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酒与民俗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order=0><TBODY><TR><TD width=600 background=../NYNpic/TOPznew5.gif height=28><DIV align=center><FONT class=unnamed2><B><FONT color=#ff6600><B><FONT color=#ff6600><B><FONT color=#ff3300 size=4><B>酒与民俗</B></FONT></B></FONT></B></FONT></B></FONT></DIV></TD></TR></TBODY></TABLE><TABLE width=620 bgColor=#ffffff><TBODY><TR><TD class=unnamed1 vAlign=top><BR><FONT size=4>在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的物质,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非祀天地、祭宗庙、奉佳宾而不用。形成远古酒事活动的俗尚和风格。随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物,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并经人们思想文化意识的观照,使之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内容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其形式生动活泼、姿态万千。 <BR><BR>酒与民俗不可分。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期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中心物质。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若无酒,缅情先祖、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就无以寄托;婚嫁之无酒,白头偕老、忠贞不二的爱情无以明誓;丧葬之无酒,后人忠孝之心无以表述;生宴之无酒,人生礼趣无以显示;饯行洗尘苦无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情怀无以倾述。总之,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 <BR><BR>早在夏、商、周三代,酒与人们的生活习俗、礼仪风尚就已紧密相连,并且公式化、系统化。当时,曲蘖的使用,使酿酒业空前发展,社会重酒现象日甚。反映在风俗民情、农事生产中的用酒活动非常广泛。 <BR><BR>夏代,乡人于十月在地方学堂行饮酒礼:"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友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七月(豳风)》)此诗描绘的是一幅先秦时期农村中乡饮的风俗画。在开镰收割、清理禾场、农事既毕以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屠宰羔羊,来到乡间学堂,每人设酒两樽,请朋友共饮,并把牛角杯高高举起,相互祝愿大寿无穷,当然也预祝来年丰收大吉,生活富裕。 <BR><BR>周代风俗礼仪中,就有冠、昏(婚)、丧、祭、乡、射、聘、朝八种,大多又酒冠其中,有声有色。例如:男子年满二十要行冠礼,表示已成为成年人,在冠礼活动中,“嫡子醮用醴,庶子则用酒”(《中国文化史》),庆贺自己走向成熟。此间无论是味菁的醴,还是味浓的酒,都成为祝福生命的圣水。 <BR><BR>周代的婚姻习俗,已经走向规范化、程式化,由提亲到完婚,已形成系统,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讲究,男子若相中某一女子,必请媒提亲,女应允后,仍有纳采、问名、纳吉等过程。婚期至,“父醮而命之迎,子承命以往,执雁而入,奠雁稽首,出门乘车,以俟妇于门外,导妇而归,与妇同牢而食,合卺而饮。”新婚夫妇共同食用祭祀后的肉食,共饮新婚水酒,以酒寄托白发到老的愿望。周代时兴射礼,虽等级有三,但“凡射,皆三次,初射三耦射;再射三耦与众耦皆射;三射,则以乐节射,不胜者饮。”酒在射礼中成为败者的惩罚之物,情趣无穷。 <BR><BR>周代乡饮习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活动过程中,“凡宾,六十者坐,五十者立”。