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32

《迟到的铭记》

《迟到的铭记》节选自《尸骸上的舞者:一战华工100年》作者/李禹东他们是一段被忽略的历史。他们是一群被忽视的英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中国人而言,是陌生的。因为这场战争发生在欧洲,发生在列强之间,与当时尚且弱小的我们,似乎并无干系。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早在晚清时代,自古属于中国的山东胶州湾,便已为德国侵略者以船坚炮利强行霸占,而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东亚的日本帝国主义,又趁德军无暇东顾之机,以“征服者”的姿态突入山东,并声称其为“德国在华利益的天然继承者”。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d43003a4bce922cac705ff88aa98a2d6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33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30多个国家地区。4年烽烟,约3000万军民伤亡。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百年多年前,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生存于帝国主义夹缝之间的近代中国,却不得不被迫投身战火,加入到当时由英法俄所主导的“协约国”阵营中去,并期待日后以战胜国的身份,换取一个与世界各国公平对话的权利。由于欧洲列强的各自盘算以及日本政府的阻挠,中国军队,并未能被允许派往欧洲战场。几经研究,当时的中国政府最终一致决定,派遣一批非武装人员,以私企劳工的身份取而代之,并供协约国成员调遣,为其服务。在历史上,他们被称做“一战华工”。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d715e8de39df6a3aaaa9ba7b6ae5b475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34

△中国参战劳工赴欧洲前在青岛集结受训 图/视觉中国这批小伙子不畏牺牲、吃苦耐劳,为英法美俄等国的军队铺设公路、挖掘战壕,常常手无寸铁地出现在战场上最危险的地方,极大地改善了协约国军队人力不足的困境,为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无以复制的贡献。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7798955dc589e4fc99c284781dd83c55△一战后期,以工代兵,14万名华工远渡重洋来到欧洲西线战场。最终近2万名华工因炮火、辛劳和流感而失去生命,长眠欧洲。截图出自纪录片《潜龙之殇:一战中的华工军团》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36

“是我手下的华工,给了我重生的机会。”——一位英军军官
“一战”中,毒气弹的使用,被推向了一种史无前例的高度。据统计,交战双方一共投掷了45种以上的毒气,其结果是直接造成了高达100万人的伤亡。一次战斗中,德国人向华工营投掷了大量的毒气弹。毒气飘散在空气中,导致一位英军军官晕倒在地。毒素入侵了他的身体,顷刻间,他神情恍惚、四肢瘫痪,硬邦邦地倒在地上,即使隐隐间看到了德军的全线进攻,也无法迅速做出反应、在短时间内清醒过来。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6d258621de13bec05c1cc28a0c1a2c64△一战期间,一枚毒气弹爆炸后散发出大量毒气。 图/视觉中国敌人的军队越来越近。华工营的四面,援军却尚未赶到。面对如此险境,不少人都逃命了。甚至就连这位军官自己,也早已放弃了求生的欲望。可就在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就在越发逼近的敌人面前,那平日里由他负责管理的华工们,突然涌上前来。没有人要求他们做什么,他们完全可以像别人那样,仓皇逃命。然而,他们却坚定地选择留下。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们自发来到军官身旁,高举铁锹,用身体紧紧地围成了一个圈。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37

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dff07fbbba40ce4a6a8b4ee879d2a6ff

△英国坦克兵团的军官与华工交流(图片由一战坦克车间历史研究协会提供)那一刻,也许就连装备精良的德国人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在寻常日子里,总是被白人蔑视的中国人,竟会在这样的危局中,为自己的上级挺身而出。他们试图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敌人那坚硬的子弹。等到英国援军终于赶到的时候,军官渐渐恢复了意识。而在这时,他却悲伤地发现,那些奋力保护他的华工,早已死伤殆尽。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38

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d9205fc4160220558d8a69dfbca40f70

△一战中国劳工 资料图
“他们既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第一流的战士。堪称典范。”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一天夜里,一列挂有10节车厢的火车突然起火。火势迅速扩大。而由于起火的车厢内装有军事易爆品,因此情况从一开始,就变得十分危急。为了保住列车,火车司机向四周的居民大声呼救。然而,因为担心爆炸,在场的所有人,都只是眼睁睁地盯着那团烈火,任凭它将整列火车尽数吞噬,却不敢向前一步。所有人都是绝望的。所有人都是无助的。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39

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551197416ca5a3b8382583a6d2b747f0
△截图出自纪录片《潜龙之殇:一战中的华工军团》但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却突然站了出来。月光下,他一言不发,一头钻进那熊熊烈焰,冒着生命的危险,奋不顾身地朝着列车间的连结处猛扑过去。只见他迅速地转动手腕、扭动身子,在大火的烘烤下,他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然后,所有人都惊讶地看到,起火的车厢与车身,被分离了。人们这时才反应过来——就在那个惊心动魄的片刻,这个身影,完全是凭借着一己之力,以超凡的勇气,拯救了一场重大的灾难。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40

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d9ae6d808d9494cbbd4f25dfc83d00db

△截图出自纪录片《潜龙之殇:一战中的华工军团》没有人知道,在这样一个不平静的夜晚,究竟有多少人,会因眼前的这一幕,放下自己由来已久的偏见和歧视?又有多少人,会为这远道而来的救星,献上自己最真诚的祝福。但令我们倍感自豪的是——在危难面前,如此挺身而出的,并不是别的什么人。他不是自视高贵的欧洲人,也并不是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眼中、因受西方教育而逐渐“开化”的人。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41

