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鱼象鱼说【今日健康】
大佛寺康乐社 | 生活中的抗癌之道:契机与因缘腾讯佛学 2018-08-03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金墨尔癌症中心首席科学家克里斯蒂安o托马塞蒂博士指出:“众所周知,我们必须避开吸烟等环境因素从而减少罹癌的可能。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每当一个正常的细胞分裂并复制DNA从而产生两个新细胞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细胞分裂时产生的错误是导致癌基因变异的重要原因,但是,一直以来,这种观点在科学领域都未受到足够重视。这是第一次有研究猜测认为,癌基因的变异可能源于细胞分裂时产生的错误。”这项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表明,将近三分之二的致癌基因突变可能源于DNA复制时产生的错误。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癌症的发生至少需要两种关键基因的变异。证据表明,癌症的发生是环境因素、遗传风险以及细胞分裂时随机产生的错误这三种因素共同所致。”
图片
腾讯佛学广州讯 自2018年7月28日起,广州大佛寺第九期康乐社开营,耀智大和尚为营员们开示佛教人生与身心安顿,阐述人生真义。
细胞分裂时随机产生的错误,称之为随机性,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人们常说的运气。何谓运气?运气是诸多好事累计在一段时间或者关键时刻形成的连锁事情,这就像是蝴蝶效应微小的改变可以引起很大的改变。运气是能带来好运和不幸的一种力量,是人们透过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做出的反应。在这个世界上,好运降临或霉运缠身,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行为和举动。创造运气是一种技能,是人们对待自己所掌控的生活的一种态度。人们只需在自己的行为中做出一点特定的改变,就能吸引更多的好运气。这便是佛法所说的因缘。
图片
就此因缘,以此因缘,耀智大和尚为第九期康乐社的营员们开示佛教人生与身心安顿。不从自生,不从他生,不从天生,非无因缘生,从因缘而生,愿众生得知生命的真相,安住当下,离苦得乐,提高生命的质量,安享每一天是大和尚的宗旨,也是康乐社活动的宗旨。大和尚从运气与因缘开始开示道,运气为自己所造作的,不运气也是自己所造作的,佛家讲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对于一个迷惑的人来说,人生本无运气可言,有的只是生老病死各种各样的痛苦,而这些痛苦的根本来源在于“贪”、“嗔”“痴”,即人的三毒烦恼,根本原因就是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
图片
人生包括生活、生命以及生死,三者缺一不可。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生就是生命的延续,死就是生命的转化,生与死是并持等观的。如同俗话所说,“未知生,焉知死”,生死相依。人的生命最初就有“死”与之相伴,而且最终必然走向“死”。大和尚以晏子窃笑齐景公牛山之悲之典故——“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公问故,对曰:使贤者不死,则太公、桓公常守之矣。勇者不死,则庄公、灵公常守之矣,吾君安得此位乎?至于君独欲常守,是不仁也。二子从而泣,是谄谀也。见此二者,臣所以窃笑”,从圣人的轻松话语中,传达出怕死之心古而有之,正常而非常人能免俗,同时也引发众人去思考如果人的生命是无限的,毫无节制的,不知这样的生命还会有什么样的意义?生命是有限的,而正是有限的生命才迫使人们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何在。讳言“死”,并非必要,深入研究和真切体会“死”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究竟处于怎么样的位置,以便使生活更健康,人生更有意义。如果不能真正对个体的“死”有切身的解读和研究,也就很把握住人生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未知死,焉知生”之真义。
当下生活的造作,即是生命过得好不好。大和尚告诉众人,这就是因缘果报。“因缘果报”乃是宇宙人生万古不变的铁则,亦是万法生起之缘由。经云:“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孤因不长,独缘不生”,故佛法讲究一切不离“缘起”。因是指最初之动机或最初之造作。缘则为世间有情众生之际遇,即“因同而果异”或“果同而因异”者,其主要关键乃在于“缘”不同所致,故佛法亦特别重视“缘”,因由控制缘即可控制结果。果即结果,指生成之一切现象。因缘和合,则能生成一切万法,即果从因生,种因必有果也,亦即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大和尚进一步告诉众人宇宙万有的现象,皆是有因有果,而且是自作自受,如太上感应篇所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也。当然因缘果报的道理,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因果是通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今生所种的因,并不一定在今世成熟;而今生所受的果报会与过去所造作的业因相关连,是故万法皆空,唯独因果不空。众人若有所思,脸上的不甘和愤愤不平渐渐沉静,紧蹙的眉头时而松开,时而又紧蹙,躁动而又渐宁静。
图片
末了,大和尚以一首佛偈启发众人思考:
我有明珠一颗,
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
照破山河万朵。
“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安其所安是安于自然天性,注重的是内在的涵养,衬托的是内外和谐的心灵状态。安其不安一语双关,既是安在了人为或自以为是的狭隘处所,于是就必然会由其所累产生不安;而同时又只知道对这不安作反应,尚不知晓这不安的背后才是关键所在。即使在今天,众人所处的仍然多是不安之所,而追求的亦然也只是如何能够安其不安。诚然,有佛法就有办法,如同经书所云:“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关键在于是否践行。 今日健康我们必须避开吸烟等环境因素从而减少罹癌的可能。 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