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其尊老敬老的民风在以酒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中有生动显现。 <BR><BR>三代风俗礼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它“集前古之大成,开后来之改政”(《中国文化史》,传承沿袭,不少风俗现象仍保留至今,近现代民间习尚的婚礼酒、丧葬酒、月米酒、生期酒、节日酒、祭祀酒等等,都在周代风俗文化的“八礼”中寻到源。 <BR><BR>时推风移,民谷活动因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其内容、形式乃至活动情节均有变化,然而,唯有民俗活动中使用酒这一现象则历经数代仍沿用不衰。 <BR><BR>生期酒:老人生日,子女必为其操办生期酒。届时,大摆酒宴,至爱亲朋,乡邻好友不请自来,携赠礼品以贺等。酒席间,要请民间艺人(花灯手)说唱表演。在贵州黔北地区,花灯手要分别装扮成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等八个仙人,依次演唱,边唱边向寿星老献上自制的长生拐、长生扇、长生经、长生酒、长生草等物,献物既毕,要恭敬献酒一杯,“仙人”与寿星同饮。 <BR><BR>婚礼酒:提亲至定亲间的每一个环节中,酒是常备之物。打到话(提媒)、取同意、索取生辰八字,媒人每去姑娘家议事,都必须捎带礼品,其中,酒又必不可少。婚期定下,男家又酒肉面蛋糖果点心一应俱全,躬请姑娘的舅、姑、婆、姨,三亲四戚。成亲时,当花轿抬进男家大院,第一件事就要祭拜男家列祖列宗,烧酒、猪头、香烛摆上几案,新人双脆于下,主持先生口中念念有辞,最后把猪头砍翻而将酒缓缓洒于新郎新娘面前。之后,过堂屋拜天地,拜毕,新人入洞房,共饮交杯酒,寄托白头相守、忠贞不二的爱情。洞房仪式完毕,新人要双双向参加婚礼酒宴者敬酒表示致谢,此时,小伙们少不了向新婚夫妇劝酒,高兴起来,略有放肆,逗趣、玩笑自在其间,婚礼酒宴充满民间特有的欢乐情趣。 <BR><BR>月米酒:妇女分娩前几天,要煮米酒1坛,一是为分娩女子催奶,一是款待客人。孩子满月,要办月米酒,少则3、5桌,多则2、30,酒宴上烧酒管够,每人另有礼包1个,内装红蛋、泡粑等物。 <BR><BR>祭拜酒:涉及范围较宽,一般有两类,一是立房造屋、修桥铺路要行祭拜酒。凡破土动工,有犯山神地神,就要置办酒菜,在即将动工的地方祭拜山神和地神。鲁班是工匠的先师,为确保工程顺利,要祭拜鲁班。仪式要请有声望的工匠主持,备上酒菜纸钱,祭拜以求保佑。工程中,凡上梁、立门均有隆重仪式,其中酒为主体。二是逢年过节、遇灾有难时,要设祭拜酒。除夕夜,各家各户要准备丰盛酒菜,燃香点烛化纸钱,请祖宗亡灵回来饮酒过除夕,此间,家有以长幼次序磕头,随及肃穆立候于桌边,三五分仲后,家长将所敬之酒并于一杯,洒于餐申述四周,祭拜才算结束,全家方得起勺用餐。在民间,心有灾难病痛,认为是得罪了神灵祖先,于是,就要举行一系列的娱神活动,乞求宽免。其形式仍是置办水酒菜肴,请先生(也有请花灯头目)到家里唱念一番,以酒菜敬献。祭拜酒因袭于远古对祖先诸神的崇拜祭奠。在传统意识中,认为万物皆有神,若有扰神之事不祭拜,就不会清静。(祭拜酒中的一些现象,因属糟粕一类,在民众中已逐渐消失。) </FONT></TD></TR></TBODY></TABLE><br><br>[此帖子已被 海飞 在 2008-2-2 16:28:58 编辑过] 酒文化 <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 color=#f70909><STRONG><FONT size=5>喝了酒才能作百篇诗</FONT></STRONG> </FONT></FONT></P><FONT size=4><P align=left><BR><BR> 李白向来有“诗仙”之称,同时,他又不愧于“酒仙”的称号。杜甫就曾经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自己也宣称“<FONT color=#004bbb>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FONT>”。但是,李白喝醉以后不同于其他人,他喝酒以后,诗写得更好。《清平调》三首著名的诗,就是他醉后写的,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 <BR><BR><BR> 开元年间,皇宫中初次种植牡丹,红的、紫的、粉的、白的都有。唐玄宗很喜欢这些花,就移植了一些在兴庆宫龙池东面的沉香亭前。一天,牡丹盛开,玄宗与杨贵妃一起来赏花,并选出一些特别出色的乐工,写出了十六部新曲谱。著名乐师李龟年,拿着乐器和乐工们一起前来准备唱歌助兴。 <BR><BR><BR> 玄宗说:“今天赏花王牡丹,又有贵妃在,怎么能再用旧歌词呢?”于是命令李龟年速召翰林居士李白进宫,写新歌词再唱。 <BR><BR><BR> 李龟年带人到翰林院,李白却一早出去喝酒了。于是李龟年又到长安市中找。