其;四川的锦兰、桂馨;洛阳的佩齐;以及文工队第一任队长――南京的艾耶等战友就争先恐后地来了。可见盼望聚会之心切,不言而喻。
       14日到的有:北京的文山、国枢、阎利、李新;上海的文林;山东的瑜道、高烽;湖南的李棠、德茂、新根。晚上到的唐莹、惠民。
15日晨,周荣到。中午,杨辉到。
        至此,共到38人。其中,原军部1人,XXX师4人,本队带有家属5人。我们文工队的老战友――因有的工作丢不开,有的身体欠佳,有的地址不明,还有近20位去世――实到28人。
       许多人40年没见面了,而今只是依稀认识,不能肯定,所以每到一人或几人,先到的战友将其团团围住,拉着手笑眯眯地逼着人家说:“我是谁”?其实逼人者,也不见得就知道对方是谁。当对方说出他是某某时,跟着就是欢笑、跳跃、拥抱,一些战友还满眼泪花。我们这些年逾(近)花甲之人,仍和当年一样,无拘无束地搂着、跳着,沉醉在一片欢乐之中……战友们真是相见不识,当相互知道对方是谁,认真观察后,仔细想来确是“神态未变”。
       未变吗?变化大着哩!首先从年轮看,几乎都已两鬓斑白、头顶熠熠、体态丰满、步履蹒跚;甚至听觉差了、视力退了、牙齿也“不关风”了,并且都有了第三代。从事业发展看,那时14岁的唐莹,如今是全国出名的舞蹈家、著书立说,竟在国际上就获得4次金、银奖,还周游演出了大半个世界;小汉屏是公派香港的老板;小桂奇是吉林市江城宾馆的总经理;黄其、德茂是画家;新根、高烽是教授;瑜道、桂馨是工程师、经济师……
       千变、万变,然而风度、神态、表情却未变
       战友们这次聚会,正值集团军搞军史展 ,所以,非常欢迎我们回老部队观光、检查。首长们十分重视——最高规格的接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家的将军张政委,不断来我们住处谈心、征求意见。政治部岳副主任(大校),百忙中一直陪着我们。一名中校和少校始终跟车接送。使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首长们把我们称呼为老首长、老领导、老前辈(当然, 我们决不敢当) 。
       我们部队是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 因此, 军史展是从1927年南昌起义开始......, 虽时间跨越60多年, 但脉络清晰, 内容翔实, 图文并茂, 实物真切。参观军展, 使我们受到了一次历史的、现实的、爱国主义的深刻教育。
       首长们很希望我们回部队检查指导。他们讲: 军史馆接待的第一批, 是曾在部队任过主要职务的老将军, 有杨成武、段君毅、谢家祥……第二批就是我们这些老首长、老领导, 希望我们检查指导和提出修改外, 还希望我们贡献历史资料___文字或照片(是的, 不负首长所望: 陈刚、新根等提了修改和增添内容的建议; 雨时、黄其等献给了收集或珍藏的历史照片近20幅; 舞蹈家唐莹赠送了<杂技美的探寻>和<杂技___超常的艺术>等著作) 。首长们陪我们参观军史展, 岳副主任亲自给我们讲解, 并派人将聚会录了相。15日晚, 又组织了新、老两代文艺战士联欢会。联欢会上, 掌声、笑声连成片, 热情洋溢暖心间
       我们到原402团时,部队大楼上悬挂“热烈欢迎老首长莅临视察”、“衷心感谢老首长对我部的亲切关怀” 等巨幅横幅。并军号齐奏,礼炮齐鸣,奏欢迎乐,播欢迎词,军营内外夹道欢迎。我们在观礼台上检阅了部队分列式、观看了多种军事科目表演。然后绕场一周,检阅威武雄壮的方队,并品尝了战地野炊那可口的两菜一汤,和香喷喷的白米饭——看到部队有这样高的政治和军事素质,我们这些老兵无不欢欣鼓舞——一切活动,所有团首长始终陪同(这种接待规格只有大军区以上的首长来部队视察,才能如此)。真把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当成了老首长、老领导,实在是惭愧啊!
