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鱼象鱼说【菩提花叶】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8-4-7 16:11 编辑《六祖坛经》与香道—香之十德 来源:宗舜法师
中国用香的历史悠久,春秋至汉魏时期是香文化的初发展的阶段,人类使用天然香的历史久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香料植物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地域所限,我们黄河流域不太适合香植物的生长,种类不如后世繁多。对于香木香草的方法有熏烧,有佩戴,有煮汤,泽兰就多用作煮兰汤,还有熬膏,兰膏,还有入酒等一些方法。在《诗经》、《尚书》、《礼记》、《周礼》、《左传》、《山海经》里都有记载。
对香木不仅使用而且还有很多诗歌来记载,比如在《离骚》里面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后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到了秦汉时代,东南亚和南亚欧洲的许多香料传到中国,这个时候,沉香,苏合香,鸡舌香在汉代已经成了王公贵族的奢侈品。在西汉的初期,在汉武帝之前,熏香就已经在贵族里面流行起来了,长沙的马王堆就出土了陶制的熏炉,还有熏烧的香草。原本在两广流行的熏香方法也传到了东南亚,在东南亚苏门答腊也发现过西汉初元四年制的陶炉。最著名的就是博山炉,它是模仿神仙所居的仙山,在西汉至魏晋的七百年间一直广为流行。伴随香炉的广泛使用,熏香的风气普遍,向皇帝奏事的官员,也要事先烧香薰衣,甚至奏事的时候还要把鸡舌香(丁香)含在口里,免得口气熏到皇上。
无香不成礼,香在古代社会可谓美好而尊贵,人们对它的爱中有着敬且惜的意味,跟玉有一比。玉器在古代被视为国家神器,具有纯洁美好而高贵的形质;儒家更是重视玉的精神,认为君子如玉、美德如玉。因此古代的社会精英们对玉的情感自是非同一般。“怜香惜玉”成为非常生动传神的一种美好情感的表达。遗憾的是,香和玉越往后越失去了原有的精神内涵。
今天香道复兴,但慢慢地不再是从香道的本质——恭敬、供佛培福报乃至除秽这个角度,而是变成一个斗富、烧钱的行为。这其实已经把香、焚香引入了误区。古人乃至佛教重视焚香,其实是与香之品德有重大关系。宋代诗人黄庭坚在他的《香十德》里面是这样描述香的品德,他说香有这样的十种德性:
第一,感格鬼神。
香通神明。能够跟鬼神进行交流,香是媒介。所以我们说心香一瓣,传达你们的心意。我们汉地焚香时唱的《炉香赞》:“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诚意殷切的时候,诸佛就会现身。所以“诚”字摆在第一。不虔诚,没有诚意,鬼神没有办法能够感通。你心思里面的坏想法也直接传达到神明那里去了,你不烧香还罢了,这一烧香把那点坏念头都传达到佛那里去了。所以感格鬼神。告诉你诚第一,恭敬虔诚是第一的。如果你烧的时候不这样想,而想的是烧钱啊,这一下几千上万就没了。传达的就都只是钱,铜臭的气息。
香的第一个作用是用来传达我们虔诚的心。在佛经里请佛都要烧香。所谓“香为心使”。有的地方甚至寺院说现在空气太差了,烧香污染空气等等,建议大家不要烧。我认为少烧是对的,但是说佛教要是连香都不烧也是不对的。烧香是一个重要的佛事。我们修福报要烧香,而且有一些非人(如乾闼婆)是以香为食,我们也算是布施给他们。有的地方太西化了,比如台湾的一些寺庙,太受基督教影响,就把这一切旧规矩都废了,就认为供香没有必要,供花就可以替代。这不符合我们佛教的以“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用来供佛培植自己的福报的目的,更何况烧香也是表达自己对佛的虔诚之意。
第二,清净身心。
焚香能够清净身心。本身因为香最大的益处能够愉悦我们的身心。芳香开窍,让那些不通的地方,苦痛的地方,变得通畅。这不仅有身体的,也有心灵方面的。芬芳的物质能够令我们心情愉悦,所以那些抑郁,孤独或者太自闭的人来说在家里适合焚些香,很温暖,很甜蜜,你觉得不是那么一个人冷冷清清,有好处。
第三,能除污秽。
污秽不单指环境的肮脏,也有祛除邪魔妖孽的作用。这个大家知道,藏地专门有一些加持过的香,就是除污秽用的。
第四,能觉睡眠。
昏沉的时候焚香,能够使我们清醒。有的时候打坐你点一支香,淡淡的,不是很浓烈的,离得远一点,不要放在跟前,时而闻得见,时而闻不见,就会让你保持警觉,提醒你。因为坐着坐着就昏沉了,但是这个香偶尔飘过来你闻到就会警醒,所以能觉睡眠。
第五,静中成友。
安静,当我们孤独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可以焚一支香,静静地欣赏香烟的袅袅升腾,体会香烟刹那间无常变化的感觉。香,就是你独自一个人的朋友。
第六,尘里偷闲。
忙碌的时候也可以焚一支香。这个很复杂么?真不复杂,就看你有没有心。你说你很忙,可以就用一分钟,弄这一小截,也不要弄那么长那么大,备小小一个香座往这一放。现在各个香座一大堆,长的扁的瓷的,香炉都可以。你就焚一支香,这就是要你在忙里偷个闲,不要被事物束缚住,弄得身心俱疲,在忙中间,找到一点闲的乐趣,所以叫尘里偷闲。
第七,多而不厌。
有的庙一烧烧一天,是那种特别大的盘香,香火不断。真要好香二十四小时也没问题,你不会闻着闻着感到厌倦了。
第八,寡而为足。
这和上面的话要对起来看。我们说烧一支香,一支也觉得很满足,也不会觉得只烧这一根香是不是太少了啊。
第九,久藏不朽。
香能够收藏很多年。大概多少年呢,这还真不好说,从法门寺地宫的香来看,法门寺地宫藏着供养唐代佛指舍利的香,沉香山,香木盒有一些是朽坏了,但是大部分还在,就是说一个沉香山至少存在一千多年是没问题的。
第十,常用无障。
常常使用会少很多障碍。像沉香,我们从香道角度讲是至阳的,南方离火之位,所生至阳之物,所以焚烧他的时候一些邪魔障碍都会害怕远离,自然常用无障。也可以用于自己的身体,芬芳调和有治疗的效果,这是大家都认可的。
这十个方面,是香事最核心的部分,跟多少钱没有关系,具足这十种品德就是好香,如果不是,再好的东西都不会好的。还有非福业所得,什么掠夺别人,抢别人,借势力逼迫人家送你得来的啊,这些非福业正业所得的,都是坏的,再好的好香如果是这样的来源我们也不能用,要讲来源是不是正命正业所得。这十种品德是我们在焚香的时候应当体会的。它其实跟修行人乃至佛法的要义都是相通的。
分享。:)
页:
[1]