忽然听到一座酒楼上有人高声放歌: <BR><BR><BR><FONT color=#0058dd>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BR><BR>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传。 <BR><BR></FONT><BR> <BR> 李龟年忙上楼一看,果然是李白,于是便上前高声说:“奉旨立宣李学士沉香亭见驾。”谁知李白已酩酊大醉,口中念道:“我醉欲眠君且去。”说完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李龟年没办法,只好叫随从抬着李学士下楼,用马把他驮到兴庆宫。 <BR><BR> 李龟年扶着李白来到玄宗面前,李白醉极了不能朝拜。玄宗因为爱惜李白的才华,所以一点也不怪罪,让人在亭子边铺了条毛毯,让李白躺下,又让歌女念奴含冷水洒面。李白醒后,见到皇帝,连忙挣扎着跪下说:“臣该万死。”玄宗叫人立即做醒酒汤来,汤来后又亲自用勺子调温后,让李白喝下,然后说:“今天牡丹盛开,我和贵妃赏玩,不想听旧歌词,所以请你来做几首新的。” <BR><BR></P><P align=left> 李白听了,就说:“这倒不难,只是请皇上赐酒。”玄宗听了,有点不高兴:“刚把你弄醒,你又要喝酒,是不是存心违抗我呢?”李白说:“皇上,我是斗酒诗百篇,喝了酒才做得出好诗。”玄宗就让人捧来酒。李白一口气喝了好几杯,立即提笔,在铺好的纸上龙飞凤舞起来,三首《清平调》一会儿就完成了:</P><P align=center> <BR><BR><FONT color=#0070bb>(一) <BR><BR>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榄露华浓。 <BR><BR>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BR><BR><BR><BR>(二) <BR><BR>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BR><BR>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BR><BR><BR><BR>(三) <BR><BR>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BR><BR>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FONT> <BR><BR></P><P align=left><BR><BR>《清平调》第一首的意思是:美丽的贵妃,她的衣裳让灿烂的云霞向往,她的容颜让娇艳的花朵羡慕。阑干外春风吹拂着带露的牡丹,这样的美景只有在女神王母娘娘住的群玉山头能够见到,只有在她宫殿瑶池里面,才会遇到像贵妃一样美丽的人。 <BR><BR><BR><BR>第二首的意思是:一枝含露的红花艳丽而芳香,古代的楚王只能在梦里见到虚幻的神女并为她相思断肠,哪比得上这样的美艳就在眼前。汉朝的宫殿中哪位美人才比得上贵妃呢?只有那楚楚动人刚妆扮好的赵飞燕了(赵飞燕是西汉成帝的皇后,历史上著名的美人,传说她身轻似燕,能立在人托的盘子上跳舞)。 <BR><BR><BR><BR>第三首的意思是:艳丽名贵的牡丹和倾国倾城的美人两相辉映,君王带笑高兴地看个不停。在沉香亭倚着阑干欣赏名花美人,不管有多少春愁春恨,都会被化解得无影无踪。 <BR><BR><BR><BR>玄宗读了三首清平调,非常高兴,马上命令乐工们调试好乐器,并催李龟年演唱。于是盛唐时代的一些著名音乐家都为他伴奏,李暮吹笛,花奴击羯鼓,贺怀智击方响,郑观音弹琵琶,张野狐吹觱篥。玄宗兴致一来,也拿起玉笛吹奏起来。每支曲子唱过之后,都要改变节奏,缓慢地再唱一次,听起来特别柔婉动人。杨贵妃在旁边手执花枝含笑聆听,非常高兴。 <BR><BR><BR><BR>唱毕,玄宗命贵妃执七宝杯,赐李学士一杯西域产的葡萄酒。 <BR><BR><BR><BR>从这段故事看来,李白是深受皇帝宠爱的,但是,这种宠爱,只是想利用他的诗章,歌颂升平,增加宫廷生活的乐趣。这并不是李白希望的。虽然他在长安写了大量词采华美的诗章,但心情是苦闷的,这大概也是贪杯图醉的原因之一吧!</CA><BR></P></FONT> 原文由 笑笑妈 发表: 酒文化 <P align=center><IMG onmousewheel="return yuzi_img(event,this)"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7830202815208.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body.clientHeight)this.width=body.clientHeight" border=0><FONT face=华文行楷 color=#1a1ae6 size=7>接着喝!</FONT></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