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林俊德,他让每个中国人, 都活在蘑菇云的保护下!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8-5-1 04:32 编辑@香官愚叟 @三弄里 @乐载黄河故道 @山苗 @天中华姐 @青岛腊梅 @DLW @大自然郝 @尘埃落定 @蓝色海湾 @崔大嘴 @山水游@牛弟的阿哥 @一片山水 @wan老兵新传 @小鱼儿外婆 @沈阳天路 @岸上人 @威海杆哥 @今来 @铁锚 @合肥冬泳 @@邺风洹波、快活鱼@快乐海洋 @精灵企鹅 @大道致简 @冬笑 @四元柱@韩水冬泳@天池水怪@冬晨泳@滴水穿石 @青岛梭鱼 @洪499683166 @QD八大关 @探索冬泳123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名中国将军,是他铸就了大国重器,是他让美日对中国再不敢妄动!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出现了让人万分痛心的一幕……他,就是林俊德
1938年,林俊德生于福建永春紫美村,父亲是小学教员,家里很穷,但父母还是勒紧裤腰带送他念书,新中国成立时,他刚小学毕业,之后在政府助学金的帮助下,顺利考入了永春一中。
永春一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他才15岁时,父亲就积劳成疾去世了。父亲的离去让他万分悲痛,可为了不让父亲失望,他振作起来,更加努力地去求学!
没了父亲,家里自然变得更穷,懂事的他为节省费用,选择周一到周五都住校,周六上完课就不吃午饭,把伙食费省下来买猪崽给母亲养。之后,他穿过崎岖山路小跑着回家,而学校离他家足足有20多公里路。我们放学后急着回家,或是为了吃饭,或是为了玩耍,而他千辛万苦回家却是为帮母亲干农活,他上学时吃的苦,是我们现在很多学生都难以想象的。到了初中毕业填志愿时,他打算去中专,这样就能早点赚钱帮助家里,没想到老师们一听都急了,纷纷找他谈话,他的成绩很出色,在老师们的强烈建议下,他做出了一个影响他人生的决定:考大学!
1955年,17岁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著名的浙江大学机械系。跟其它穿着光鲜亮丽的同学相比,他就是个十足的土包子,穿的是母亲织制的土布衣,脚上连袜子也没有,有次上课,老师看他没穿袜子,点名批评他衣冠不整,不尊重老师,他羞得只能低头不语,到了晚上,他又没蚊帐,睡觉只能任凭蚊子叮咬。他是班里最穷的一个,可每逢考试他总是拿第一,叫同学们都羡慕不已。1960年大学刚毕业,出色的他,被分配到国防科委下属某研究所,没想到就此,开启了他辉煌的人生!刚到单位,领导就跟他交底说:“国家正在西北建设一个核试验场,把你挑过来,就是去那里工作。”他听后兴奋极了,而想搞核试验还要学更多知识,组织又派他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了两年。在死亡之海罗布泊腹地,有一座不为人所知的隐秘基地,它的名字叫:马兰基地。而他进修后,就来到了这里。年纪轻轻的他,被任命为科研课题组组长,从事核试验中冲击波机测仪器的研究。当时西方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苏联又把专家全撤了,他只能白手起家。研究极其困难就算了,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生活条件的恶劣。基地在戈壁滩上,气候干燥,昼夜温差极大,夏天地表温度,有时能达到70℃以上。他们住的也很简陋,基地没房子只有帐篷,10平方米的一顶帐篷,里面能挤上十几个人。茫茫沙漠里,吃的就更不用说了,夏天吃烂菜,冬天吃冻菜,连喝的水都是苦的。可他回忆起基地的生活,却总是快乐地感叹:“尽管生活艰苦,但当时充满了幽默和真诚,大家亲密无间,虽苦犹荣,很让人怀念。”
1964年10月16日,一声惊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鲜为人知的是,原子弹的爆炸背后他立了大功,他从零开始,带领几名年轻同事,用蜡烛、闹钟、自行车轮胎等简陋设备,做出了第一代钟表式压力自记仪。就是这个仪器第一时间准确测得了,核爆炸的冲击波参数。原子弹成功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研究起氢弹。氢弹试验采用空投方式,高空冲击波测量难度更大,为了保证检测仪器在低温条件下的性能,他带着同事们爬上,海拔近3000米的山顶待了一宿。那时正是冬天,山上温度低到零下20多摄氏度,每个人都被冻得直哆嗦,穿着厚大衣身体还如被针扎似的。可仪器是要在零下60摄氏度才能工作的,于是他们不仅不喊冷,还为此不停的说:“这鬼天气,就不能再冷一点吗?”后来,他和同事们想出,采用高空气球放飞试验的方法,赶在实验前研制出了高空压力自记仪。