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8-4-24 11:27

0424鱼象鱼说【今日儒学】《素书》:自恃孤行因德残 任疑危险因察少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8-4-24 15:36 编辑



《素书》:自恃孤行因德残 任疑危险因察少



[摘要]自恃则不免刚愎自用,不能善用人才;任疑则上下异心,事业难成。


文/道诚


《素书》:“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


最易招致众叛亲离的做法就是刚愎自用。最危险的事就是任用自己不信任的人。


《素书》:自恃孤行因德残任疑危险因察少


刚愎自用失人心,疑人而用生事端(资料图 图源网络)


“自恃”


过分自信而骄傲。清王氏注曰:“自逞己能不为善政,良言傍若无知,所行恣情纵意,倚着些小聪明,终无德行,必是傲慢于人。人说好言,执蔽不肯听从;好言语不听,好事不为,虽有千金万众,不能信用,则如独行一般,智寡身孤,德残自恃。”


自恃导致自以为是,他人的良言听不进。人都有所长,都有所短,然而自恃者过分看重并夸大自己的长处,过分忽视并缩小自己的短处,只恃自己之能,从而认为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对,对他人的良言自然就听不进去了。


自恃导致刚愎自用,他人的才能用不了。听不进他人的良言,看不到他人的长处,所以做事只是凭借自己的才能,而无视众人的才能。虽然有众人辅佐,各有所长可用,却不能知人善任、知人善用,对他人的才能自然就搁置一旁了。


《素书》:自恃孤行因德残任疑危险因察少


自恃则难用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历史上,凡是自恃的人物,往往不得善终。“桀纣自恃其才,智伯自恃其强,项羽自恃其勇,高莽自恃其智,元载、卢杞自恃其狡。”这里列举了历史上因为自恃而败亡的七个人物,这说明了不管是有才、强、勇、智、狡,皆不可因之而自恃也。


“自恃,则气骄于外而善不入耳;不闻善则孤而无助,及其败,天下争从而亡之。”自恃导致骄傲蛮横、专制独断、善不入耳、孤而无助也。《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究其根源,正是身心无道可遵,无德可依,身未修好却想齐家治国,难也。任何组织被这样的领导者所把控,自然不会被带向好的方向。


《素书》:自恃孤行因德残任疑危险因察少


失道者寡助(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任疑”


任用自己不信任的人。清王氏注曰:“上疑于下,必无重用之心;下惧于上,事不能行其政;心既疑人,勾当休委。若是委,心不相托;上下相疑,事业难成,犹有危亡之患。”


任疑导致双方疑惧重重,会让事业难成。上对下怀疑,必然没有重用之心,或者虽不得已用之却不放心,时时监视其言行,或者处处予以掣肘。下对上畏惧,必然不能充分行权,放手做事,生怕引起不必要的猜忌揣测。不能放心授权,不能安心行权,则事情不能得到妥善彻底地处理,如此一来,事业必然难成。


任疑导致双方矛盾激化,会有危亡之患。当上对下的怀疑积累到了极限,必然对其产生除之而后快的心理。当下对上的恐惧积累到了极限,必然担心对方将自己除掉,而产生不如先下手为强的心理。结果是要么双方有一方被消灭,要么双方同归于尽。不管哪种情况,都不是好的结果。汉有刘邦与韩信之先例,唐有李适与李怀光之鉴。此类先例,俯拾皆是。


《素书》:自恃孤行因德残任疑危险因察少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资料图 图源网络)


常言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用人之前,要慎之又慎,做好全方位的考察,再决定用或不用。情况紧急实在来不及时,可以任用之后再考察,根据情况认真分析,然后有理有据地决定任用或不用,而不是捕风捉影、疑神疑鬼,那样只会害人害己。所以《荀子》说:“知莫大乎弃疑。”


由以上分析可知,改掉自恃需要在平时修德上多下功夫,改掉任疑需要在事先考察上多下功夫。

小鱼儿外婆 发表于 2018-4-24 11:31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lol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8-4-24 15:3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0424鱼象鱼说【今日儒学】《素书》:自恃孤行因德残 任疑危险因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