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8-6-26 15:23

0626鱼象鱼说【今日大家】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8-6-26 15:28 编辑


极乐世界的困惑?科学家潘宗光教授给出了智慧的回答


  回看潘教授人生讲坛的现场直播

  2018年6月24日,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办2018年觉群人生讲坛第四期——“净土法门·我的体会”。

  很荣幸我们邀请到了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精进慈善基金会会长、著名科学家潘宗光教授主讲。

  潘教授从净土的选择、科学的理解、佛学的理解、个人的感受与体会等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其个人从净土法门的选择到笃信的心路历程。



  △本寺监院、寺务处副主任慧觉法师主持讲座

  净土的选择



  “

  单以个人的力量摆脱生死,了脱轮回,是很艰难的。

  ”

  佛陀在世说法四十九年,教导众生很多的修行方法,可谓八万四千法门。绝大多数的修行方法,例如禅坐,是靠自己的勤修苦练,但必须经历漫长艰苦的路程。在这个混乱的五浊恶世,想单以一生的修行时间摆脱生死,了脱轮回,是很艰难的。

  潘教授分享了年轻时的一次生死体验。他说,一次在洗澡时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直到被送到医院依旧昏迷不醒。那时的感觉就像是身体在大海中浮沉不息,他深深地体会到了无力游到岸上的无奈。然而,就在此时,隐约中传来了太太的呼唤,自己心中也不自觉地称念起“观世音菩萨”名号。随即,海上突然有浮木飘来,奋力抓住,终于借力冲出水面,自己也终于从昏迷中苏醒。

  潘教授说正是这次体验,他更加坚信“靠他力脱离苦海”,净土法门就是他正在追求的强大的他力,只要我们根据佛的方法修戒定慧三学、明心见性就一定可以了脱生死。

  科学的理解



  “

  我是做科学研究的,我不接受任何与科学相违背的理论。

  ”

  接着潘教授围绕大众对净土的几个疑惑,从科学角度简单进行了分析。以说明净土与科学的理论是没有冲突的。

  单念阿弥陀佛名号,就可以往生吗?

  往生净土的基本要求是信、愿、行,只要我们能够诚心诚意的念佛,就能和“阿弥陀佛”这股能量产生共鸣,那就能与宇宙的能量接轨,临命终时定得阿弥陀佛接引。

  净土离开我们有十万亿佛土那么遥远,可以轻易去到吗?

  爱因斯坦曾说,时间、空间不是肯定的。根据虫洞的理念,整个宇宙空间是可以任意扭转的。虽然说净土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国土之远,但因为有虫洞的关系,意识能一瞬即至。当念佛求往生的意念强大无比,就能把我们与净土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刹那就能往生。

  净土真的是阿弥陀佛从零创建出来?

  潘教授指出人的意识形态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不断地改写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命运。当一个人充满了怜悯、关怀等正面情绪时,能带动更大的能量,反之亦然。

  阿弥陀佛经过历劫修行,累积无量的功德与愿力,这种愿力无可估计的强大,由愿力而建立净土世界与现代科学“意识创造宇宙”非常吻合。

  如果净土不停接引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净土可容纳那么多众生?

  宇宙、世界甚至微尘的大小只是相对的概念。每一点无论多大或多小,除了我们熟悉的四维时空外,很可能还有其它空间,每一点都可能有不同的生命体存在,各自有自己的世界。而净土诸天人,不用生活在地面上,可以生活在无尽的空中。

  很多人误以为佛教就是迷信的、认为净土法门是迷信的,潘教授用科学的理论告诉我们佛教与科学理论没有冲突,净土的义理与科学理念也极为吻合。

  佛学的理解



  “

  净土法门是世间有为法

  ”

  《无量寿经》明确指出念佛法门具有带业往生和一生即得不退转的不可思议之处,说明净土法门是迅速横超三界的易行道,非常殊胜。根据《阿弥陀经》: 阿弥陀意思是无量寿及无量光。所以,只要“净土人”能保持诚心念佛,必会得到无量寿及无量光的加持及保护,摄取不舍,帮助消除业障。

  潘教授指出净土法门是世间有为法,阿弥陀佛及极乐世界为实;执信、愿、行为凡夫往生极乐世界的最直接方便法门;往生极乐世界后,修出世间无为法;潘教授说自己也逐渐体会阿弥陀佛就是自身佛,而极乐净土就在自心中。

  个人的体会



  “

  一门深入修行,舍命全交,心诚则灵,有不可思议的感应。

  ”

  潘教授重点分享了个人修行的体会,他说:

  人生好像在一个迷宫中,永远也走不出去,但现在通过阿弥陀佛的加持,终于找到了人生迷宫的出口,并且临终往生极乐世界充满了信心。



  从这一生到下一生,就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人生就好像一场长途旅行,我们这一生所占用的身体,就好比酒店。而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累生累劫轮回的终点站,故此不用再舟车劳顿,因为净土就是我们永久的居所!

  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就像我们整顿修整后,开始成佛之路。通过自己的修行再发愿回娑婆世间度众生。

  念佛不是等死,而是在精神上提前做净土人。我们虽然仍在娑婆世间,但是根据阿弥陀佛的承诺,只要我们一心念佛“我们已经在极乐净土登记在册了”。正如经文有云“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但是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做好净土人并非仅仅念佛避世,等待临终往生净土。净土人有责任做好本分,能够发菩提心度他人,譬如做好自己的工作、照顾好自己的家人等,积极改善自己的因缘,也助人改善他人的命运。

  娑婆世界的“死”是净土的“生”,不求长寿,只要好好修好三福,做好净土人。



  讲座最后,潘教授分享了一首近期自己于闭关后所写的禅诗:

  今生一切人事物,皆是前生新剧本。

  所有角色皆泡影,看破演戏得自在。

  舍命全交阿弥陀,佛号响亮不间断。

  心在彼岸修正道,身在此岸助众生。

  色不异空是心态,空不异色是念头。

  心在净土潇洒活,身在娑婆潇洒干。

  祝愿众生心欢喜,诚心信愿念弥陀。

  万缘放下生净土,一起成就菩提道。

  希望大家于八万四千法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活得潇洒,去得潇洒。



  潘教授的讲座,有科学理论、有翔实的实验依据,也有自己的亲身体悟,这场独具魅力的讲座吸引了线上、线下共计16余万人聆听,相信听完潘教授讲座的每一个人对净土法门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而佛弟子对净土法门也会有更坚定的信心。



  主讲人:潘宗光 教授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

  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

  金紫荆星章获得者

  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

  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院长

  香港佛教文化产业荣誉主席

  精进慈善基金会长

  曾在1985年和1991年

  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文字来源于潘宗光教授讲座

  编辑 | 近思

  设计 | 演威

  摄影 | 小周

  责编 | 二方

THE END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8-6-26 15:27

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0626鱼象鱼说【今日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