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又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举国沸腾!而氢弹爆炸成功后,他又穿着防护服,义无反顾地冲进烟云,搜寻记录此次爆炸数据的设备。而当时西方几大国,为限制我国核武器发展,联合签订了关于禁止,在外层空间进行核试验的条约,我国核试验工作不得不转入地下。当时中国正轰轰烈烈地闹文革,他也没能幸免,被列为政审不合格的对象,被派去筛石子铺路,业务组长被撤,甚至被安排转业,可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他总是毫不动摇,坚持做研究。地下核爆炸力学测量是世界性的难题,令全世界无数优秀的科学家都头疼不已,可他却毫不畏惧:
“搞科研需要天不怕地不怕,要敢于幻想,敢于胜利。”没想到,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他居然很快就攻克了这一世界难题。之后,他又带领大家,不断改进测量方法和技术,20多年后,他已建立了10余种测量系统,在各种重大试验工事里,都能看到他的“林氏”压力自记仪。
1993年他又挑起了,基地总工程师的重担,全面负责核试验的技术领导工作。当时美国的核武器技术已领先其他国家,美国想签订禁止核试验条约,一旦这个条约出台,中国就无法进一步研发新一代核武器,而美国的优势就能一直保持。为了抢在条约签订前,完成我们核武器技术的发展目标他日日夜夜不停奋战,争分夺秒拼命工作!
林俊德(左一)
1996年,各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而中国终于赶在这之前完成了实验。从1945年到1996年的50年时间里,世界各国总共进行了2000多次核试验:美国1000多次、苏联700多次、法国200多次,中国只用了45次,就实现了既定目标,而他参与了中国的全部45次核试验!如此神奇的速度令全世界惊叹,但世界不知道,正是像林俊德这样的中国人,创造了这个奇迹!有人问他受了那么多苦,怎么还能无怨无悔,他想都没想就回答:“为党和人民做事,是天经地义、天地良心!”
1999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他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2次。2001年,他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已经63岁的他做出了如此多的贡献,是该躺在功劳簿上享受荣誉了吧,没想到,他还是不肯停下脚步,他说:我希望当我走到人生尽头时,能有资格说声,我对得起我的前辈和下一代。他依然奋战在国防科技最前沿,组织开展大型实验装备研究,解决了武器装备试验的迫切需要,他研制的设备系统,解决了国际上,大面积立靶自动检测的难题。即使年纪上了70,他还是忙得不可开交:搞研究、做实验,一年只休息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他还努力为祖国培养未来的人才。他不顾身体,带领学生们,在实验坑里爬上爬下,经常一身土一身泥,被同事笑称是个“民工院士”。
边做实验,他还边拿相机,拍摄实验现象记录数据,2011年,他在拍摄时,由于太专注,被轨道绊倒在地,膝盖和脸部都受了伤,简单包扎后,他笑笑说:没事,接着又继续干起来。一次在室外对炸药进行抽检,等了好久炸药都没响,他害怕学生危险急忙喊不要动,而他自己却走到炸药面前,冒着生命危险排除了险情,学生们都感动得掉下了眼泪。名师出高徒,更何况是他这样的名师,他先后共培养了23名优秀学生,个个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还带出了3位研究室主任。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8-4-30 17:08 编辑
他的贡献已经足够令人仰慕,而他的品格,更是叫人敬佩!他有着“三不”原则:不是自己研究的领域不轻易发表意见、装点门面的学术活动坚决不参加、不利于学术研究的事情坚决不干。2005年,东北某大学邀请他,担任该校的名誉教授,他一口就拒绝了:“我们研究领域虽接近,可距离太远,鞭长莫及的,我给不了什么指导,这挂名教授我还是别当了。”2011年,安徽黄山召开评审会,会议主办方请他当主审,他又拒绝了,解释是:“院士,只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不可能样样都懂,样样都精。”他是院士,还是个将军,以他的地位,享受好待遇是理所当然的,
