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8-5-30 16:00

0530鱼象鱼说【今日大赞】今天,为中国科学家点赞

今天,为中国科学家点赞!2018-05-30 11:01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0168.jpg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今天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在我们的心目中  科学家是这样一群人  鬓发已经花白  眼睛布满血丝  甚至已经临近生命的终点  但仍在尺笔旁、电脑前  为了那份理想奋斗着  他们的理想很小  小到在一个领域  一钻就是一辈子  他们的理想很大  大到用自己的努力  让中国的科技事业  漫天繁星、生生不息  他们为何如此执着?  这句沉甸甸的话  是期盼,也是责任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强调。  创新、创新、再创新  这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  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一件件大国重器的成功研制  撑起了中华民族  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强脊梁  国产大飞机C919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0514.jpg  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2017年5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复兴号动车组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0115.jpg  两列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在中车四方调试厂房做最后的静态调试试验(2018年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超级计算机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0714.jpg  这是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2016年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蛟龙号潜水器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0601.jpg“蛟龙”号完成下潜后返回“向阳红09”船甲板(2017年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北斗导航卫星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1356.jpg  2018年1月1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新华社发(梁珂岩 摄)  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1299.jpg  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在介绍卫星(2017年1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FAST“天眼”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1247.jpg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全景(2016年9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一次次科学技术  创新突破的身后  是一代代科学家  耕耘许久的付出与坚守  祖国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凝结着广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这些让中国人倍感骄傲的科学家  你一定不陌生  从一曲星梦“东方红”  到嫦娥探月“鹊桥会”  每一次中国卫星发射时  都能看到他期待而又疲惫的双眼  探索太空这条路  曲折而又漫长  他始终着陪伴中国航天  从一无所有到一往无前  他叫孙家栋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1322.jpg  孙家栋(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出席长征三号甲遥十八火箭加注前质量评审会(2010年1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明放 摄  一入大山  就与世隔绝14年  他的眼睛闭上了  中国的“天眼”却慢慢睁开了  世界天文史因他而改变  每逢听到他的名字  我们总能骄傲着落泪  南方有仁东  追寻天星梦  他叫南仁东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1694.jpg南仁东在大窝凼施工现场(2013年12月31日摄)。新华社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超导大战”中  他在科研条件最艰苦的时候  带领团队  自制设备、不分昼夜地做研究  坐了四十年冷板凳  最终坐出了中国的超导强国地位  他说  很多人把大师的成就归功于天才的智商  不要忘了在他们成功之前  从没有比你我少走任何一分的弯路  少遭遇任何一分的坎坷  他叫赵忠贤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1588.jpg赵忠贤院士在演示磁悬浮现象(2017年1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1930年出生的她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  青蒿素  用去了她大半生时间  她却依然痴迷于此,未曾停歇  不仅在几十年里  为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也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指明了方向  她说  荣誉多了,责任更大  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她叫屠呦呦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1208.jpg诺贝尔奖得主、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2017年1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宁 摄  ……  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这些敢为人先、矢志创新的科学家  是民族的脊梁  1982年  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他写道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27年后  他不顾一切地放弃了  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  毅然决定回到祖国  他说  “祖国高于一切”  他带领团队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凌晨两三点办公室仍然灯火通明  父母离世时他忍痛未归  最终,他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  他叫黄大年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1442.jpg资料照片: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在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2号井现场(2014年8月8日摄)新华社发  他第一次认识到  量子世界的诡谲离奇  开始沉迷其中  为何会有量子叠加、量子纠缠  这些奇异的现象尚无答案  但他掌握了先进的量子技术后  迫切地希望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  抓住这次赶超发达国家  并掌握主动权的机会  为此,他枕戈待旦、孜孜不倦  ……  他叫潘建伟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1778.jpg潘建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实验室内了解科研情况(2016年2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由于一些国家长期垄断  热塑性弹性体SEBS技术  他每次跟随考察团出国  都受到国外公司的冷嘲热讽  “这是世界顶尖的东西  没有技术积累  想碰它只能是异想天开”  他带领项目组从零起步  日夜不停,艰难公关  20多年来  无数次地经历失败  又无数次从失败中站起  中国人最终有了自己的SEBS  他叫梁红文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1388.jpg资料照片:梁红文  ……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这些扎根沃土、造福人民的科学家  就在你我身边  艰苦援藏16年  潜心从教30载  扎根高原行程50多万公里  他带领团队收集4000多万颗种子  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  填补了国家植物基因图谱中的空白  却不幸牺牲在科研第一线  他自己就是一粒种子  让科研的精神生根发芽  他叫钟扬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1547.jpg钟扬(右二)与西藏大学师生在西藏采集种子时在户外吃午饭(2007年8月21日摄)。新华社发  二十多年扎根农村  没有一点项目经费  但他和纯朴的农民打成一片  渐渐地热爱上这片土地  整日行走在泥泞的田间  他靠不懈努力攻克了  农业科技一线的多项难题  研究出治理蚧壳虫的组合方案  虽经历过贫穷  但他以实际行动不断改善生活状况  甚至改变社会  他叫万晓芹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1237.jpg万晓芹在田间查看农作物长势。(资料照片)  他的工作是研究  大自然可怕的泥石流  行走峭壁悬崖,跨过百米深渊  30多年  他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每到节假日  他就出发  去最危险的地方考察  工作日的时候  他办公室里的灯  永远都是最晚熄灭的  他说  中国的科学家  拼是一种时代符号  他叫崔鹏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530/20180530110231549.jpg芦山地震后,崔鹏在灾区勘察。(资料照片)  ……  当大国重器  一次次点燃我们的民族自豪  当创新成果  实实在在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我们很欣慰地看到  中国的科技工作  队伍正在壮大  领域正在拓宽  成果正在显现  科技强国的蓝图  正在徐徐展开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璀璨繁星耀中华  科苑葳蕤创未来  当他们的辛勤付出日渐开花结果  当你我的生活更加便利  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崭新时代  正向我们走来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8-5-30 16:50

向为科技兴国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致敬!


山水游 发表于 2018-5-30 19:55

科教兴国、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0530鱼象鱼说【今日大赞】今天,为中国科学家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