       聚会,只有3天。战友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交谈、倾诉、回忆、展望、留影、赠言。真是:别后多年无音信,相见之时泪潸潸;回忆当年倾诉别离情,祝愿余热生辉度晚年。
       3天时间极其短暂,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战友们共唱当年的革命歌曲,共忆当年的宣传活动。歌唱时热泪盈眶,回忆时泪流满面。在集团军首长参加的座谈会上,国经队长、锦兰战友,发言时泣不成声,岳副主任离坐来到锦兰战友面前,代表集团军X万余官兵向她敬军礼,感谢她和老同志们对部队的关怀和爱护。
       3天活动中,使我们回到了40年前的烽火年代,竟忘却了已是年逾花甲,还以为仍是当年的风华正茂。
       3天啊,多宝贵的3天!情谊未叙尽,匆匆各登程,但愿人长久,他日再相会。
       3天啊,多么难忘的3天!处处欢声笑语,热情洋溢,40年的话说不尽、道不完,中午不休息,深夜难入眠。
       40年未见,3天即散,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甜酸苦辣样样全。战友们别了,别时更难啊!我,第一个来到,最后一个离去,一批批送别战友,“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真是“心象黄脸在笑” !分别时,眼含泪花互道保重,盼望他日再见。
       15日18时,周荣因特殊情况,只和战友们相聚10个小时,就匆匆泪别了。
       17日19时多,送艾耶、文山、阎莉、李新和儿子、德茂和夫人等去火车站;22时30分,送杨辉、唐莹、汉屏、黄其等去火车站;桂馨也同车去车站候车,得等至次日凌晨2时30分,女同志独自一人,深夜在车站等4个小时,我真替她担心。其实岳副主任已派车凌晨2时送她,但她考虑到司机一夜不能休息,便婉言谢绝了首长的关怀,毅然同回天津的战友提前去了火车站。她仍保持当年的优良传统,使我倍加钦佩。
       18日晨,送国枢到东干道上了汽车;14时30分,送李棠上了去长沙的“1次特快”,直至火车远去;18时送瑜道、高烽;19时25分送文林等上汽车;20时30分,最后送走乃莹、大路、国经和夫人等去东北的战友。回到宿舍,剩我孤身一人,一种沉重的失落感油然而生,独自掉下了怀念战友的热泪。
       19日凌晨6点,部队将我只身送到新乡长途汽车站,经途中辗转换车折腾,20日11时05分踽龋到家。一路上细雨檬檬没个完,郁闷心绪使人烦,聚会情景历历现,怀念战友倍伤感。此刻,我的失落感更为严重了——这种失落感,不是怀念某一位战友,而是离开了抚育我成长的战斗集体——战友们的音容笑貌,无时不在我的脑际萦回……
       战友们:3天时间,一闪即逝,我要说的话还未说到十分之一,本想和个别战友交换意见,倾诉别情,更未进行,便又依依泣别了——18日中午,送雨时、新根和夫人、王兰、陈刚、佩齐、桂奇、惠民、锦兰、邓大姐等9位战友时,在招待所门前,车上车下的战友皆眼含泪花,新根战友更是泪流满面……确是“别亦难”啊!
       战友们:尽管聚会时间极短,但我却完成了请战友赠言留念的夙愿。对此,我十分欣慰!战友们,谢谢你们啦!       正是:
       1.一生年华知多少,四十年后才相逄。当年青春风华茂,如今耄耋路蹒跚。相见时刻特惊喜,离别之时泪满面。祝愿战友身心好,企盼早日再相见。
       2.人生来去匆匆,眨眼四十余载;当年娃娃、青年,如今步履维艰。对面相见不识,细想神态未变;难得相聚赠言,互祝长寿康健。
       3.离别四十载,喜聚新乡诚,聚离泪湿襟,恍若入梦境,情谊未叙尽,匆匆各登程,衷心祝战友,友谊树常青。
       28位战友们,经过这次聚会,我们不再是“对面相见不识”,而已将战友形象,“相互铬刻心田”
       战友们:让我们在这欢聚时刻,沉痛地悼念张士典、刘萍、邱文城、王丽华、马生藩等18位牺牲和病故的老战友,祝愿他(她)们安息吧!