可他却清贫了一辈子。有学院邀请他出任客座教授,还承诺给他建独栋别墅,付年薪20万,一年去做一次报告即可,可他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拒绝了。他自己的公文包用了20年,大家都劝他换个新的,可他却说能用就行。他老家的房子有40多年了,陈旧不堪,漏风漏雨,当地政府提出要帮他重新盖房,他又是摇摇头。回老家,他背着军用挎包,坐着拖拉机就回去了。而走进他住的家,你更是会惊讶不已,沙发和床是他用包装箱拆下的木板做成的,沙发套由老伴亲手缝制,一个铝盆,修修补补到处是疤痕。而如此对自己“吝啬”的他,在有些时候,又十分“慷慨”。他和老战友重逢,知道老战友转业早,工资不高,一次就为战友汇去8万元;家乡修建饮水工程,他寄去1万元,青海玉树地震,他又捐了3万元,还特意交待,不要留下他的名字,……2012年春节刚过,他就给基地领导写了一封长信,内容是关于基地爆炸力学技术,发展的科研设想和技术思路,这直接关系着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长远发展。几天后,他当面向领导报告,领导看他面容憔悴,劝他去看看,他答应了,临走前,又用一个晚上赶写了一份,2000余字的技术项目建议。可5月4日,一个噩耗传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他急忙问医生,做手术和化疗后能不能工作,医生回答:不能,而他居然立刻选择放弃了治疗!重症监护室不能工作,他强烈要求搬到了普通病房,他因为重病瘦得不成人样,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十多根管子,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坚持坐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一下一下地挪动鼠标,每挪一下,都让人看得揪心。
他的电脑里有几万个文件,那都是关系着国家核心利益的技术文件,只有他自己能整理出来。他还为带过的每个学生,都做了 属于他们自己的文件夹,每个文件夹都详细记录着,每个人的技术专长、培养计划和施教方案。还有学生的论文也还需要他审改评阅,2名博士即将进行论文答辩,没有他的意见,学生毕业要受影响,两个前沿课题的进度也将延缓。基地领导极力劝阻他接受治疗,可他焦急地说: 我的病情我清楚,要我活得有质量,就让我工作,我是搞核试验的,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于是就出现了照片里的这一幕,他开始和死神赛跑,亲朋好友赶到医院看望他,可他说:“我没有时间了,看望我一分钟就够了,其他事问我老伴吧。”而插着管子工作没有效率,他又两次让医生拔掉引流管和胃管。
5月31日,他已经虚弱到极点,可他还是想下床工作,他向家人不断地哀求,2个小时里,苦苦哀求了9次。家人不忍心他留下遗憾,点头答应了。之后,病房里就出现了这样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他被重新扶到了电脑面前,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他颤抖着双手,一点点地挪动鼠标,渐渐地,他的视线模糊了,电脑上的文件也看不清了,他急忙问女儿眼镜在哪,女儿说,眼镜戴着呢。那一刻,女儿再也忍不住,转身跑出病房大声痛哭……看不清文件了,他就跟家人反复交待,需要交接的重大国防科研项目相关资料,他说自己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他很知足了。可他还需要更多更多的时间,然而他的身体已到达了极限!之后,他陷入了昏迷,但昏迷中他的口中仍念念有词:“ABCD”、“1234”,这都是他给文件夹排的次序。老伴紧紧攥着他的手,泪流满面地说:“老林啊老林,这是我第一次,把你的手握这么长时间。40多年了,你现在终于属于我了……”他为国家付出了一生,陪伴家人的时间却少得可怜,这样的时刻对他们而言是那样的难得,可却又是那样的短暂,生命监护仪开始不断地告警,他的心脏吃力地跳动着!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一颗赤子之心匆匆停止了跳动,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享年75岁。他再也不会哀求着起床,再也不可能整理完电脑中的文件,他甚至来不及跟亲人好好地告别,来不及好好看上每个亲人一眼,还有这片他无比眷恋的土地……医院科室主任张利华,从医已经30多年,他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坦然面对生死的人,他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对着老人的遗体痛哭不止,护士们也都脸上挂满了泪水。点击视频观看:林俊德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去世后,学生们收拾他的遗物时,才发现除了他钟爱的军装,竟找不到几件像样的便装,两件毛衣还打着补丁。他手上一直戴着的手表,还是浙江大学百年校庆时赠送的,旧得都磨手了,他就用透明胶粘上,他们想把手表摘下来,老伴却阻止了,说,老林喜欢,就让他带着走吧。他早早就跟老伴安排了三个遗愿:一切从简,不收礼金;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把他埋在马兰,因为他一生都在马兰做着同一件事。
