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鱼象鱼说【今日佛教】
日本法师将《心经》与流行乐结合 不拘一格high翻天2018-11-14 | 文/谢平安 | 来自:梵华网分享:
1.jpg
药师寺演绎《般若心经》
“佛经还能这样唱?厉害!”“佛系气质”,不仅人可以有,音乐也可以。前不久,浙江舟山普陀东海音乐节一首布鲁斯民谣曲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经歌曲high翻现场,一时间成为年轻人群体中的热门话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般若心经》的演唱者竟是一位日本法师。
在传统观念里,人们从没想象过佛乐竟可以流行改编,也从没想过和尚会玩音乐,还能将诵经与民谣、摇滚、布鲁斯、电子乐结合得如此惊艳。
这位法师名叫药师寺(Kanho Yakushiji),是日本东京一所有着400年历史的世袭寺庙的副住持。
与各国寺庙公有制不同的是,日本寺庙大多实行私有世袭制。药师寺家里的寺庙名为“海禅寺”,属于临济宗、禅宗一派。作为家中长子,药师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要继承家庙的命运。即便从小长在寺里,他却十分热爱现代音乐,而对于继承寺庙的道路,起初是很不情愿的。处于叛逆青春期的药师寺,选择了一种他最喜欢的逃避方式——寄情于音乐。
海禅寺一景
海禅寺一景
大学期间,父亲曾劝药师寺回来继承寺庙,他以找不到修行意义为由回绝了父亲。他也曾远离家乡数百公里,只为追寻心中的“诗和远方”。药师寺一直在做自己的音乐,2003年快毕业时又上了声乐学校,与三个志同道合的校友一起组了乐队。毕业后,乐队在KTV和酒吧演奏兼做服务生期间,一位成员离开了。看着每天行色匆忙的人群以及光怪陆离的世界,药师寺日渐感觉力不从心。尽管如此,他还是无法放弃音乐回到寺院继承父亲衣钵,因为他始终找不到修行的理由。
随着乐队越来越成熟,他们开始在各地演出,观众们反馈相当热烈。其中有人说,“你的歌让我回想起了祖父及离世的亲人”。类似的评价让药师寺开始思索“生与死”以及“修行”的问题,进而开始关注起佛法,并生出将佛法与音乐结合相通的想法。
用药师寺自己的话说,“或许念经和唱歌是相通的?在做法事的时候,想着逝去的人,应该才是最好的佛事吧?歌曲也是如此,只要一听到那首歌,就会想起那个特定的时间,这应该也是歌曲最深的意义”。
3.jpg
药师寺在天龙寺修行
今年39岁的药师寺,于七年前开始了修行之旅。他去了京都天龙寺,在那里的日子,仿佛隔绝了一切俗世。没有电子设备,琐事烦扰;有的只是贴近自然,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思索人生佛理。禅修结束后,药师寺重新审视自己为何出发、去往何处的问题,也梳理起自己与佛教及音乐的关系。他选择尊重父亲的意愿,去当僧人住持,并探索如何将佛理与音乐达到微妙平衡。
药师寺的听众涵盖老中青三代,以年轻人居多,绝大部分为非佛教信众。目前药师寺《般若心经》视频作品的网络点击量已超过 1700 万次,在微博及网易云音乐上皆有数量可观的粉丝。药师寺的作品以佛经要理为词,施以不缓不急的吟唱和声,结合现代流行曲风,加之吉他钟鼓的伴奏,让人犹如置身于高山上的清澈湖水之中,给予人心抚慰从而达到乐以教化的作用,想必这就是他深受当下年轻人喜爱的原因吧。
药师寺在演奏
药师寺在演奏
由药师寺的吟唱可以看出日本梵呗佛乐的发展,目前已萌生出很多新的形式。
从历史长河中溯源而上,日本的梵呗佛乐其实与中国密不可分。中国梵呗最早起始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由七步成诗的陈思王曹植始创。梵呗音乐由兴盛的唐王朝传播到周边邻国,并落地生根。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至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梵呗由日本空海、圆仁等大师传入日本;唐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由鉴真大师传入朝鲜半岛。
在日本、朝鲜半岛,曹植也被尊为佛教音乐始祖。鱼山梵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释永悟著《曹植与梵呗音乐》一文有曰:“植每读佛经,辄流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极也。遂制转赞七声,升降曲折之响,世人讽诵,咸宪章焉,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生动心,独听良久,而侍御皆闻,植深感神理,弥悟法应,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梵声显世始于此焉。”
值得一提的是,药师寺乐队名“Kissaquo”,用禅语表述即为“喫茶去”,大意是请慢慢喝茶。这里的“喫茶去”想必也来源于中国古代著名的赵州禅师公案“吃茶去”。中国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卷第四》曾记:
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来僧人:“曾到此间否?”答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一新来僧人,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禅师:“为何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用禅宗偈语来给乐队命名,暗含“禅茶一味”的道理,意即提醒人们关注周遭环境、人、事,感恩生活,活在当下。
王菲演唱《心经》
王菲演唱《心经》
再看令药师寺声名大噪的《般若心经》,也就是我们通常熟知的《心经》,历来深受歌手们喜爱。早在药师寺改编演唱之前,像中国的齐豫、王菲等实力歌手都曾演绎过《心经》。齐豫的《心经》如清泉涤荡,给人慰藉;王菲的版本则空灵澄净,让人忘却俗世。药师寺版的《般若心经》跨越了文字、种族、国别,其音乐“良、善”实质早已超脱作品本身。
听梵音而静心,拜菩提而修善。药师寺的《般若心经》不拘于形式,现代布鲁斯曲风及吉他的加入不仅没有影响佛教音乐本身的虔诚静谧,反而使其更为亲切易懂,治愈力达到MAX。
演出中的药师寺
演出中的药师寺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给内心烦躁、空虚的人们聊以慰藉,有时一首禅意歌曲足矣。
作者:谢平安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李芳 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