                                                                                 ——1991年5月20、21日,追记于江苏省沛县龙固镇。

           

                 四、 新、老文艺战士“联欢晚会”记实(追记)

     

       1991年5月15日傍晚,夜幕慢慢地降临了。喧嚣了一天的城市,逐渐地静了下来;兴奋了一天的老战友们,带着愉快的心情,仨俩一伙地踏进了集团军文化中心那灯火通明的礼堂。
       今晚,集团军业余文工团部分文艺小战士,和40年前XXX师文工队的部分文艺老兵,举行联欢晚会。这是老字辈和小字辈同台联欢演出(说来有意思,这些小同志恰是我们当年的年龄)。
       集团军在家的首长,出席了晚会。
       雨时老分队长,选了我们的胖妹子锦兰战友与文工团的一位女娃担任晚会主持人。整个联欢演出中,那个小同志思想敏捷,口齿清楚,随机应变,是很能胜任的。胖妹子呢,更是得心应手,潇洒自如。她,一亮相就逗得哄堂大笑。她幽默地说:“我,和小同志搭当为晚会主持人,实在不配。你们看:一个年老、一个年小;一个很胖、一个窈窕;一个丑陋、一个美貌。” 加上她的表情,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小同志紧跟着说:“胡老师、老前辈,请你和你的‘儿子’首先为大家表演,给晚会助兴。” 锦兰一楞,但立即明白,小同志是要她再现40年前,和汉屏演出的《三担水》(母子俩)----又是掌声、笑声----“老前辈,不敢当,我那时的‘儿子’,如今是公派香港的大老板,也是年近花甲的秃顶人了,还当我的‘儿子’恐怕不合适吧!” 她俩正在“讨价还价”时,她那当年的‘儿子’,却主动地走上台去,并介绍——“我,就是她当年的‘儿子’”,接着就出了节目。顿时,舞台上下报以热烈的掌声----拉开了晚会的序幕。
       节目一个紧接一个----老兵多属即兴表演;小兵节目丰富多彩----演出中,不断爆出“冷门”:如, 古稀老人、文工队第一任队长艾耶, 带头登台演唱苏州评弹‘蝶恋花’和用俄语演唱俄罗斯民歌。
       再如,40年前和女同志说话都脸红的陈刚, 也自动登台, 他说:‘我,从未登台表演过,这次回“家’, 见小同志演的不错, 所以也来凑个热闹。我14岁来到这个部队, 现在吗----弯腰低头, 以手拍打秃顶”----满堂哄笑……随即高歌一曲。接着, 又绘声绘色地讲解40年前的排练情况, 和男扮女状的幽默动作, 更是掌声四起, 笑声溢满礼堂。
       还有, 当年的长号手杨辉, 精神抖擞地和爱人唐莹, 同跳吉特巴舞, 虽身段不如舞蹈家唐莹轻盈优美, 动作也有些僵硬,但敢于登台, 想必是受了舞蹈家熏陶的结果, 实在难能可贵!
      晚会的高潮:一是舞蹈家唐莹的“民族舞蹈集锦”----台上台下掌声伴舞----她,时而轻歌曼舞,微风拂柳,婀娜多姿;时而似芙蓉出水,皎洁高尚,亭亭玉立;时而激情满怀,热忱奔放,犹如狂飙突进,大地震撼。这“集锦”,使观众陶醉于一首迷人的诗中,享受着无限的美。二是两代文艺战士齐跳“迪斯科”----台上台下欢欣鼓舞,怡然自得。
       近2小时的晚会,始终是:掌声笑声连成片,热情洋溢暖心间。
       晚会最后在新老文艺兵“团结就是力量”的雄壮歌声中合拢帷幕。继而, 帷幕拉开, 首长和全体合影留念。之后, 文艺小战士包围着唐莹、锦兰、艾耶等一批文艺老兵, 要求签字----又一番热烘烘的动人情景。当依依惜别时, 小同志们说:“前辈们文艺水平高,为兵服务观点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  ......  ......
       天已全黑,夜幕笼罩大地,但我们的心是热乎乎的......战友们笑着、议论着,迈着轻快的步伐,徐徐地向宿舍走去、走去……