老伴知道他的心思,在他走后,一切都遵从他的安排,说到:马兰,是你一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你魂牵梦萦的地方。将来我走了,和你一起回马兰!
马兰,马兰,马兰贯穿了他的一生!参加核试验本不是他个人的选择,可在马兰扎根半世纪,却是他自己的抉择。在一种花,叫马兰花,它们生命力顽强,能在最贫瘠的土地上绚烂绽放;有一首歌,叫《马兰谣》: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作西行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深情铸成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有一个陵园,叫马兰烈士陵园,里面竖立着一个纪念碑,碑文上写着:这是一块沉睡了千年的国土,又是一块擎起祖国脊梁的热土……安葬在这里的人们,就是为了创造惊天动地的伟绩,而不惜献身一切的优秀中华民族儿女。370个英灵在这里埋葬、守望,而林俊德,是第371个。他的离去,不禁让我想起网上流传的一段话:为什么美国要攻打叙利亚,伊拉克?
美国回答,
我们怀疑他们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为什么不攻打俄罗斯、中国而采取谈判?美国回答,他们真的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啊,公平和正义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正是他这样的中国脊梁,撑起了今日共和国的强大,他以智殉国,铸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他至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的倔强马兰!今天,一朵怒放的戈壁马兰凋谢了,但他的故事,却会永远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铭记,因为当下活着的每个中国人,都活在蘑菇云的保护下!
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致敬!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DLW 发表于 2018-5-1 05:17
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致敬!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谢谢老朋友DLW第一时间关注,点评:handshake:handshake 只看过他简单的视频,谢谢版主有这么详细的文章,感动!!!:'( 慕然起敬,动人心腹,共产主义的战士。
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致敬!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香草狂灵 发表于 2018-5-1 08:13
只看过他简单的视频,谢谢版主有这么详细的文章,感动!!!
谢谢老朋友香草狂灵关注,点评:handshake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8-5-1 14:49 编辑
一片山水 发表于 2018-5-1 08:20
慕然起敬,动人心腹,共产主义的战士。
谢谢老朋友一片山水关注,点评:handshake 山苗 发表于 2018-5-1 08:45
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致敬!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谢谢老朋友山苗长老关注,点评:handshake 小鱼儿外婆 发表于 2018-5-1 11:20
谢谢老朋友小鱼儿外婆关注,点评:handshake 青春无悔,生命无怨,
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致敬!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大赞 牛弟的阿哥 发表于 2018-5-1 16:56
青春无悔,生命无怨,
谢谢老朋友牛弟的阿哥关注,点评:handshake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