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d9ee5c6340da50994e0ce1b30e790341

△一战中国劳工 资料图
他只是一个远道而来的中国人。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一位普普通通的华工… …他们的信仰叫做“祖国”。也许我们会因工作中的不顺,而发两句牢骚,或是因生活的琐碎,而抱怨整个社会。我们也许活得不够洒脱、也许经历了某种不公,又或者因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感到力不从心。我们也许失落、也许绝望,可是,这都不是屈辱的模样。今天的我们,不曾触及那屈辱的模样。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43

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2e4a160f2f649ff46d2b29708a757798
△屈辱的是,1919年,中国劳工的不朽功勋在巴黎和会上被漠视了。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收回德国在山东权益的要求,被无情拒绝,西方列强竟决定将山东让于日本。中国被这背叛激怒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继而由此引发。图/视觉中国1918年11月11日,人类历史上那场如绞肉机般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缓缓落下了帷幕。战争的结果,以英、法、俄、美,以及临阵倒戈的意大利为核心的“协约国集团”,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而新兴崛起的军事强权——德意志帝国,则在这一天,正式向世人宣布投降。战争期间,中方先后派出的华工,在“协约国”集团的盟友们最需要人力的时候;在总人口只有4000万、却身为主战场的法国,其15-49岁的男子和13-30岁的男子,死亡率分别呈现出惊人的13.3%和33.3%的时候;在法军尉级以下军官,于战场上生存的时间,超不过三个月的时候——起到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有些丑陋,始终不曾改变。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44

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9489cb7461a0e062d3249fbaf1189004
△1919年,北京满街贴的标语:毋忘国耻。图/视觉中国1919年夏,在一场由英国军人为庆祝战争胜利而举办的“协约国运动会”上,6000名应邀参加的华工,却因会场中冉冉升起的各战胜国国旗中,唯独缺少了中国的国旗,而集体愤然离场。华工,早已不再只是那一个个只为养家糊口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真正地开始了解到,一个人,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关系。他们真正的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信仰。——而那信仰的名字,叫做“祖国”。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46

国耻,己耻。国荣,己荣。​仿佛弹指一挥间,整整一百年的时光,已悄然流逝。世界并没有更加温和。战乱并没有丝毫减少。流离失所发生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挨打挨饿,是许许多多国家依然正在面对的噩梦。我们的生活不是别人改变的。改变我们自己的——唯有我们自己。如今的中国,踩过那沧桑且艰难的历程,她正在迈向一场伟大的复兴。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47

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20852edaa14fd57bf067b632af73bbcd

△山东青岛胶州湾今日风光 图/视觉中国对于那些昔日的帝国主义列强,我们不计前嫌。而对于那些饱受战乱、灾祸、贫困之苦的国度,我们则感同身受……弱国无外交。没有国家的强大,就没有民族的尊严。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48

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4221fe78476818ec248fef7a3b89b4c1


△法国北部努瓦耶勒镇华工墓 图/视觉中国随着中国崛起的脚步,1998年,这段被冰封的历史,终于为法国人所重提。这一年,法国政府终于决定在巴黎13区华人城博德古尔公园内,竖起一座纪念碑。用以“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和战士。”2008年11月,在英法等国所举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90周年的活动中,华工一词,被重新提起。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52

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8593d46cc75bb9b8bc4e3f0c71530661
△2017年11月15日,比利时波普林格市,一战华工青铜纪念雕像正式落成。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与波普林格市市长德雅盖共同为雕像揭幕。图/视觉中国2018年——当所有这些过往,在一个世纪的风云中被打磨、被遗忘,当今天的人们,无需为敌人的入侵而恐惧、为头顶的战火而惊慌,当今日的你我,只因一时的不快,抱怨着琐碎的生活时——请想一想他们的身影。请想一想他们的故事。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52

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8593d46cc75bb9b8bc4e3f0c71530661
△2017年11月15日,比利时波普林格市,一战华工青铜纪念雕像正式落成。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与波普林格市市长德雅盖共同为雕像揭幕。图/视觉中国2018年——当所有这些过往,在一个世纪的风云中被打磨、被遗忘,当今天的人们,无需为敌人的入侵而恐惧、为头顶的战火而惊慌,当今日的你我,只因一时的不快,抱怨着琐碎的生活时——请想一想他们的身影。请想一想他们的故事。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59

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e0e710a29109baccf7f3c174d975fe06

△法国北部努瓦耶勒镇华工墓 图/视觉中国
https://r.sinaimg.cn/large/article/06a4403909acfe3ba05b36133e21bd33惟愿每个为战争付出的生命都被真正地纪念。​​​​



https://tva2.sinaimg.cn/crop.0.0.512.512.50/9e5389bbjw8eylgqjhrzsj20e80e8jrw.jpg
央视新闻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18-11-15 09:56

妫川人 发表于 2018-11-15 07:59
△法国北部努瓦耶勒镇华工墓 图/视觉中国
惟愿每个为战争付出的生命都被真正地纪念。​​&# ...

说啥呢?只有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之后,这段历史才能被提起。:(

冬晨泳 发表于 2018-11-15 15:32

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之后,这段历史才能被提起。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8-11-15 16:04


这是一战德军占领青岛时德军舰船在仰口湾的照片。仰口湾的水深让德军舰船轻易得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迟到的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