                                                                                         ——1991年5日28日,追记于江苏省沛县龙固镇。

            

                       五、为“老战友聚会”默默奉献的人

                                                                                                             ——陈刚同志为大伙拍照一事记实

       初夏,天是那样的湛蓝,阳光是那样的明媚;初夏,既没有寒意,也没有酷热。
       这1991年的初夏,是我最难忘的初夏。
       40年前的一群娃娃兵,经过几年的筹划,在部队首长的支持和关怀下,5月15—17日3天,终于聚会在河南省新乡市集团军军部。
       这次难得的聚会,应归功于国维的“老战友通信录”;归功于召集人、组织者雨时,和召集人陈刚、王兰等战友。当然,许多老战友都为聚会做了奉献,尽管有的战友因故未能参加,但他们在积极鼓动老战友聚会上也出了不少力
       在这次聚会中,由于新根战友的一展雄才,连开夜车,赶写了“新乡之行纪实”、“座谈会纪要” 和“给部队的感谢信”,从而,使部队首长加深了对我们这些老兵的印象。
      1947年底,在辽宁省昌图县,我调入文工队时认识了陈刚,他虽比我小1岁,但却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在我们相处的3年多时间里,我感到他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更多的人做好革命工作,为了培养别人入党、立功、受奖,他,始终如一地、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40年过去了,然而,他那种甘为别人做嫁衣裳的优良作风,仍一如既往,有增无减。
       他,是个不慕虚荣、埋头苦干、没有自己、只顾他人的好同志。
       老战友们,40年中难得相见,这次聚会,都想多照几张合影留念。都想“多照几张”, 谁来照?总不能请个摄影师一直跟随我们吧!拍照___这个既要牺牲自我, 又要非常细心的任务, 陈刚同志主动地担起来了。陈刚___他, 何尝不想“多照几张” ?
       3天活动中,无论是首长会见、参观军史展、游览名胜古迹;检阅部队分列式、观看军事科目表演等等,他都在战友们行列中跑前跑后;在各种活动中穿来穿去地忙个不停。因此,他为战友们抢拍下许多难得的一瞬间。
      他,为了把战友们的形象留得更逼真,有时握着相机在那里反复选取合适位置和姿势——立着照、高了;蹲着照、低了。真乃“高不成,低不就!” 只有半立半蹲的难受姿势,方合人意。他,每当在按快门前的一刹那,总是一本正经地、或笑咪咪地说:“注意,往这看”;或说:“别动,再来一张!”
      我们聚会了3天,他则忙活了4天。战友们休息时,忆往事、叙别情,享受聚会的乐趣;而他,仍奔波于照相馆——冲、看胶卷,扩印照片。总之,为大伙忙、忙、忙!忙得不可开交!忙得不亦乐乎!
       战友们,请你看看“新乡聚会”的留影:战友集体照,陈刚有几次?部分战友合影,他又有几张?单个留影,恐怕就更少了!——我这里虽有他和我,以及4个东北籍战友的3张合影,还是我拉他陪我照的。
       我们这次聚会,共照了胶片540张,其中,他就拍了324张,占拍照总数的60%。这60%的胶片,张张都是他劳动的成果啊!
       战友们:当我们每每翻阅“新乡聚会”的留影时,我们决不可忘了为我们留下“光辉形象”的德茂、桂奇等战友,更要想到默默奉献的陈刚同志。
       陈刚同志:您那为人真诚、不求报偿的奉献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1991年6月17日,追记于江苏省沛县龙固镇。


          六、书信似雪片   友谊树常青

       呼啸的寒风,刮得屋后的电线,发出尖锐的哨音,想必已有6.7级风力了。这风昨日刮了1天,又刮了1夜,黎明前才逐渐减小。晨跑中,迎着天空飘洒的无声雪花,沁人心脾;踩着地上的积雪嚓嚓,振奋、喜悦。在这严寒季节晨跑,真是别有一番乐趣。
       咳,尽管有这乐趣,仍不时地哼着乃莹战友的“离别四十载,喜聚新乡城……的歌曲,更回味这226余封来信的激情内容。这些信,封封都充满关怀、爱护和祝福。3天聚会的动人情景又展现在眼前。这欢乐的3天,难得的3天,虽如流水般逝去,但战友们的音容笑貌,已经印刻脑际,将伴随我度过晚年。
       老战友聚会,日思夜想,盼望已久。桂馨接通知时:“我是多么兴奋和高兴啊!40年了,当年分别时,风华正茂;而今,定是两鬓斑白了!” 锦兰:“不但我身患疾病,而且女儿因癌症刚动了手术,在全家人特别是女儿的支持下,从四川省南充市赶到新乡聚会。”“天津市公派常驻香港的汉屏,为了参加聚会,竟请假推迟2个月才赴港。” 张敏,鼓动老战友聚会已好几年了,可惜他身患重病未能参加。
       想聚会,盼聚会,聚会后如何呢?从书信往来和互寄照片,便可见一斑。
       战友们书信往来究竟有多少?实无法准确统计。但仅新根与52人往来就达226封。他的书信之多,战友中定是头名“状元”。舒X与33人往来126封,被龙固邮电所笑称为“龙固通信之冠!” 陈刚,为使战友们尽快了解各自的“尊容”和聚会情况,仅6月9日至24日的16天中,就邮寄出370张照片。这简直是惊人之举!正是:聚会虽已散,神交永不断,想念看录相,书信往来似雪片。
       数月来,许多战友的心情极不平静,仍沉浸在喜悦欢乐之中,追忆着聚会情景,不断和家人谈聚会、阅信件、翻照片、看录相,并忙于书信往来。书信中,既有聚会时的回忆,又有分别后的思念,也有美好的祝愿,还有亲切的关怀,更希望他日再见。如:
       锦兰:“会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战友情、同志爱,倍感亲切、温暖。只可惜聚会时间太短,相见就别离,见面时的欢乐,伴随即将离别的惆怅……殷切地希望再次相聚。”
      王兰:“分别数十年再度重逢——跳跃、拥抱、激动,流泪的场面,是今生今世永远磨灭不掉的录相。每想起聚会情景就眼眶湿润。我7岁的小孙女,经常翻看照片,几乎记下了各位爷爷、奶奶的名字。她说,‘以后爷爷、奶奶来了,我就能认出是谁了’。多有意思,我们的友情,已传至第2代、第3代,有了‘接班人’了” 。
       国经:“聚会, 见到了分离几十年的战友, 了却了一桩心事”
       陈刚:“分别了40年的战友,难得此行,它将波及余生。3天时间,几封书信,怎能把话说完。战友们来的书信,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希望通信要细水长流永不断……连我的老伴,看着照片也能说出咱大部分人的姓名。”
       雨时:“聚会的动人场面,经常影现在眼前,愿这种场面不久的将来还能再现。”
       文山:“新乡之行后,战友情谊更深了。聚会太感人了、太可贵了……收到录相带连看了好几遍。我又专门整理了‘战友情影集’,想战友时就拿出来看看,愿战友情谊地久天长,伴随我们度过愉快的晚年!”
       桂奇:“心情一直不能平静,老战友的面孔在脑海中反复出现,难以忘却……我有好多话要说,好多情要表,可惜只有3天。短短的3天,终生不能忘怀,渴望我们再相见。”
      惠民:“这次聚会,象梦又不是梦,只可惜时间太仓促了,还没来得及细谈就分手了,为了和战友多待点时间,18日上午,心总不安定,几次改变返回计划,最后还是退了火车票,和雨时等7位战友坐汽车,到了洛阳,心才算安定下来……”
      德茂:“战友聚会,激动得我多次流泪,使我振奋、留恋。但也有相见太晚、时间太短之感。我非常希望再来一次时间更充足、战友更齐全、活动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大聚会。”
      乃莹:“两个多月来,一直处在激动、兴奋的回忆之中。当收到来信、相片、纪实、录相带等,更加心潮起伏,兴奋不已,反复阅读观看。并将舒伍的词,谱成歌曲,寄给战友,以资纪念。”
       杨辉和唐莹:“由于工作需要,尽管飘游祖国的东西南北,以至国外,也偷闲写信。唐莹手腕腱鞘发炎,扎着绷带也写信,谈回忆、叙别情,盼望他日再会。”
       李新:“我虽身体不好,但还想去四川和南方看望战友。又考虑到实在力不从心。舒X同志,你去成都、重庆、东北、南方等地时,代我向老战友问候。还希望舒X和新根发起,号召老战友们人人动笔,不拘题材、不限形式,然后共同编辑一本可资纪念的回忆录。”
       佩齐战友:由于医疗事故失去老伴,造成了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当和战友们聚会后,她一再地感谢雨时、陈刚等召集人,为她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使她的精神面貌伴若两人。”
       新根::“回家后许多天来,一直心绪不宁,感到寂寞和空虚。真是一寸离肠千万结,相别月余实想见。我夫妇俩,有空就重复说起聚会中那些难忘的人和事,并忙着给战友连续写信。话聚会、谈收获,并欢迎战友们来张家界,到时,要让孩子带路、陪同,使战友情谊传下去。我夫人回家后能谈出对每个战友的印象来。我为了让战友们重温聚会情景,我又将‘纪实’、‘纪要’,一共寄出48份。之后,我还要在教学、科研的空隙内,准备写出‘队史’的讨论稿,供战友们一起讨论。”
       李棠和张庆:“李棠聚会还未返家,医生就要张庆住院治疗,当李棠告知张庆说,陈刚、王兰、桂奇等战友,从张家界要来长沙,张庆便再三推迟住院硬挺着在家等,并还天天去火车站接,但每次都失望而归——按预计,陈刚等战友24日就该到长沙——等啊等,接啊接,直到28日他们才姗姗来到……战友们在家里只住了3天就走了。他们走了,虽然屋里空荡荡的,心里空落落的,但战友们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和永恒的情谊。有时,我们兴奋得即使睡到深夜,也坐起来谈论那美好的回忆哩!我们两人对舒X的‘新乡聚会纪实’反复阅读,还不时地流下了怀念战友的热泪。”
       瑜道和高烽:她俩带病参加聚会,回家后就马上另买影集和设置信袋,专贴老战友的相片和装老战友的往来信件;忙着写信、回信和寄照片。又鼓励舒X收集、整理“战友情谊永存”, 寄给战友们作纪念。
       万里:“新乡聚会,盛况空前,它补偿了多年来战友们相思之苦,可谓皆大欢喜,载兴而归……希望再次聚会,邀请战友们来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重温战火弥漫的生活。届时虽无美酒佳肴款待,但可通宵秉烛畅谈,共话以往,同缅过去,岂非人生一大快事。”
       因病、因事未能参加聚会的战友, 张敏、幽兰、张岚和吴丹、张庆、王晖、野秋、应安、陈凌、志中、棣华、森桂、建华、福祥、建明等等, 均深感遗憾, 并盼望再次聚会, 力争参加。一些战友还给聚会召集人发来电报或写来信, 祝愿老战友聚会成功, 健康长寿!其中棣华发来十几行诗句的激情电报。张岚和吴丹、幽兰、应安等, 当战友将聚会盛况带到他们家时, 他们问长问短, 喜不至尽, 感谢战友们的关怀, 有的还热泪盈眶。幽兰还拖着病腿陪同战友游览了岳麓山、爱晚亭……
       张敏:“当我5月31日收到舒X的‘聚会纪实’时,一口气连看两遍,完了还想看……把我带到了你们充满幸福的聚会之中。” 给舒X回信时问:“你们三天三夜都说了此了些什么?我多想知道呀!我要求:一。你的‘聚会纪实’,我看了还不过瘾,望你多多介绍一些;二。给我搞几张聚会的纪念照片。总之,我迫切想知道更多的聚会情况。”(舒注:1。我估计,陈刚、新根已满足了他的要求;2。他仍积极鼓动战友们写回忆录。)
       患“心梗塞病”不能出门的吴福祥说:他要抓紧治疗,加强锻炼,争取至少要到京、津看望老战友。
       瑜道和高烽、文山和历军、李棠和张庆、张岚和吴丹、国经、雨时、万里、王兰、乃莹、桂奇、惠民、佩齐、桂馨、张敏、棣华、建华等等,还专门照了老伴俩或全家福照片赠送战友,以进一步相互了解,弥补聚会时间短促之不足。
       另外,还要特别提提:我们的老首长们十分关心我们的聚会。当雨时、陈刚为聚会作准备,第一次在新乡的两天中,房副军长就看望张、陈4次。他说:凡战友皆兄弟。聚会第3天,刘副政委出差返部,还没进他家的门就先看望大家,并合影留念。聚会后,雨时等到北京看望老首长时,兰政委、谢政委、韩参谋长等,询问到了多少人?都谁到了?大家的身体情况怎样?张师长还说:凡是原师里的同志去看他,不管认识不认识,他都热情接待。……7月,房、刘两位首长,先后还给召集人去了信,赞扬聚会搞得好。老首长的关怀、鼓励,使我们深受感动。
        战友们在数百封书信往来中,共同关心的问题有3个:1。国维战友的冤案,落实政策怎样?2。今夏,受水灾地区的老战友,遭灾情况如何?3。希望再次聚会。


                   七、集团军首长的爱护、鼓励和鞭策

        老战友们聚会后,集团军政治部于6月2日,向所属部队发了(91) 政发第30号“红头文件”,转发了老战友们“参观军史展座谈纪要” 和老战士们给“集团军首长、全体战友的感谢信。” 文件最后说:“《纪要》和《感谢信》记下了文艺老战士对老部队的一片真情,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殷切希望……望作为传统教育的材料,认真组织部队学习,用搞好部队建设的实际行动,向老一辈、老同志汇报。” 这是集团军首长对我们的爱护、鼓励和鞭策,我们一定要对得起老部队首长,一定要永远不愧为集团军的一名老兵。
          后记:1。此材料收集很有限,又未经本人审阅,特表歉意;2.此材料已收入“集团军军史展览馆” 一份;3。此材料寄给首长和战友们共30余份(绝大多数已回信)。

                                                                                         ——1992年1月,于江苏省沛县龙固镇。

 

昨天,接到一老战友电话,说:又一位老战友过世,心情十分沉重,便不由自主地又细读了这篇“记实文章”,唉,老战友们六十一前的音容笑貌,仍然犹如昨天......祝健在的老战友们健康长寿!祝过世的老战友们安息吧!  --2012.6.26.于汉高祖故里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合肥冬泳 2012-6-24 21:26
鲜花!
回复 立交桥 2012-6-26 11:11
浓浓战友情~~
回复 天鹅之翼 2012-6-26 19:29
立交桥: 浓浓战友情~~
   是的。现在我们相互间不断地仍有书信往来。谢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7-6 01:35 , Processed in 0.04468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